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來源|貝多財經
作為西部和長江上游地區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重慶銀行(SH:601963、HK:01963)在2021年A股上市后,實現了“A+H”兩地上市,占據了絕對的區域優勢和資本優勢。
貝多財經拍攝
但貝多財經發現,重慶銀行業績的亮眼表現也自此戛然而止。此后,重慶銀行的營收連續多年下滑。與此同時,該行的股價也并沒有明顯起色。當前,重慶銀行在A股、港股市場都長期處于“破發”“破凈”狀態。
在此背景下,重慶銀行多次出手穩定股價。自2021年以來的三年多時間里,重慶銀行四次出手穩定股價,幾乎每年都要出一次穩價公告,最近一次發布穩定股價措施正值新任董事長就任前夕。
而根據市場反應,重慶銀行的此次出手似乎并沒有為該行的新任掌舵人董事長楊秀明減輕太大壓力。另一方面,重慶銀行在盈利、資產質量、內控方面的遺留問題也在困擾著新一屆的董事會成員及高管。
截自重慶銀行官網
一、金融資產配置亟待優化
8月末,重慶銀行發布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重慶銀行資產規模累計716億元,較2023年末上升2.7%。2024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1.58億元,同比上漲2.62%;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上漲5.17%。
若繼續維持增長態勢,重慶銀行就有望在年底扭轉2022年以來營業收入的下滑頹勢,但具體結果仍然未知,因為該行2023年上半年同樣營收、凈利雙增,增速也與2024年上半年相近,但到年底時,全年業績表現還是未能扭轉被動局勢。
與之對應的是,2023年度,重慶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89%至132.11億元。通過財報可以看出,重慶銀行營業收入的持續下滑與利息凈收入的持續下降和非利息收入收入的不穩定關系密切。
2023年,重慶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大幅下降45.96%,2022年其他非利息收入下滑11.81%。而在這幾年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中,投資收益占比始終超過85%,2022年,重慶銀行投資收益占非利息收入97.25%,2023年,該比例降至85.45%。而2024年上半年,該行的投資收益甚至超過非利息收入。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雖然重慶銀行的投資收益以國債為主,但企業債的占比同樣不低。2024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重慶銀行的公司債券金額達633億元,占債券投資總額的31.38%,較2023年末上升1.05個百分點。
不過,重慶銀行對企業債的風險控制能力卻有待提高。據該行2024年7月發布的《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訴訟事項的進展公告》,該行認購的重慶愛普地產(集團)有限公司5億元企業債已逾期無法償還,已納入不良并計提減值準備。
截自重慶銀行官網
相比投資資產的不斷上升,重慶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卻持續減少。2022年,重慶銀行的利息凈收入下降6.8%,2023年的降幅為3.34%。而在2024年上半年,該行的利息凈收入則同比下滑3.01%。
此外,重慶銀行的表外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張。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重慶銀行對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的表外項目合計670億元,較2023年末上漲7.16%。
二、不良風險暗流涌動
而重慶銀行除了資產配置的不同尋常外,利潤的增長同樣引人注目。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營業收入都與利潤的變化趨勢一致,但重慶銀行在營業收入連續下滑的同時卻少見的能夠保持凈利潤的持續增長,從財報看,這與重慶銀行所得稅的減免和信用減值損失的持續收縮不無關系。
2022年,重慶銀行營業收入下滑7.23%,凈利潤卻上漲5.3%,其中,所得稅減少4.92%,信用減值損失減少30.22%;2023年,該行營業收入下滑1.89%,凈利潤卻上漲2.2%,其中,所得稅減少26.76%,信用減值損失下滑8.88%;雖然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上漲,但凈利潤增速仍然高于營收增速,其中,信用減值損失降幅7.9%,釋放出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
從歷年年報也能看出,重慶銀行努力進行資產質量優化,優化后的效果也較為明顯,信用減值損失不斷降低,但潛在的不良風險卻不容忽視。2024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25%,較2023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處于較低水平,不良貸款余額52.15億元。
2024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占比95.65%,低于行業平均96.22%,處于不良貸款邊緣的關注類貸款占比3.1%,但高于行業平均2.22%;不良貸款中的次級類貸款占比0.56%,同樣高于行業平均值0.4%,而次級和損失類貸款的遷徙率更是分別高達136.03%、119.11%。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在逾期貸款中,重慶銀行2024年上半年的重組貸款13.5億元,占比0.32%,較2023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該行的貸款減值損失18.99億元,同比上漲30.86%。深究發現,潛在不良風險的上升與重慶銀行貸款的行業集中度高關系密切。
2024年上半年,重慶銀行貸款的70%為企業貸款,其中90.27%投放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以及房地產業,而房地產業、制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的不良貸款率位居前三,分別為5.78%、3.14%、2.57。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此外,重慶銀行授信類關聯交易客戶中,部分存在信用風險。據天眼查app,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已出質其投資股權882億元,同時有欠稅及公示催告記錄,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關聯交易預計額度7.04億元。
相比之下,重慶對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已成為被執行人,被執行金額合計2296.08萬元,,目前,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被限制高消費,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業務關聯交易預計額度2.7億元;
截自天眼查app
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有0.1%的股權被質押,另有19條對外擔保記錄及3則違規處理記錄,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業務關聯交易預計額度4億元;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有凍結股權1062.075萬元,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業務關聯交易預計額度15億元。
此外,持股8.49%的前十股東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質押比例達19.18%,另有3750萬元股權被凍結,并在2020年有過破產審查案件記錄,以及345條對擔保記錄和47則違規處理記錄,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關聯交易預計額度3.5億元,已開展1.5億元。
截自天眼查app
與此同時,持股5.03%的前十股東重慶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出質投資股權1.6億元,另有對外擔保記錄36條,在重慶銀行有授信類關聯交易預計額度22.8億元,已開展19.8億元。
與不良風險上升形成對比的是,2024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的資產處置收益虧損780萬元,降幅達2789.66%。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三、大額罰單不斷
貝多財經了解到,重慶銀行2023年至2024年間迎來新一輪董監高換屆。此前,原董事長林軍與原行長冉海陵分別于2024年1月和2023年8月離任,新任董事長楊秀明和行長高嵩分別于2024年4月和2023年9月就任。
不過,重慶銀行內控組織結構的問題依然明顯。2024年10月17日,重慶銀行連發兩則公告宣布了兩位副行長楊世銀和劉建華的辭任,而這兩位副行長均自2014年起服役,至今已有10年之久。
雖然重慶銀行在2023年進行了高管“大換血”,替換了部分超期服役人員,但現役高管中仍不乏老將。其中,首席風險官黃華盛自2016年起擔任該職務,副董事長黃漢興自2007年起服役,外部監事陳重在2016年任職至今。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根據原銀保監會2019年發布的《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銀行對于在業務運營、內控管理和風險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各級管理層成員、內設部門負責人和重點業務崗位員工,應明確輪崗期限、輪崗方式等要求,嚴格實行輪崗。
其中,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這意味著,黃華盛、黃漢興均已經是“超期服役”。但要說明的是,“超期服役”并不意味著一定是違規行為。根據規定,“確有特殊情況的,可申請豁免,但應按規定履行有關審批和公示程序”。
除了超期服役現象,重慶銀行董高監的兼職情況也較為常見。據2024年半年報,重慶銀行有將近10位高管同時在三家以上企業任職。其中,該行副董事長黃漢興同時任職的企業有17家左右。
相比之下,非執行董事吳珩同時任職企業有25家,獨立非執行董事劉星、馮敦孝、袁小彬、朱燕建分別同時任職9家、5家、12家、6家企業,外部監事陳重同時任職9家企業,股東監事漆軍同時任職5家企業。
截自重慶銀行2024年半年報
此外,重慶銀行也頻頻收到監管罰單。2024年6月,重慶銀行因“截至2021年: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資金投向不合規且未按約定用途使用;對政府平臺項目風險管控不到位;貸前調查不盡職;小微企業抵押評估費用由借款企業承擔”被罰款200萬元。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事實上,重慶銀行也不乏此類百萬級罰單。此前的2023年11月,重慶銀行就曾因貸后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被挪用;發放置換貸款不審慎被罰130萬元。同年,10月,因投資業務調查、審查、審批不盡職;資金投放不合規而被罰150萬元。
而屢接大額罰單且均與貸款相關,這也說明重慶銀行的內控管理存在一定問題,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