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富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民銀行”)在其官網上披露了一則公告,稱趙衛星擔任該行董事、行長的任職資格,已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正式核準。
對于富民銀行新帥上任一事,業內評價褒貶不一。部分人士認為趙衛星的到來將把富民銀行帶向數字化運營的新紀元,但也有不少聲音指出,屢次“跳槽”的趙衛星,或將為高管變動本就頻繁的富民銀行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正如趙衛星在《銀行家雜志》的署名文章所言那般,富民銀行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以產融一體化新生態開啟再造新富民的新征程。但揚帆起航的同時,富民銀行仍有不少已知的問題亟待解決,未來前行道路上還將面對未知的風浪。
一、任職履歷豐富,曾因前司違規被通報
公開信息顯示,趙衛星出生于1975年11月,從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畢業后便進入金融領域,在主流銀行、數字銀行、科技平臺、上市券商等多類金融機構均有過任職經歷,目前已擁有超20年的金融行業管理從業經驗。
趙衛星曾在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杭州銀行任職,分管科技運營業務、小微企業金融業務、個人消費者零售金融業務;并于2014年加入阿里金融,出任螞蟻金融微貸事業部運營總監,并參與籌建網商銀行。
2015年網商銀行獲批開業后,趙衛星轉任該行董事、副行長,負責網商銀行的全面運營;兩年后又出任四川新網銀行第一任行長。而網商銀行與新網銀行,分別是全國第二、第三家互聯網銀行,均定位民營銀行。
在此之后,趙衛星還曾在小米金融擔任副總裁,向小米金融董事長洪鋒匯報。2021年末,趙衛星又出現在華林證券的公告上,后者聘任其為CEO兼執委會主任委員。在職期間,趙衛星主導收購了字節跳動證券業務板塊的海豚股票APP。
不難看出,趙衛星的任職履歷十分豐富,因而不少業內人士對其入職富民銀行持樂觀態度,并認為其在數字金融的實操經驗,能夠幫助富民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出奇制勝,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但市場上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最直接的因素便是,趙衛星的跳槽經歷過于頻繁,單家企業最長任職時間不超過三年,富民銀行已是他任職的第九家金融機構,未來的任職期限還是未知數。而管理層的穩定,對于銀行的長效發展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富民銀行上任后不久,趙衛星還被卷入前公司華林證券的違規事由中。西藏證監局于8月9日向華林證券下發三張罰單,直指該公司存在月度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填報不準確、多份情況說明前后不一致等四項問題。
其中,一張涉及業務數據報送不準確問題的罰單指出,趙衛星時任華林證券總經理兼票據業務分管高管,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因此被西藏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二、屢遭監管“點名”,或存在違規高息攬儲
聚焦富民銀行自身,其曾在2024年6月因現場檢查發現問題整改不到位、關聯交易貸款資金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同業投資業務管理不審慎、信貸資產非潔凈出表問題,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罰款18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萬罰單對于富民銀行而言并不鮮見。此前的2021年9月,該行因存在兩會一層在互聯網貸款管理流程中履職不到位、關聯交易定價不公允,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等17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原重慶銀保監局罰款共計850萬元。
同時,富民銀行的多名高管也被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其中,富民銀行董事長張國祥被罰款50萬元,時任該行行長的楚龍春、副行長鐘子明分別被罰款30萬元和20萬元,原應用研發部副總經理李丙洋受到警告。
繼續往前追溯,富民銀行還曾存在虛報、瞞報金融統計資料以及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等7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重慶營業管理部于2020年3月處以警告并罰款18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30.35萬元。
2023年3月,富民銀行再度被重慶銀保監局罰款50萬元,具體違法違規事實為核心風控外包,以及貸款“三查”不到位。據新經濟觀察團統計,自2020年以來,富民銀行已經累計被罰沒超1200萬元。
此外,貝多財經曾在3月發布的《甘當“銀行引流中介”?飛豬旅行的“豬小金”產品暗藏玄機》文章中提到,飛豬旅行曾上線了一款名為“豬小金”的產品,號稱可以“攢錢返現”,但最終跳轉的界面卻是富民銀行開戶界面。
也就是說,該活動本質是富民銀行活期存款的推廣活動,飛豬旅行所謂的“返現金額”實際上是銀行的存款利息。而這種商業銀行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存款產品的導流攬儲模式,早在2020年便被監管部門叫停。
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發布的《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亦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于產品展示、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
目前,飛豬旅行平臺上已無法找到相關產品的蹤跡,但富民銀行與前者合作進行高息攬儲的合規性仍有待考量。
三、業績增速放緩,“加油貸”拖累資產質量?
新官上任三把火,趙衛星出任富民銀行掌門人后不久,便在公開場合表示“富民銀行將繼續深化新戰略落地步伐,通過構建科產融生態,打造數智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產業供應鏈場景的全覆蓋和產業零售場景的全觸達”。
但實際上,趙衛星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業績增速明顯放緩,不良資產持續走高的富民銀行。根據富民銀行第一大股東瀚華金控(03903.HK)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末該行總資產為604.18億元,規模在民營銀行中位列第八。
2023年,富民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0.26億元,較2022年的19.70億元增長2.86%;凈利潤為4.87億元,較2022年的3.15億元增長54.97%。總體來看,該行保證了收入體量和經營效益的雙增長。
但這份業績報告相較于富民銀行此前的業績上升勢頭而言,內生動力明顯不足。該行的總資產曾由2016年末的74.32億元飆升至2020年末的531.77億元,但在突破500億元大關后,其資產增速開始下滑,三年間僅增加72.41億元。
與此同時,在收入與利潤連續多年實現三位數增長,并于2019年突破營收的10億元門檻后,富民銀行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在收入同比增長64.11%至17.15億元的情況下,利潤卻下滑1.37%至2.16億元。
富民銀行2022年的收入為19.70億元,較2021年的19.76億元微降0.34%,凈利潤則較2021年的3.27億元增長1.79%至3.33億元,近年來的業績指標并不算穩定,原地踏步、不增反降的情況時有發生。
貝多財經注意到,2020年不僅是富民銀行的業績拐點,也是其資產質量的轉折點。富民銀行曾在當年與汽車服務平臺“享車”合作,推出“信用加油打折服務”,但由于享車未按約定向固定油卡充值對應金額,導致其面臨大額貸款逾期。
受“加油貸”逾期事件影響,富民銀行截至當年末的不良貸款率飆升1.21個百分點至1.68%,撥備覆蓋率也驟降至170.78%。此后的多年間,富民銀行一直在加速不良資產處置、改善資產質量水平、強化風險抵補能力上下功夫。
截至2021年和2022年末,富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5%和1.47%,2023年則降低0.04個百分點至1.43%,雖然在眾多民營銀行中排在中等偏上位次,但已明顯不及此前不到1%的不良貸款水平。
“70后”行長趙衛星的到來,能否幫助富民銀行重整旗鼓,促進經營效益、職能管理、內控質量等多個方面的改進和提升,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