9月1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移卡科技(HK:09923,也稱“移卡”)的股價再創年內新低,盤中一度報29.0港元/股。截至收盤,移卡的股價收報29.10港元/股,單日跌幅為4.59%,總市值為131.5億港元。
以收盤價計算,移卡的股價較2021年2月17日的122.70港元/股累計下跌超過七成,即76.28%。據了解,移卡的總市值曾在2月17日達到554.6億港元,在過去半年(約7個月)的時間里累計蒸發423.1億港元。
與之對應的是,移卡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穎麒的身價(持倉市值)相對縮水156.84億港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劉穎麒通過Creative Brocade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37.07%的股份。
貝多財經了解到,今年8月26日,移卡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根據財報,移卡2021年上半年營收14.02億元,同比增長30.2%;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30.7%。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移卡的營收、凈利潤規模均較2020年實現了大幅增長,且增長幅度保持高度一致。不過,移卡在2021年上半年的整體毛利率出現了下滑,相對減少5.9個百分點。
根據野村報告,移卡2021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長36%,主要來自資產處置之收益。對此,野村將其2021-23年收入預測上調2.8%至9%,但將毛利預測下調5.5%至13.1%,認為隨著移卡加大對科技業務研發投入,營業利潤將繼續受壓。
同時,野村將移卡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目標價由51港元下調至35港元,將2022-23年盈利預測下調29%至44%。對此,貝多財經向移卡方面發送了采訪函,但并未獲得回復。
主營業務毛利率走低
分析認為,毛利率下滑的背后,是移卡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僅僅增加了5%,而同期的收入則大增30%,增速不匹配。對此,移卡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傭金增加等原因,并稱新推出的到店電商服務的毛利率低。
野村分析師也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移卡2021年上半年毛利僅增長5%,低于預期9%,主要由于轉化率下降,對支付業務盈利能力造成壓力;以及店內電商新業務利潤率較低,拖累技術業務整體盈利能力。
根據財報介紹,到店電商業務是移卡披露的新業務,該業務在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4494.5萬元,而2020年則為“空”。移卡稱,其到店電商業務現已服務商戶近萬家,C端付費消費者數超過142萬。
移卡在財報中稱,到店電商業務的模式是利用支付業務觸達的海量用戶群體,增加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提升商戶業績,并為消費者帶去更多的本地生活優惠權益。不過,移卡并未披露該業務的具體毛利率水平。
就此,貝多財經曾在9月初向移卡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前,并未獲得移卡方面的回復。由于到店電商業務等影響,移卡的科技賦能商業服務毛利率由60.2%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42.3%。
不止如此,移卡的主營業務——一站式支付服務的毛利率在2021年上半年也出現了下滑的情況,即由2020年上半年的24.3%降至18.8%,相對減少5.5個百分點。移卡才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由于傭金增加以激勵代理及分銷商。
根據移卡早前遞交的招股書,其一站式支付服務在2016年的毛利率則高達52.7%,而2017年至2019年則分別為27.9%、25.5%、25.5%,整體保持下滑態勢。2020年度,這一數據為26.6%,略有回升,但仍低于2016年、2017年。
目前,一站式支付服務仍為移卡的第一大收入來源。財報顯示,移卡2021年上半年的一站式支付服務收入、科技賦能服務收入分別為10.44億元、3.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0%、86.6%。
毛利貢獻方面,一站式支付服務和科技賦能商業服務板塊的差距并不算大。其中,一站式支付服務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為1.98億元,占總毛利的比例約為56.5%;科技賦能商業服務的毛利為1.51億元,占比為43.5%。
樂刷年內已收3張罰單
信息顯示,移卡于2020年6月1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據了解,移卡的一站式支付服務主要是其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樂刷(全稱為“樂刷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信息顯示,樂刷成立于2013年,2014年7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并在2019年續展成功。
根據移卡披露,樂刷所持《支付業務許可證》上顯示的法定代表人為劉穎麒,業務類型為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而天眼查信息顯示,樂刷的法定代表人已經在2021年1月由“劉穎麒”變更為“孫陽”,其中后者為移卡副總裁。
貝多財經發現,樂刷曾多次因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而遭到監管部門處罰,2021年以來就有3次。就在近期,樂刷還因未按規定辦理變更事項,而被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處以2萬元的罰款,處罰日期為2021年8月26日。
而在2021年1月13日,樂刷旗下樂刷浙江分公司因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沒收違法所得145.17萬元,并處罰145.17萬元,合計罰沒290.34萬元,時任樂刷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董昱被警告并罰款10萬元。
今年5月,樂刷廣西分公司及時任廣西分公司副總經理分別被處罰款80.1萬元和3.8萬元,作出處罰決定的單位為央行南寧中心支行。罰單顯示,樂刷廣西分公司存在“四宗罪”。
具體包括:未按規定開展客戶身份識別;未準確標識并完整發送交易信息,未能確保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以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 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管理不到位; 為不滿足條件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
2020年8月,樂刷還被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罰款34萬元,處罰的原因是,樂刷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同時,樂刷還存在其他危及支付機構穩健運行、損害客戶合法權益或危害支付服務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
據貝多財經不完全了解,2017年至今,樂刷以及其分公司累計已經收到約15張罰單,涉及問題包括支付結算業務違規、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等,且有部分高管一同被罰,累計罰沒金額接近500萬元。
不過,罰款并非監管部門的目的,而是借此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警示。在此之前,曾有多家公司因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而未能獲得續展,進而注銷支付牌照(即《支付業務許可證》),或削減業務范圍。
此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曾稱,“樂刷科技三番五次遭央行處罰,這種現象在行業內很鮮見,究其根源在于根本不把監管放在眼里,可以說此舉對移卡科技未來發展或許會帶來阻礙,投資者也將會用腳投票。”
以樂富支付為例,其在2017年的續展中未獲通過,主要涉及“三宗罪”:違規開展支付業務,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商戶合法權益;違規轉讓《支付業務許可證》;消極對待監管部門的整改意見,導致常規監管手段失靈。
根據移卡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支付業務(樂刷提供)的總支付交易量達9904.1億元,同比增長56.1%。其中,基于應用程序的支付服務的總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72.9%,占比為61.8%。
面對市場競爭,移卡近年來接連對外投資,或處置股權。其中,在2020年12月斥資1.7億元收購了北京創信眾科技有限公司42.5%股權,并在2021年4月完成交割。
2021年6月,移卡旗下樂售云向其持股47.58%的聯營公司深圳市富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富匙科技”)出售智掌柜公司的60%股權,作價2億元。出售完成后,智掌柜公司將不再是移卡的附屬公司。
貝多財經了解到,智掌柜公司已于2021年7月完成工商變更。變更完成后,其仍為移卡間接控股的公司。天眼查顯示,移卡通過樂售云持股40%,通過富匙科技持股28.548%,合計控制約69%。
2021年8月18日,智掌柜公司再度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000萬元增至2億元,增幅到達1900%。不過,相關股東的持股比例并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