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來源|貝多財經
近期,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或“中銀消金”)接到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百萬罰單,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據貝多財經了解,中銀消金是由中國銀行聯合其他法人股東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近幾年,中銀消金的發展頗為艱難,盈利和資產質量雙雙承壓。
一、新領導上任,屢接大額罰單
2024年12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對中銀消金的處罰公告。公告顯示,中銀消金因投訴管理工作不到位、對合作機構管理未盡職、催收行為不當而被罰款90萬元。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這已經是2024年中銀消金董事長和總經理換任后與該公司有關的第三張罰單了。此前,7月9日,時任中銀消金重慶區域中心職員萬意因對公司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負有直接責任而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五年。
緊隨其后的7月10日,中銀消金就因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而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款50萬元。合規性問題儼然成為中銀消金一大隱患,想必要讓新任董事長高維斌和總經理陳小琳多費一番心力了。
2024年4月1日,中銀消金發布公告,宣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高維斌為中銀消金的新任董事長;在隨后的5月24日,該公司再次發布公告宣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陳小琳為其新任總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高維斌曾任中國銀行總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中國銀行一級分行行領導等職務。相比之下,陳小琳曾先后任中國銀行廈門市、大連市、福建省分行副行長。

截自中銀消金公告
兩位新任掌門上任已臨近一年,雖然中銀消金并未公布具體的業績數據但從中銀消金頻頻地融資和出清不良資產活動中看得出中銀消金的整體經營狀況恐怕不容樂觀。
2024年9月30日,中銀消金發布公告稱,2024年度中銀消金向中國銀行融資余額不超過300億元;向股東及股東子公司(百聯財務、中銀通支付等)吸收存款余額不超過100億元;向其他關聯方融資余額不超過100億元。
貝多財經整理中銀消金官網信息發現,自2024年5月起,中銀消金與股東及其關聯法人開展融資類業務2次,融資合計125億元,分別是與百聯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協議金額80億元,與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金額10億元,與浦東銀行簽署協議金額為35億元。此外,中銀消金還向中國銀行借款4次,借款金額合計75億元。

截自中銀消金公告
除了頻繁大量融資,中銀消金還在銀登網屢次掛牌出清不良資產。
貝多財經整理發現,中銀消金在2024年合計掛牌轉讓81期個人不良資產,其中,僅12月20日轉讓的個人不良資產就涉及未償本金總額2.92億元,未償利息總額1.49億元,未償本息總額4.41億元,資產筆數合計3358筆。

截自銀登網
在81期個人不良資產轉讓中,并不都是一次新掛牌,比如,第2、4、5、20、46、47、48、52、59、61、68、70、72、73、74、79、80、82、83期就分別掛牌兩次,第13、21、22、25、27、31、32、44、63期就分別被掛牌三次。
二、應時而生,業績難升
個人消費信貸是借貸市場趨之若鶩的“大餅”,該領域存在相當一部分有消費信貸需求但可能難以從傳統銀行獲得貸款的客戶,如年輕消費者、中低收入者等群體,他們可能由于信用記錄較少或者收入不夠穩定,而在銀行貸款審批中較難通過,但其中大多數人又有足夠強烈的貸款愿望和充足的還款能力。
對此,有資本實力足夠雄厚的企業或者銀行會選擇成立消費金融公司來專門對接這部分客戶,消費金融公司會根據客戶的消費場景和還款能力提供更靈活的貸款方案以及更加簡便的貸款流程,其中,背靠銀行的消費金融公司自然會更引人注目。
中銀消金成立于2010年6月,是全國首批試點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是第二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不過,近幾年中銀消金的發展勢頭并沒有顯現出其該有的先發優勢。
據聯合資信所發布的信用評級報告,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資產總額為748.16億元,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僅處于中等水平,但仍屬于行業內規模較大的公司之一,但2021年至2023年,中銀消金持續處于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遇。

截自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24年金融債券(第五期)信用評級報告
2021年至2023年,中銀消金的營收分別約53.45億元、67.58億元和78.56億元,2022年、2023年的增幅分別為26.44%、16.25%;而凈利潤分別為8.53億元、6.32億元和5.37億元,2022年、2023年的增幅分別為-25.91%、-15.03%,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因為消費金融公司并不吸收存款,自有資金較少,主要收入來源是貸款的利息收入以及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因此在利息普遍收窄的當下也能夠理解中銀消金的生存不易,只是該公司在盈利艱難的同時,其急劇惡化的不良貸款情況仍然讓人難以理解。
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的不良貸款率為3.47%,較2022年末上升0.6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24.95億元,較2022年末的17.28億元增長7.67億元。此外,在貸款的五級分類中,正常類貸款金額有所增加,關注類和不良貸款的余額同樣有所上升。
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的正常類貸款余額676.84億元,同比上漲15.39%;關注類貸款余額17.69億元,同比上漲25.02%;次級類貸款余額6.06億元,同比上漲19.29%;可疑類貸款余額12.01億元,同比上漲85.05%;損失類貸款余額6.88億元,同比上漲20.49%。

截自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24年金融債券(第五期)信用評級報告
不良貸款余額的上漲不可避免地帶來信用減值損失的上升,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提取信用減值損失59.29億元,同比上漲21.60%。在不良貸款和減值損失上升的情況下,中銀消金卻反而壓降了撥備覆蓋率,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的撥備覆蓋率為231.00%,較2022年末跌降49.16個百分點。
從中銀消金持續處于高位的不良貸款來看,壓降撥備覆蓋率不可能是因為中銀消金對貸款情況在保持樂觀,只能是資本充足性有限的無奈之舉,在盈利和資產質量的消耗下,中銀消金的資本充足性確實面臨補充壓力。
截至2023年末,中銀消金的資本充足率為12.24%,較2022年末減少1.4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補充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1.23%,較2022年末減少1.44個百分點。同時,各項資產充足率水平也已經接近10%的監管紅線。
過往這樣的業績表現也就不難理解新領導上任后對資本的高度關注了,沉疴舊疾未見改善,又有新的隱患不斷出現,不知中銀消金反哺中國銀行還需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