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2025年2月的最后一天,港交所的上市申請公司中新增了一家國內主流汽車制造商——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汽車”或“奇瑞”),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和廣發(fā)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此前有多家媒體預測,奇瑞汽車此次IPO的估值將超過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00億元,上市后市值接近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同時,奇瑞汽車有望成為近年來募資規(guī)模最大的車企,為其技術研發(fā)、智駕方案投資增添資本底座。

事實上,奇瑞汽車已謀劃IPO上市多年,但最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奇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在2025年度干部大會上強調,2025年奇瑞將把企業(yè)高質量上市作為首要任務,并持續(xù)推動品牌向上,沖擊世界品牌500強。
可以說,釋放出港股上市信號的奇瑞汽車已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在外界的殷殷期盼背后,奇瑞汽車的綜合競爭力究竟如何?
一、整體銷售量增勢喜人
據招股書介紹,奇瑞汽車是一家總部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的乘用車公司,多年來設計、開發(fā)、制造和銷售了多樣化且不斷擴展的乘用車產品組合,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滿足國內外市場用戶的不同及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喜好。
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旗下共有7款車型的平均月銷量超過10000輛,在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期內,奇瑞汽車的總銷量已超154萬輛,同比增長51.8%,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中銷量位列第二。

奇瑞汽車在招股書中援引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稱其2024年前三季度在中國本土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61.9%,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幅更是達到246.5%,兩項指標均在中國前十大乘用車公司中排名第一。
在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奇瑞汽車的乘用車已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全球累計銷量超1300萬輛,連續(xù)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的乘用車出口量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在歐洲、南美和中東及北非地區(qū)的銷量名列前茅。
同時,奇瑞汽車來自海外市場的乘用車收入已頗具規(guī)模,由2022年的291.52億元翻倍增長至2023年的745.3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也由35.3%增至49.3%。截至2024年9月末,該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已達744.39億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奇瑞汽車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車公司中,2024年前三季度內唯一一家中國市場銷量、海外市場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和燃油車銷量同比增幅均超過30%的公司,成長性良好。

另據奇瑞最新發(fā)布的銷量報告,奇瑞汽車2024年全年的汽車銷售量邁上了260.39萬輛的新臺階,同比增長38.4%;2025年1月該公司的銷量亦延續(xù)了此前的增長勢頭,以10.3%的增速來到22.43萬輛。

二、毛利率不及業(yè)內同行
銷售端頻傳捷報,也點燃了奇瑞汽車的業(yè)績增長引擎。該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926.1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632.05億元,增速達到了76.2%;進入2024年后,奇瑞汽車的收入亦保持了雙位數提升,三季度增長67.7%至1821.54億元。

放眼目前已登陸資本市場的國內自主乘用車品牌,比亞迪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為5022.51億元,位列行業(yè)第一;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雖與奇瑞汽車處在同一業(yè)績梯隊,但二者的收入分別為1676.84億元和1422.54億元,規(guī)模不及奇瑞。
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前三季度(下同“報告期”),奇瑞汽車的凈利潤分別為58.06億元、104.44億元和113.12億元;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的經調整EBITDA分別為91.11億元、162.86億元和190.54億元,整體同樣穩(wěn)中有增。

不過,奇瑞汽車的毛利水平依舊存在著一定的波動,雖然毛利由2022年的128.05億元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70.04億元,毛利率卻在同比增長2.2%至2023年的16.0%后,驟降1.2個百分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4.8%。

奇瑞汽車解釋稱,其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總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乘用車銷售收入的增加。但由于其專注于推廣毛利率相對較低的新能源汽車,導致乘用車的毛利率由16.0%下降至14.7%,疊加海外競爭加劇因素影響,最終導致毛利率回落。
相比之下,比亞迪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同比上升近1個百分點至20.8%;收入規(guī)模不及奇瑞汽車的長城汽車,綜合毛利率也連續(xù)三個季度超20%;吉利汽車的毛利水平雖較前兩者略遜一籌,但15.6%的毛利率同樣高于奇瑞汽車。
三、純電汽車銷售額腰斬
近年來,奇瑞汽車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動作頻頻,但實際收效卻相當有限。按照產品類別劃分可知,該公司報告期內來自新能源汽車的收入分別為122.53億元、79.12億元和291.04億元,2023年的降幅高達35.4%。
實際上,奇瑞新能源汽車類目中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增程式電動汽車”仍在2023年實現了109.6%的收入增長,而總收入下滑主要受到純電動汽車銷售額由2022年的109.52億元腰斬至51.85億元的影響。

奇瑞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該公司于2023年正式發(fā)布了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以優(yōu)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組合為目的,淘汰了部分過時的純電動汽車車型,最終導致新能源車輛的產品矩陣縮小,創(chuàng)收能力下滑。
奇瑞汽車補充表示,全新戰(zhàn)略下該公司推出了包括星紀元ET、星紀元ES、iCAR在內的新型新能源車型及版本,新能源車輛的銷售收入也在2024年實現了增長,其中純電動汽車的三季度收入為110.31億元,增幅達到了283.4%。

但時至今日,奇瑞汽車的業(yè)績依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傳統(tǒng)燃油車銷售。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燃油車的收入分別為702.58億元、1433.16億元和1362.03億元,占總收入的75.9%、87.8%和74.8%,新能源汽車的收入與之相比如同九牛一毛。
奇瑞汽車亦在招股書中坦言,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趨勢愈發(fā)顯著,其正順應時代的進步調整自身的業(yè)務、產品和服務模式。如果該公司無法成功應對現有市場變化,其競爭地位、經營業(yè)績、財務狀況均將受到損害。
四、新能源車型仍待破局
聚焦奇瑞汽車新能源轉型下構建的“奇瑞、星途、捷途、iCAR”全新矩陣,多數品牌在細分市場中的競爭力相當有限,暫且無法成為奇瑞的第二增長曲線。如何在白熱化的市場角逐中脫穎而出,已成為奇瑞旗下新能源品牌的痛點。
先看錨定高端賽道的星途汽車,該品牌2024年的銷量為14.10萬輛,仍未實現一年前定下的15萬目標,在總銷量中的占比也僅約5%;雖然銷量同比增長12.3%,但增速遠低于奇瑞汽車的平均水平,無法跟上奇瑞的整體發(fā)展速度。
iCAR汽車作為奇瑞汽車旗下首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無疑扮演著奇瑞向新能源領域戰(zhàn)略轉型的先驅角色。但在過去的2024年,該品牌的累計銷量僅約為6.60萬輛,月均銷量在5500輛左右,也沒能為奇瑞的總銷量帶來太多助力。
奇瑞汽車與華為智選合作孵化的智界汽車,更是稱得上“命途多舛”。該品牌首款車型智界S7前后歷經了三次上市,但銷量依舊不見起色,直到新車型R7面世,才將智界從“起個大早趕晚集”的沼澤中拉了出來。
2025年1月,奇瑞汽車旗下的星途、iCAR和智界三大品牌銷量分別為5804輛、7853輛和1.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總量也同比增長172.1%至5.69萬輛,約占總銷量的四分之一,依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就奇瑞汽車的經營現狀來看,通過募資為其研發(fā)投入、產能建設與海外市場擴展增添資本底座,顯然并非其登陸資本市場的終點。外界都在期待著作為主流自主乘用車品牌的奇瑞,在新能源市場變革中講出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新與轉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