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楊查金
來源|客銀查金
多年來,華泰人壽都走不出盈利不佳的困境,儼然已成為掣肘華泰保險發展的存在。

在2023年華泰人壽的利潤虧損缺口進一步擴大,鑒于此,華泰人壽2024年在人事方面做出較大調整,不僅董事長換屆,空懸已久的總經理職位也有了接任的希望,整體的經營策略也做出進一步優化升級。
但在管理層更新換代的同時,華泰人壽整體潛藏的風險也有進一步升級的趨勢,尤其是合規性問題和盲目擴張帶來的消極影響逐漸顯現,甚至讓華泰人壽最新的業績表現進一步惡化,償付能力也呈現下滑態勢。
一、起家外資,能否“借東風”
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由于巨大的市場潛力一直是外資看好的大餅,其中,安達系公司便看中了華泰保險最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契機。2001年我國加入WTO時,規定保險公司的外資股比例不得超過50%。因此,安達系最初布局華泰保險的時候仍有所限制。
2002年7月,安達系的安達天平再保險有限公司、安達北美洲保險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安達北美保險”)及安達美國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安達美國”)受讓部分股東轉讓的股權成為華泰保險股東,分別持有華泰保險1.33億股、8170 萬股及80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10%、6.13%及6%。
隨著國內市場的日益成熟,資本準入政策也在逐漸放寬,安達系公司對華泰保險的持股比例隨之不斷上升。
2021年3月19日,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進一步明確外國保險集團公司和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外資保險公司的準入標準,正式刪除了外資股占比51%的限制性規定,允許外國保險公司或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持有外資保險公司100%的股權。
因此2023年,安達北美保險、安達美國2家公司便受讓了其他股東所持華泰保險股權合計11.74億股,對應股權比例為29.20%。而在此次股權受讓后,安達北美及其關聯的4家公司合計持有華泰保險股權比例增至76.54%,并成為華泰保險的最終控制人。
在這個過程中,安達北美保險聯合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于2005年成立了華泰人壽,并在此后經過多輪股權變更后,2023年,安達北美保險對華泰人壽的持股增至7.27億股,持股比例20%。
2023年6月,華泰人壽分別收到華泰集團增資款5.44億元,安達北美保險增資款合計1.36億元。自此,華泰保險對華泰人壽所持股權增至34.38億股,安達北美對華泰人壽所持股權增至8.63億股,華泰保險的持股比例由79.68%增至79.73%,安達北美保險持股比例不變。

截自華泰人壽2023年年報
二、業績持續走低,部分數據成謎
但在安達控制下的華泰人壽發展并不順利,從可查的營業數據來看,在2010年至2023年13年間,華泰人壽有6年的業績表現為增收不增利,1年業績表現為增利不增收,4年業績呈現營收、利潤雙降,只有2年業績呈現營收、利潤雙升。
2009年至2013年,華泰人壽曾出現凈利潤連續4年虧損。而在最近幾年,這種連續虧損的現象重新出現,2022年,華泰人壽凈利潤虧損2.25億元,到2023年,該公司凈利潤虧損缺口擴大,虧損8.42億元,降速達272.69%。

截自華泰人壽2023年年報
在母公司華泰保險2023年年報中給出的重要非全資子公司的財務信息中,華泰人壽2023年的凈利潤虧損8.93億元,虧損情況更為嚴重,這種差異及盈利狀況已經是戰略調整難以解釋的經營窘境了。連續虧損下,華泰人壽資本的各項指標均出現大幅下降。

截自華泰保險2023年年報
截至2023年末,華泰人壽實際資本48.72億元,同比下降12.36%;核心一級資本39.51億元,同比下降12.33%;核心二級資本降為0,同比降幅100%;附屬一級資本9.22億元,同比下降10.01%;量化風險最低資本28.81億元,同比下降19.81%;最低資本28.90億元,同比下降19.16%。
但在華泰人壽公布的資本數據中也出現了數據計算問題,根據2023年年報,截至2023年末,華泰人壽的控制風險最低資本為955.81萬元,相比2022年末的- 1731.38萬元上漲155.21%,但年報中則顯示同比下降155.20%。不過只此一項也并未改變華泰人壽資本整體所面臨的困境。

截自華泰人壽2023年年報
而由于華泰人壽資本內生力不足,想要補充資本,只能通過有限的外部渠道進行補充,對此,母公司華泰保險及控股股東安達北美保險于2023年分別提供了5.44億元和1.36億元的增資。此外,華泰人壽還在2024年分別發行了兩筆補充資本債券,規模均為8億元。
三、與安達共生,總經理空缺兩年半
但面對持續的虧損,再多的外部資本補充也只是杯水車薪。因此,2024年,華泰人壽也在管理層的人事結構方面做出重大調整,一方面,華泰人壽的董事長任命向安達更高層深入,另一方面,在高級管理者中引入友邦保險的成熟經驗者。
2024年8月,華泰人壽發布公告宣布,李存強不再擔任華泰人壽董事長職務,此后該職務由現任華泰保險副董事長、安達保險董事長張蓓出任。

截自華泰人壽公告
張蓓,2002年至今,歷任華泰財險高級執行顧問助理、安達北美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安達集團中國事務高級副總裁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2016年3月至今,任安達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2022年6月起擔任華泰保險副董事長。
此外,華泰人壽懸置已久的總經理職位也迎來了新的代理人。華泰人壽于2024年2月發布公告宣布指定鄭少瑋為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全面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而在此前,該公司的臨時負責人曾于2022年兩度發生變更,但總經理職務卻從2022年7月起空懸至今,已有將近兩年半了。
代理總經理鄭少瑋2011 年1 月至2023年11月歷任友邦保險廣東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江蘇分公司臨時負責人及總經理、友邦保險副總經理兼江蘇分公司總經理。而他并不是華泰人壽引入的第一位友邦保險管理者。
此前,華泰人壽還曾聘用另外三位友邦保險的管理者,分別為現任華泰人壽副總經理、首席營銷官王文旭,現任華泰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姚乃偉及現任華泰人壽副總經理、首席多元營銷官李平坤。因此也不難理解目前華泰人壽的經營模式中會出現“友邦模式”的影子。
華泰人壽最新提出要根據不同城市特點采取定制化業務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主動洞察并預測客戶需求等,這與友邦保險注重客戶需求、定制化服務的理念有相似之處,友邦保險針對銀行、網點、客戶經理及終端客戶四個層面實行“一行一策”專屬解決方案的戰略效果明顯。
但華泰人壽的借鑒和人才引入到底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還是東施效顰還有待時間驗證,至少從華泰人壽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新戰略目前收效甚微,這也可能是鄭少瑋目前仍是華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尚未轉正的原因所在。

截自華泰人壽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四、業績困境難破,“輕裝上陣”新嘗試
根據華泰人壽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前三季度,華泰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合計79.18億元,同比上漲31.75%;但凈利潤虧損7.54億元,虧損額同比上漲269.97%。
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華泰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0.99億元,環比第二季度下降18.74%;凈利潤虧損2.65億元,環比第二季度虧損增加30.99%。這可能與華泰人壽分紅賬戶和萬能賬戶業務凈現金流以及規模保費同比增速的明顯下滑有關。

截自華泰人壽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2024年第三季度,華泰人壽的分紅賬戶業務凈現金流22.64億元,較第二季度下降198.17%;萬能賬戶業務凈現金流為-7151.77萬元,較第二季度下降471.36%;規模保費同比增速19.35%,較第二季度減少3.67個百分點。
業績的持續下滑無疑 會帶來華泰人壽的償付能力下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華泰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60.15%,較二季度末下降5.48%;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6.20%,較二季度末下降5.00%;兩項數據在下季度的預測值仍然保持下跌,而綜合退保率為2.50%,較二季度上漲0.71個百分點。

截自華泰人壽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在流動性覆蓋率方面,華泰人壽同樣面臨壓力,其基本情景下公司整體流動性覆蓋率(LCR1)及壓力情景下不考慮資產變現的流動性覆蓋率(LCR3)皆出現下滑,僅壓力情景下公司整體流動性覆蓋率(LCR2)有所提升。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華泰人壽未來3個月的LCR2為1320.84%,較二季度上升291.84個百分點;LCR1為117.08%,較二季度下降3.71個百分點;LCR3為75.32%,較二季度下降9.61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華泰人壽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僅為3.87%,較2023年末減少0.88個百分點;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3.11%,較2023年末減少1.14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的投資收益率僅為0.68%,較第二季度減少0.18個百分點。
在投資收益率下滑的情況下,華泰人壽卻在增加風險投資。
2024年12月9日,華泰人壽一口氣連發14則關聯交易公告,均為對債權投資計劃的投資公告,涉及受讓金額合計7.75億元。這對于在第三季度凈利潤虧損2.65億元的華泰人壽來說并不是一筆小數目,同時也是華泰人壽2024年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債權投資計劃。

截自華泰人壽官網
而根據華泰人壽2024年7月發布的公告,其2024 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僅為25.5%。這也讓人懷疑華泰人壽對于資金分配的合理性。
在盈利狀況不佳的同時,華泰人壽的合規性風險也在攀升,截至2024年12月,華泰人壽收到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單9張,較2023年上升50%,被罰事項集中于內控管理方面。
重重壓力下,華泰人壽開始收縮分支機構規模,貝多財經整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信息,發現截至2024年12月,華泰人壽共裁撤分支機構及營銷網點合計47處,同比上漲235.71%。
華泰人壽分支機構的裁撤也許是新一屆領導者決心改革華泰人壽的開始,在盈利承壓的狀況下,避免盲目擴張,將有限的資源更高效的集中起來,也更有利于推行新的經營策略。
在國內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個人壽險普遍面臨人口結構變化和戰略轉型升級的當下,有效收縮或許也是以退為進的明智之舉,但真實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