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作為所有企業都趨之若鶩的大餅,數字化轉型幾乎成為一場生存之戰。而誕生于改革開放的中信銀行幾乎自帶戰斗的敏感性,在這場轉型大戰中也打響了銀行業的第一炮,成立了專攻數字化轉型的百信銀行。
作為銀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銀行,百信銀行的發展一直備受矚目,目前已走過7年探索之路的百信銀行已進入穩步盈利階段,但該行在盈利、操作系統方面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今年5月14日,百信銀行發布關于變更行長的公告。內容顯示,該行行長李如東因工作調整原因,于2024年5月14日向百信銀行董事會提交辭呈,寇冠將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其擔任該行行長的任職資格后正式履職。
雖然新任行長也是百信老將,但位置不同,責任不同,成為掌舵人后,這位新任行長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呢?
一、發展脫胎中信銀行
百信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于2017年聯合發起成立,既是中信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百度互聯網金融布局的延伸。
2020年,百信銀行引入新戰略股東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為百信銀行增添國際金融力量的加持。截至2023年末,百信銀行股本為56.34億元,其中第一大股東中信銀行持股比例為65.70%。
脫胎于中信銀行,又是以中信銀行為第一大股東,百信銀行的發展中總是難免中信銀行的身影。中信銀行在資本金、流動性、業務發展等方面給予了百信銀行大力支持。例如,2023年,百信銀行就通過入駐中信銀行APP端,提升了新客流量轉換率以及優質客群占比。
此外,中信銀行還承諾在百信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時給予流動性支持,當其經營損失侵蝕資本時及時補足資本金。截至2023年末,百信銀行的平臺合作貸款余額319.67億元,占個人綜合消費貸款比重為48.43%。
只是看中信銀行的經營狀況尚且有些自顧不暇,想必日后對百信銀行的支持也會逐漸減弱。2023年末,中信銀行營業收入2059億元,同比下降2.6%;凈利潤2.4萬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不及2022年末的5.4%。
但要想謀求業務創新,實現長久發展,解綁中信銀行是必然選擇,只是目前百信銀行在操作系統、營業結構和資產質量方面仍有諸多不足讓其難以完全獨立于中信銀行。
二、盈利出現消極轉折
在盈利結構方面,百信銀行雖然近兩年能夠穩定盈利,但其業績表現仍不穩定,尤其相比微眾銀行,百信銀行的盈利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貸款方面,百信銀行明顯想要解綁大平臺,因此開始主動壓降平臺合作貸款。截至 2023 年末,百信銀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中,平臺合作貸款較上年末下降18.94%。但根據百信銀行最新的業績表現來看,現在解綁似乎顯得過于心急了。
截至2024年6月末,百信銀行資產規模1046億元,相比2023年末縮降79億元,降幅7%;營業收入22億元,同比下降3.5%;凈利潤4.6億元,同比降幅3%。
單就盈利的2023年業績來看,百信銀行自身的實力仍然不及同行。2023年末,微眾銀行資產總額5356億元,是百信銀行資產規模的4.76倍,但盈利規模卻遠遠超過百信銀行。微眾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94億元,是百信銀行的8.69倍;凈利潤108億元,是百信銀行的12.63倍。
截自百信銀行2023年報
此前,中國網財經曾在報道中指出,“百信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微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主動選擇業務結構轉型導致。百信銀行大力提升產業金融占比,而產業金融信貸產品價格和風險后收益較低,對其收入表現帶來一定影響,對助貸業務的主動壓降也是原因之一。”
據2024年半年報,百信銀行2024年上半年發放貸款754億元,同比下降1.8%。
截自百信銀行2024半年報
在資產質量方面,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狀況良好,但仍有上升風險,2023年,該行不良率1.36%,較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但不良貸款11.26億元,同比上漲0.22億元。同時,相比處于低位的不良率,百信銀行卻設置了過高的撥備覆蓋率,2023年百信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303.76%,同比上漲1.66個百分點,讓人懷疑其中是否存在隱藏利潤傾向。
2019年9月26日,財政部在《金融企業財務規則》修訂稿中提出,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如果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這一標準的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需要對超額計提的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三、頻頻被投訴,業內口碑難立
除了盈利困境,百信銀行的口碑經營同樣面臨危機。大額罰單和居高不下的投訴量都在為百信銀行日后的規模擴張設限。
截自人民銀行官網
2023年8月20日,百信銀行因操作風險被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罰款503.2萬元,其違法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未嚴格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相關要求;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費者披露與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關的重要內容;投訴數據漏報等。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通報,百信銀行的投訴量在一眾銀行中也總是排位靠前。經貝多財經整理得出2021年——2023年間,每年一季度百信銀行的投訴量分別為154件、494件、446件,在銀保監會統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量情況中,其排名分別為13名、10名、12名。
截自黑貓投訴官網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百信銀行,雖然自2020年以后,與百信銀行相關的投訴量時有波動,但基本每年都在150條以上,主要投訴事由包括疑似違規放貸、疑似盜用個人信用信息、疑似借款利息過高等。
銀行剛剛起步,正處于客戶積累階段,口碑的重要性對百信銀行來說不言而喻。但其投訴量幾乎可以和許多家大業大的老資歷銀行比肩,大量投訴對銀行造成的聲譽損失和財務損失會持續性消耗客流,影響銀行發展,因此改善操作系統是百信銀行目前需要關注和解決的當務之急。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2024年9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對寇冠出任百信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批復。此前,寇冠曾就職于建設銀行信息技術條線、電子銀行條線。2017年8月,出任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出任中信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2022年6月兼任中信銀行科技運營中心總經理。
不知在新任領導的帶領下,百信銀行能否順利突破瓶頸,為銀行業的轉型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