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證監會批復同意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肯特催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這意味著,肯特催化距離上市的目標更近一步。
據貝多財經了解,肯特催化于2022年5月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同年11月進行了更新。特別說明的是,證監會曾于2022年10月對該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出具了反饋意見。

全面注冊制實施后,肯特催化于2023年2月平移遞交招股書,繼續IPO進程,并于同年6月過會。本次沖刺上市,肯特催化計劃募資約5億元,將全部用于年產8860噸功能性催化新材料項目。
貝多財經研究發現,肯特催化2023年、2024年的收入均同比有所下降,已連續兩年出現收入下降的情形。此外,該公司的毛利率也明顯波動。
一、歷史沿革遭關注
不難發現,肯特催化的歷史沿革問題獲得了密切關注。據招股書披露,肯特催化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項飛勇、郭燕平夫婦,直接持股比例為51.62%,間接控制18.44%的股份,合計直接間接控制70.06%的股權。

其中,項飛勇為肯特催化董事長、總經理,出生于1968年1月;郭燕平于1971年2月出生,現為肯特催化行政副總監。據招股書披露,項飛勇于1990年7月就成為了浙江省仙居縣農藥廠車間主任,此時其才23歲。
1999年4月,項飛勇設立致格機電——前身為浙江省仙居縣醫藥化工實驗廠。2009年7月,項飛勇設立了肯特催化。而肯特催化成立后,致格機電的業務、人員及技術逐步向肯特催化轉移。
2015年10月,致格機電經營范圍由“醫藥中間體、催化劑制造,醫藥化工產品技術咨詢”變為“醫藥中間體制造”;同年12月由“醫藥中間體制造”變為“儀表、儀器零售”。2015年至今,致格機電未實際從事相關業務。
另在2003年12月,項飛勇設立江西飛翔,項飛勇、郭燕平夫婦及其親屬張志明、林永平于設立2009年5月江西肯特。江西肯特成立后,江西飛翔的業務、人員及技術逐步向江西肯特轉移。
而自2010年12月開始,江西飛翔已無實際經營。2020年10月,江西飛翔完成工商注銷。此前的2015年10月,肯特催化以公司自有資金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受讓江西肯特股權,江西肯特成為肯特催化全資子公司。
對此,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肯特催化說明致格機電的業務、人員及技術向肯特催化轉移,江西飛翔的業務、人員及技術逐步向江西肯特轉移,及肯特催化受讓江西肯特股權的具體過程等。

致格機電2015年至今未實際從事相關業務也未注銷的原因及合理性,變更經營范圍的原因及合理性,及其未來業務定位及發展方向;江西飛翔自2010年12月開始已無實際經營,直至2020年10月才完成工商注銷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此前,證監會也在出具反饋意見時要求肯特催化說明發行人(即“肯特催化”)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承包、租賃經營國有、集體企業的經歷,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是否存在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的情形,發行人業務、資產、人員等是否來源于國有、集體企業。
不僅如此,證監會還在出具反饋意見時重點關注了肯特催化的超產能生產問題。其中,肯特催化、江西肯特存在部分產品實際產量超出環評批復的產能或未取得環評批復、實際產量及產品與公司《安全生產許可證》登記的相關產品產能及范圍不完全相符的情況。
對此,要求肯特催化結合肯特催化、江西肯特相關產品的實際產量,說明超出環評批復的產能或未取得環評批復、實際產量及產品與公司《安全生產許可證》登記的相關產品產能及范圍不完全相符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二、收入連續兩年下滑
據招股書介紹,肯特催化是一家主要從事季銨(鏻)化合物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擁有季銨鹽、季銨堿、季鏻鹽、冠醚等四大系列產品,致力于為精細化工、分子篩、高分子材料、電池電解液、油田化學品等領域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其中,相轉移催化劑是一類可以幫助反應物從一相轉移到能夠發生反應的另一相當中,從而加快異相系統反應速率的催化劑,季銨鹽、季銨堿、季鏻鹽、冠醚、叔胺及聚醚等都可以作為相轉移催化劑。
數據顯示,肯特催化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營收分別約為6.36億元、8.08億元、6.66億元和2.98億元,凈利潤分別約8633.93萬元、1.10億元和8520.79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8298.23萬元、1.01億元和8090.41萬元。

不難看出,肯特催化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波動。其中,2023年的營收同比下降17.53%;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約22.25%、20.28%。另外,肯特催化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扣非后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5.24%、11.35%。
對此,肯特催化稱是受下游市場需求減弱、原材料價格及公司產品價格下滑影響。盡管如此,肯特催化仍稱自身經營業績較為穩定。另據招股書,肯特催化2024年的營收約為6.16億元,同比下降7.40%。
不過,肯特催化2024年的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均實現了增長,分別為9351.28萬元、8416.81萬元,分別同比增長9.75%、4.03%。以此來看,肯特催化連續兩年的扣非后凈利潤低于1億元,與新規要求不符(但肯特催化早已過會,不受新規約束)。

此外,肯特催化的毛利率也持續波動。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7.71%、26.48%、26.23%和27.04%,若剔除新舊收入準則下運輸費和包裝費核算口徑不同的影響,毛利率分別為30.89%、29.52%、29.61%和31.03%。
肯特催化在招股書中表示,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毛利率整體小幅下降,毛利率的波動主要受產品銷售結構、銷售價格、原材料成本、市場供求、固定資產新增投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度則有所回升。
從研發層面而言,肯特催化的投入也并不算高。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約為1642.52萬元、1953.53萬元、1709.60萬元和871.25萬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8%、2.42%、2.57%和2.93%。

其中,2024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僅為871.25萬元。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曾在問詢函中要求肯特催化說明研發費用占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發行人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等。
肯特催化方面稱,該公司通過多年的長期的積累,在相轉移催化劑領域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多項行業榮譽,并積累了優質的客戶群,在行業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