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來源|貝多財經
10月11日,蘇州銀行(SZ:002966)以7.93元/股收盤,勉力維持住了2023年11月以來的波動上浮態勢。按收盤價計算,蘇州銀行的總市值約291.25億元。
股市上漲的同時,蘇州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4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的也有所上升,排名位列第253位,較去年提升11位。本外幣長期存款評級和發行人評級由Ba1躍升至Baa3,成功邁入投資級水平。
此外,蘇州銀行的業績表現也維持了上漲之姿。此前的8月30日,蘇州銀行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資產總額6595.1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76.73億元,增幅9.58%。
2024年上半年,蘇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3.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億元,增幅1.88%;實現凈利潤30.44億元,增幅11.2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53億元,增幅12.10%。
截自蘇州銀行2023年年報
雖然業績仍然保持上漲,但相比2019年,蘇州銀行近幾年在營業收入增長方面呈現疲軟態勢,尤其在2023年董事長、行長同年換屆后漲速更是大幅收窄。2019年,蘇州銀行營業收入漲幅21.8%,此后2020年至2023年,該行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9.97%、4.49%、8.62%、0.88%。
凈利差的持續收窄雖然也為營收的增長不力產生不小影響,但該行在內控、資產質量方面的潛在風險也同樣為營收帶來不少威脅。
一、董監高連年頻繁變動,管理層“貴人事忙“
在內控方面,蘇州銀行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有較大規模的董監高人事變動。
5月3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趙剛蘇州銀行副行長任職資格、朱敏軍蘇州銀行董事會秘書任職資格已獲監管核準。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趙剛此前一直任職上海銀行。歷任上海城市合作銀行自忠支行員工,上海銀行盧灣區域管理部員工、總行會計結算部副主任科員、副主管、經理、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產品開發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政府集團客戶部總經理、會計結算部總經理、營運管理部總經理、運營管理部總經理、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現金中心總經理等職。
朱敏軍則歷任工商銀行蘇州分行郊區支行會計、留園辦事處景山分理處副主任;光大銀行蘇州分行相城分理處籌備組負責人、主任助理、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助理、相城支行副行長(主持工作)、公司業務相城部總經理、園區支行行長兼公司業務工業園區部總經理。后任蘇州銀行工業園區支行行長、零售銀行總部總裁(期間兼任零售銀行總部策略企劃部總經理企劃綜合部總經理)、公司銀行總部總裁(期間兼任公司銀行總部企劃綜合部總經理)等。
截自蘇州銀行2024年半年報
此外,據2024年半年度報告,蘇州銀行另有兩位股東監事辭任,兩位股東監事提名尚待股東大會審議。自此,蘇州銀行2024年內已發生10次人事變動。而這種人事變動頻率在近幾年的蘇州銀行并不少見。
2023年,蘇州銀行董、監事會同時換屆,董事長、行長也相應調整,一年內該行共發生35次人事變動;2022年,該行董監高共有27次人事變動;2021年,該行董監高有5次人事變動;2020年,該行發生過18次人事變動;2019年,該行董監高有10次人事變動。
雖然因為時間交叉,偶有崗位變動出現重復公布現象,但并不影響近年來蘇州銀行董監高頻繁變動的大致狀況。而除了人事變動頻繁外,蘇州銀行高管的兼職情況也較為復雜。
截自蘇州銀行2023年年報
據2023年年度報告,蘇州銀行董監高中有10位同時在三家以上企業任職。其中,董事李建其在12家企業同時任職;獨立董事劉曉春、范從來、陳漢文分別同時任職6家企業;獨立董事李志青同時任職5家企業;股東監事孟衛元同時任職8家企業;股東監事丁建國同時任職22家企業;股東監事顧春浩同時任職19家企業;外部監事葉建芳同時任職9家企業。
決策層、管理層的頻繁變動及復雜的兼任情況并不利于銀行的長期穩健經營。這種影響也直觀的反映在了蘇州銀行的杠桿率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的杠桿率為6.64%,相較2023年末下降0.31個百分點,同時低于2024年二季度末的行業平均值6.78%。
杠桿率是衡量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指標之一,反映了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和緩沖損失的空間。過低的杠桿率可能使銀行在市場波動時面臨更大的風險,影響其穩健運行?。
二、不良率與不斷攀升的不良風險
內控系統的個不穩定自然也會影響銀行資產質量表現。蘇州銀行雖然有著樂觀的不良貸款率,但其潛在的不良風險卻在不斷上升。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4%,與年初保持一致,但不良貸款余額27.37億元,較年初上升2.76億元。
截自蘇州銀行2024年半年報
蘇州銀行貸款以企業貸款為主,并在個人貸款方面的投放有所壓降。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公司貸款2303億元,同比上漲17.52%,占貸款總額73.7%;個人貸款948億元,同比下降2.68%,占貸款總額30%。
而蘇州銀行的企業貸款又集中于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這六大行業貸款合計占公司貸款的82%,其中,以房地產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的不良貸款率為最高,分別為1.64%和1.31%。
截自蘇州銀行2024年半年報
貸款高度集中少數行業讓蘇州銀行貸款的不良風險也急劇上升,截至2024年6月,蘇州銀行次級類貸款遷徙率86.33%,較上年末上升43.07個百分點,可疑類貸款遷徙率91.22%,較上年末上升0.54個百分點。
同時,在蘇州銀行的關聯客戶貸款中,也有不少客戶存在潛在的信用風險。如,持股2.70%的股東江蘇吳中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出質投資股權16234萬股、49600萬元,該公司及其關聯方在蘇州銀行授信金額為14億元;持股11.82%的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質投資股權13546.634萬元,該公司及其關聯方在蘇州銀行授信金額60億元;
另有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質投資股權90959萬元,在蘇州銀行授信金額6億元;蘇州工業園區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出質投資股權17000萬元,在蘇州銀行授信金額1.6億元;蘇州國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股權被凍結1300萬元,在蘇州銀行授信金額8億元;在蘇州銀行,諸如此類的授信關聯企業還有14家左右。
大額股權出質或股權凍結是企業經營不善的有力信號,對這些企業的大額授信也讓蘇州銀行未來的不良風險悄然攀升。而與蘇州銀行逐漸上升的不良風險形成對比的是該行資產核銷力度的孱弱。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核銷虧損4.1億元,信用減值損失5億元,同比降幅45.74%。
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43849.06%,資產處置收益增長205.77%的情況下,營業收入也僅增長1.88%,但凈利潤卻增長11.2%。同時,在不良貸款率較低的情況下,信用減值損失降幅超過40%,撥備覆蓋率卻接近500%。截至2024年6月末,蘇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486.80%,這甚至是對2023年末的撥備覆蓋率壓降35.97個百分點后的結果,不免讓人懷疑其中是否存在調節利潤的可能。
根據財政部于2019年9月發布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針對貸款損失準備計提規定:“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