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面對高額補貼問題,華興銀行匆匆回應,但官網年報信息與中國貨幣網年報信息卻出現不對應的情形,是虛假陳述還是數據打架?
貝多財經發現,華興銀行2023年的業績表現也不如人意。其中,收入、利潤雙降,但高管卻拿了巨額薪酬。此外,該行的前三大股東主營房地產,不良風險恐將持續加碼。
一、官網年報與中國貨幣網信息不對應
此前,華興銀行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關于董監高的會議補貼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年報信息顯示,其董事、監事薪酬由基本津貼、盡職津貼和會議補貼組成。其中股權董事和股東監事盡職津貼每人每月5000元;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基本津貼每人每月5000元,盡職津貼每人每月5000元。
會議補貼標準方面,出席股東大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10000元,出席董事會/監事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15000元,出席董事會/監事會專門委員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5000元,參加董事會/監事會通訊表決會議每人每次5000元,參加委員會通訊表決會議每人每次2000元,監事列席董事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5000元。
對此,2024年8月9日,華興銀行官網發布聲明稱個別媒體對其年報信息披露的薪酬內容存在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歪曲解讀等情況,發布了不實報道,惡意誤導公眾,對該行聲譽造成嚴重影響。該行已向相關平臺投訴,并將對惡意造謠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同時表示該行目前主要經營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經營發展情況良好。
而目前關于上述華興銀行董監高會議補貼的內容在該行官網公布的年報中已經找不到了。
但翻看華興銀行過往幾年的年報,在年度報酬情況中尚有對會議補貼內容的說明。并且在中國貨幣網4月30日公布的華興銀行年報中也依然有關于會議補貼的內容。
目前,中國貨幣網有1份華興銀行2023年年報以及1份華興銀行2023年度審計報告,其內容均與該行官網所公布的年報內容略有不同。其中,差異主要集中在董監高會議補貼和業務招待費兩個方面。
截自華興銀行2022年年報
在中國貨幣網4月份的年報和7月份的審計報告中公布了2023年華興銀行的業務招待費7057萬元,但該項在華興銀行官網所公布的年報已然不見蹤影。
據過往年報,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疫情期間,該行的業務招待費分別為4179萬元、6450萬元、8313萬元,日均分別為11萬元、18萬元、23萬元,即使沒有疫情的消費限制,這種程度的招待費也是令人咋舌的。
華興銀行2023年的業務招待費雖然相比上一年度有所壓降,但其費用總額仍是珠海華潤銀行業務招待費用的近兩倍,華潤銀行2023年資產規模3889億元,也因招待費用過高而遭受質疑。
而另一項關于2023年度華興銀行董監高會議補貼的內容,目前只能中國貨幣網2024年4月30日公布的華興銀行年報中找到相關說明。
二、薪資高于同行
此外,華興銀行的薪資水平也是讓同行羨慕的程度。
據年報,華興銀行在同行普遍裁員降薪的當下,其職工薪酬卻一直保持著波動上漲趨勢。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報公布的職工薪酬總額分別為10億元、13億元、19億元、25億元,員工薪酬總額只在2022年有所減少,降至17億元,但2023年再次小幅回升至18億元。
后疫情時代,華興銀行不但保持薪資總額大幅增長,其薪資水平也讓同行們望其項背。
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董監高領取的薪酬總額為2781.05萬元,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共有董監高24位,2022年和2021年均有10位董監高在華興銀行領取薪酬,如果2023年也同樣只有10位董監高領取薪酬的話,那其人均年薪就有278.105萬元。
此外,年報顯示,2023年職工薪酬18億元左右,華興銀行官網公布,截至2023年12月末,全行員工人數2700多人,那么減去董監高的人員及薪酬,普通員工平均年薪粗略計算大致有67萬元左右(該測算值可能存在誤差,因為勞務派遣及各崗位人員的數量及薪酬難以具體計算)。
而整理廣東各家銀行年報可以看出,無論銀行資產規模如何,其薪資水平均不敵華興銀行。華興銀行2023年資產規模4382億元。
南粵銀行2023年資產規模3062億元,領取薪酬的董監高有18位,其平均年薪97萬元,根據年報公布的職工薪酬總額推算員工的人均薪酬大致30萬元左右。
東莞銀行2023年資產規模6289億元,有28位董監高在該行領取薪酬,年報披露其薪酬總額為2290.01萬元,根據該行職工薪酬總額推算員工人均薪酬大致40萬元左右;
廣州銀行2023年資產規模8317億元,該行有21位董監高領取薪酬,其人均年薪80萬元左右,根據其職工薪酬總額推算員工人均薪酬36萬元左右;
根據《2023年廣州市城鎮非私營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2023年,廣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5萬元左右,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萬元左右。
由此可見,華興銀行的薪資水平在人才市場算是相當具有競爭力了。
三、不良貸款踩雷大地影院
雖然華興銀行對內提高薪酬,對外花費高額業務招待費用,但沒能換來理想的業績成果。
2023年年報顯示,華興銀行的營業收入84億元,同比下降5.51%;利潤總額29億元,同比下滑12.3%;凈利潤30億元,降速8.82%。
此外,華興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也不理想。從2020年至2023年,華興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依次為0.75%、0.89%、1.12%、1.57%。其中,2023年相比2022年上漲0.4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35.66億元,同比增加12.2億元。
房地產業在華興銀行貸款的行業投放中排名第二,房地產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14.85%。加上建筑業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其房地產相關貸款合計占比達20.57%。
華興銀行不僅對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信貸敞口較大,而且踩雷廣東大地影院建設有限公司(簡稱“大地影院”)。
2024年7月17日,華興銀行在阿里資產拍賣平臺新發不良資產債權轉讓,債權總額5.42億元,起拍價3.3億元。
債務人共有兩戶,其中之一為大地影院。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5月28日,該公司在該行貸款本金余額4.4億元,欠息1.01億元,合計5.41億元,其抵押物為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相關土地和房產,保證人為深圳半島城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
該筆不良資產債權轉讓于7月18日結束,目前有2275次圍觀,但因無人出價被流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華興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35.19億元,大地影院的不良貸款約占不良貸款總額15.4%。
大地影院作為曾經的國內第二大影院品牌,近年來卻深陷司法糾紛。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該公司2022年以來共有43條被執行記錄,25條失信被執行人記錄,失信被執行案例的未履行比例為100%。
2023年新增7條限高紀錄,并25起終本案件,執行標的合計6.57億元。在今年5月21日,大地影院被北京覓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破產審查。想必這筆不良資產無論是追回還是出清都不會是件易事。
華興銀行與房企的牽連還不止于此。除了不良貸款踩雷房企,該行多位法人股東也主營房地產生意。
據2023年年報,持股華興銀行20%的第一大股東僑鑫集團的產業就涉及地產開發、高端房地產投資。
持股12.5%的第二大股東上海升龍投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更是遍布海內外地區。
持股比例10%的第三大股東勤誠達控股則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的多元化企業。
截至報告期末,上海升龍投資和勤誠達控股所持華興銀行股權分別被質押5億股、3.92億股,被凍結10億股、8億股。不知華興銀行對三位股東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關聯交易敞口多少。
對此,筆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