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威
來源|貝多財經
一家做門檻梁、電池托盤、保險杠的零部件企業,從幕后走到臺前。客戶名單足夠亮眼、產品技術足夠順勢、產業方向足夠清晰。它踩中了這輪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的風口,也進入了資本市場的視野。

近年來,上海友升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友升鋁業”)的營收與利潤表現持續改善,體現出其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賽道中的客戶拓展與制造交付能力。6月20日,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會并順利通過。
只是,當友升鋁業拿到這張門票之后,接下來的問題反而更值得問一句,這是成績單,還是剛發下的終極考卷?
一、營收、利潤“雙升”,增長能否站穩?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友升鋁業成立于1992年12月。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1.4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羅世兵,主要股東包括上海澤升貿易有限公司、達晨財智、金浦投資等。

根據友升鋁業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3.50億元、29.05億元和39.5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33億元、3.21億元與4.05億元,呈現穩步上升態勢。

圖片來自友升鋁業招股書(上會稿)
從收入結構看,友升鋁業核心業務高度集中于門檻梁、電池托盤、保險杠等鋁合金結構件,其中門檻梁系列2024年貢獻收入17.48億元,占比近五成,電池托盤收入達10.64億元,占比近三成。結構件的高度定制屬性使得其能夠深度綁定車企平臺化開發周期,增強訂單黏性,同時具備一定壁壘。

圖片來自友升鋁業招股書(上會稿)
盈利能力方面,友升鋁業毛利率在2023年、2024年均穩定在20%左右,體現出相對穩定的盈利能力。尤其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其仍能維持中等偏上的利潤表現,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其一定的議價能力與成本控制力。
但增長的另一面,并非沒有“雜音”。從招股書中,拉長橫軸觀察,可以發現一個被逐年淡化的關鍵指標,即,研發費用占比。
2022年至2024年,友升鋁業的研發投入從0.86億元增至1.21億元,三年累計增長超過40%。同期,營收則從23.50億元上漲至39.50億元,增幅接近70%。兩相對比之下,研發占營收的比例從3.67%一路滑落至3.06%,不僅未能保持同步,更呈現出隨規模擴張被攤薄的趨勢。
對一家主打定制化鋁合金結構件、服務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賽道的公司而言,研發并不是輔助生產,而應是構筑產品壁壘與延長生命周期的“駕駛員”。研發占比持續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在資本市場高技術含量的基礎優勢。

圖片來自友升鋁業招股書(上會稿)
如果技術不再是核心驅動力,那么支撐募資合理性的邏輯,又該建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闖關IPO成功之際,這一看似增長、實則稀釋的技術投入態勢,可能不會立刻引發關注。但隨著其估值被持續檢視,技術能否持續賦能業務、研發能否反哺利潤,或將是繞不開的資本考題。
二、持續擴張,產能有沒有局限?
在營收和訂單持續增長的同時,友升鋁業也在推進自身的產能布局。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友升鋁業已在國內多個區域設立生產基地,并同步啟動海外產能布局。根據招股書披露,其本次IPO計劃募資24.7億元,主要用于產能擴充,其中計劃投入5億元用于補充日常運營所需的流動資金。

圖片來自友升鋁業招股書(上會稿)
這是一套頗具前瞻性的擴張路徑,一方面,其持續深耕結構件主力業務線,積極響應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對定制化產品的需求升級;另一方面,也在通過靠近客戶加海外設廠的方式,推進全球產能布局,以提升其在跨國供應鏈中的響應速度與交付能力。
但隨著項目同步展開,現實層面的資金消耗壓力也不可避免地顯現。2024年,友升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為-2.53億元,一定程度上說明其自身造血能力尚未與擴張速度形成匹配。
盡管營收增長穩定,但現金回流相對滯后,部分投向或需依賴外部融資支持。這種快增長、高投入并行下的矛盾,也意味著,友升鋁業需在后續運營中,進一步確保擴張計劃的可持續性。

圖源:友升鋁業招股說明書(上會稿)
而且,產能利用效率與投入成效之間的偏離值得關注。友升鋁業近年來圍繞核心結構件業務持續推進新產線投建,力求通過擴產能力的提升,提前占據行業資源位。尤其在國內布局上,其試圖借國產拓展中西部制造腹地,同時降低運輸半徑與響應周期。
從策略視角看,這種重資產式投入有助于構建覆蓋更廣區域的制造網絡,提升客戶定點項目的承接能力,也體現出友升鋁謀求中長期制造縱深的意圖。然而,結構件產能具備高度的訂單依賴屬性,其投建應以客戶定點為前提,以確保資源精準匹配。
而在當前擴張下,友升鋁業部分產能的需求支撐尚未完全明確,尤其在車企平臺更新周期拉長、訂單放緩的背景下,若訂單未能如期落地,可能面臨產能利用率不足、邊際成本上升等問題。產能快于需求所帶來的資源脫節與潛在空轉,或成為擴張路徑中不容忽視的變量。
資本市場關注的,從來不只是產能規模有多大,而是這些產能是否投得值、產得穩、用得上。眼下,友升鋁業正處于高速擴產與高成長的交匯點,路徑選擇決定了其能借產業之勢鞏固成長曲線,還是因前期布局過重而面臨資源落差與回報不達的風險。
最終的答案,未必能在工程節點里找到,更取決于友升鋁業能否真正跑出質量與效率兼顧的產出閉環。
三、高度綁定客戶,是不是護城河?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速演進的當下,結構件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與主機廠的深度協同。
友升鋁業正是在這一趨勢中快速起勢,依托對特斯拉、蔚來、小鵬、寧德時代等頭部客戶的持續供貨,逐步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協作機制。其核心產品包括門檻梁、電池托盤、保險杠等關鍵結構件,具備較高的定制化屬性,通常在車型平臺開發初期便介入,后續通過項目周期內的訂單實現批量放量。
從披露數據來看,2024年,友升鋁業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合計約20.45億元,占年度營收的51.75%,這一比例已連續三年保持在五成以上。這種高度集中說明其已深度嵌入頭部車企供應體系,具備一定的核心地位與業務黏性。
在當前供應鏈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能夠穩定承接重點平臺訂單,稱得上一種稀缺能力,也為友升鋁業帶來了相對突出的市場可見度與項目獲取優勢。

圖片來自友升鋁業招股書(上會稿)
然而,高客戶集中度也意味著其當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或在“透支”未來的潛力。隨著核心客戶滲透率不斷上升,其拓展空間或可能趨窄。更關鍵的是,這種深度綁定關系雖能帶來階段性業績,卻也削弱了企業自身在策略變動面前的主動性。當主機廠更換平臺、推進自制或壓縮成本時,供應商若缺乏橫向客戶覆蓋能力與產品替代,便容易陷入被動。
更進一步地看,友升鋁業的業務布局幾乎完全圍繞新能源汽車展開,對傳統乘用車、商用車及其他工業結構件市場的覆蓋仍顯薄弱。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補貼退坡、增速換擋的新階段,這種單一賽道依賴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也可能放大。
一旦新能源主力市場增長失速,或客戶戰略調整超出預期,其在訂單獲取、產能利用與現金回流等多個環節均可能承壓。如何從深度綁定轉向業務結構優化,是友升鋁業下一階段發展的另一考題。
從目前信息來看,友升鋁業在服務現有客戶過程中,已建立起一定的交付能力。其在項目落地效率、快速響應機制和制造能力上的表現,使其能夠較好融入主機廠的開發體系,并穩定獲取訂單。過去幾年,友升鋁業正是依托這一客戶協同能力,實現了營收與訂單的雙重增長。
對于一家闖關IPO成功的企業而言,構建穩定、可復制的工程能力與交付壁壘,降低被替代風險,是其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條生存法則。而作為一家在產業鏈中起步較早、快速完成客戶滲透與規模積累的結構件企業,友升鋁業獲得資本市場的階段性認可,也意味著其早期的成長路徑與制造能力,已具備一定基礎。
毫無疑問的是,友升鋁業依托頭部客戶放量、快速搭建制造網絡的策略,確實踩中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升級的黃金期。但是,隨著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價換量成為新常態,一旦客戶決定降本,再牢固的客戶關系,也可能抵不過低價競爭。尤其是在護城河淺、壁壘經不起沖刷之下,友升鋁業的未來難言高枕無憂。
友升鋁業面臨的,是如何構建可持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一點,僅靠與客戶深度綁定并不夠。作為一家企業,真正的“護城河”從來不是來自當下的訂單規模,而是更源自其多維度應變能力的積累與適時釋放。
未來,友升鋁業要提升抗風險能力,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或許可以在多個維度形成突破。上市只是起點,不是終局。資本市場所期待的,不只是階段性業績曲線,更看重長期價值構建的可能性。
面對高度集中的客戶依賴、產能釋放進度、海外布局效益等多重挑戰,友升鋁業能否從綁定式增長邁向可持續發展,或將事關其能否答好資本市場的長期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