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2024年剛剛過半,渤海銀行就前所未有的公開處置上百億不良資產,但仍然難改不良貸款居高現狀。
筆者發現,高不良背后是渤海銀行在貸款和股權上與房企的深度綁定。
一、深度綁定房地產
據2023年年報,作為泛海集團旗下企業,同時也是渤海銀行第一大境內非國有股東的泛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所持渤海銀行1,370,706,739股股份已被司法凍結/輪候凍結,占總股本7.7%。而即使在有經營不良信號不斷釋放的情況下,渤海銀行依然對該公司發放大額貸款,該行對泛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授信凈額有84.02億元,占全部關聯方授信凈額的33%。
此外,2020年渤海銀行進軍港股IPO時,9名上市基石投資者中,香港華麗有限公司、榮盛房地產發展(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市翠林實業有限公司、浙江榮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4家公司或其股東就深度介入了房地產行業。
渤海銀行與房地產業的深度綁定不僅限于股權交叉,在貸款方面也有諸多糾纏。
據2023年年報,渤海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6.34%,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46.48%,該比例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均超過監管紅線。并且從渤海銀行貸款投放的行業集中度來看,貸款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了房地產行業的大客戶中。
房地產業是渤海銀行貸款投放的第二大行業,建筑業則排名第六,兩大行業在渤海銀行的貸款占比合計12.2%。
而房地產業在渤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3.65%,僅次于批發和零售業,而建筑業在渤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3.45%,緊隨房地產業之后。
渤海銀行與房企的深度綁定問題也影響到了其內控系統。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信息,2023年7月時任渤海銀行蘇州分行行長助理被取消銀行業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其主要違法違規事由就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不到位”。
渤海銀行還曾擅自劃扣商品房預售資金。
2023年3月28日,湖南省房地產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渤海銀行株洲分行擅自劃扣恒大譽苑、北大資源天池項目重點監管資金,導致項目復工復產資金不足,房屋逾期難交付,引發房屋買受人頻繁信訪投訴。盡管被督促整改,但一直未整改到位,最終被湖南省各市(州)、縣(市、區)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機構暫停與其及所轄基層經營單位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合作。
此外,渤海銀行還曾踩雷多家風險房企,包括但不限于正源地產、盛運環保。
二、大筆出清不良資產
與房企深度綁定的背后是渤海銀行不良資產的不斷堆積。
2024年7月22日,渤海銀行發布公告稱擬轉讓債權資產289.65億元。
該筆資產本金金額約256.05億元、利息金額合計約20.35億元、罰息金額合計約13億元、代墊司法費用金額合計約0.25億元,債權金額合計約289.65億元,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約74.15億元且已計入該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內,因此轉讓資產于2023年12月31日剔除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債權淨額約為215.5億元。
公告還稱,所轉讓資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稅前虧損及稅后淨虧損分別為15.83億元及11.88億元。所轉讓資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稅前虧損及稅后淨虧損分別為28.28億元及21.21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筆擬轉讓資產涉及53戶債權。
按債權種類劃分:涉及貸款52戶,本金251.85億元;保理1戶,本金4.2億元。
按賬齡劃分:1年以內(不含1年)的債權13戶,本金5.76億元;
1-3(不含)年的債權15戶,本金19.34億元;
3-5(不含)年的債權19戶,本金198.37億元;
5年以上(含5年)債權7戶,本金32.59億元(其中1戶同時涉及3-5(不含)年及5年以上(含5年))。
轉讓資產的最終價格將以公開掛牌方式競價決定。轉讓資產的初步最低價格總額不低于約176.72億元,相當于擬轉讓資產債權總額的約6折。
此次轉讓的潛在受讓方分別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天津津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濱海正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這已經是今年渤海銀行第二次公開大規模的出清不良資產了。早在今年3月8日渤海銀行就發布一則資產轉讓公告,內容顯示,渤海銀行于當日以現場招標的方式,向天津津融轉讓資產,成交價約39.67億元。并于當日簽訂資產轉讓協議。
該筆轉讓資產為信貸資產,其中中長期貸款及短期貸款分別占轉讓資產約79.1%及20.9%。截至基準日(即2023年9月20日),轉讓資產的本金及利息等債權金額約為56.67億元,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約為17.26億元,剔除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本金及利息等債權淨額約為39.41億元。
所轉讓資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計稅前利潤及稅后淨利潤分別為3.22億元及2.42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計稅前虧損及稅后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57億元及1.93億元。
三、資產下行壓力大
雖然在如此賣力的處置不良資產,但根據渤海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其目前的資產出清力度還是遠遠不夠。
2023年年報顯示,渤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78%,但撥備覆蓋率僅為156.94%。
雖然渤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17年以后就沒有低于過1.75%,但過往并沒有出現過公開出清大規模不良資產的記錄,2024年剛剛過半,就兩次宣布出清上百億不良資產,看得出渤海銀行對于自己的不良資產處置問題也很是頭疼。
2023年報顯示,渤海銀行正常類貸款占比95.12%,低于上年末的行業平均水平96.2%,關注類貸款占比3.1%,不良貸款中可疑類貸款占比0.6%,損失類貸款占比0.59%,皆高于上年末的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在能一定程度上預示下一期貸款狀況的貸款遷徙率中,渤海銀行的次級類貸款遷徙率63.89%,可疑類貸款遷徙率39.49%。都在表明渤海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著相當大的下行壓力。
此外,據天眼查APP,渤海銀行2024年的司法案件占近五年司法案件的38.9%,是司法糾紛最多的一年,案件數1677件,其中,與房地產公司的案件糾紛10件。
2024年新申請執行恒大地產1850萬元左右,申請執行成都恒大新北城置業有限公司197萬元左右,瀘州恒大新城置業有限公司265萬元左右。申請執行其他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公司的執行金額3.9億元左右。如果這些企業均選擇不履行,則渤海銀行之后的不良資產又將大規模增長。
而渤海銀行不僅有跟恒大地產和泛海集團鬧得沸沸揚揚的官司糾紛,在泰禾集團7月18日發布的公告中也披露了借款渤海銀行3億元左右的案件糾紛,而早在今年3月渤海銀行福州分行就向泰禾集團追債約19.43億元。
據渤海銀行官網公告,該行高層在2023年進行一波換屆,不知新的領導班子能否成功解綁渤海銀行與房地產的依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