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來源|貝多財經
在中國城商行版圖中,煙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煙臺銀行”)并非耀眼的明星,但自從2024年新行長王建春上任后,該行的表現像一匹黑馬闖入公眾視野。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既有區域經濟復蘇的紅利,更折射出煙臺銀行突圍的勇氣與智慧。

然而,在光鮮數據的另一面,收入結構失衡、關聯交易隱憂、合規性風險等隱患,如同暗礁般潛伏在海面之下,考驗著煙臺銀行持續穩健發展的能力。
一、盈利逆襲,罰單加身
2025年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公示一則處罰決定。信息顯示,煙臺銀行涉及違反金融統計相關規定;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商戶管理規定;占壓財政資金;違反信用信息提供相關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多項違法行為。
最終,煙臺銀行被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387.45元,罰款319.2萬元,時任煙臺銀行副行長張孝偉被罰款2.5萬元,時任煙臺銀行總會計師徐明文被罰款1.5萬元。

截自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公告
這也并非煙臺銀行進入2025年后首次出現合規問題。此前的2025年6月16日,山東證監會對煙臺銀行發布關于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內容顯示,煙臺銀行存在未有效執行基金銷售業務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制度;代銷的部分公募基金產品未準確向投資者揭示客戶維護費;《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記載事項發生變更,但未申請換領等問題。
不過自新行長王建春2024年掌舵煙臺銀行后,相比2023年,該行在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款金額,均出現顯著減少。2024年,煙臺銀行收到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單9張,同比減少35.71%,罰款金額合計170萬元,同比減少46.03%。
2024年5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發布關于核準王建春煙臺銀行行長任職資格的批復。據公開資料顯示,王建春是煙臺銀行老將,長期在該行擔任管理職務。他曾任煙臺銀行監事長,2023年10月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任職期間,王建春主導推進普惠金融戰略,同時牽頭與地方政府及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煙臺銀行也不負所望,2024年,無論是在規模增長還是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均實現了新的突破。
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資產規模提升至1573.67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12.73%;貸款規模增至810.05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12.80%;存款規模增至1315.49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17.64%。

截自煙臺銀行2024年年報
在營業收入方面不僅一掃連續兩年的滑降陰霾,成功實現觸底反彈,而且增速驚人。2024年,煙臺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8.06億元,同比增加36.48%;其中,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73.38%;實現凈利潤3.68億元,同比增加11.62%。
而在業績增長之余,煙臺銀行也加快了發展綠色金融的步伐。截至2024年末,該行的綠色信貸余額24.55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6.49億元,增幅204.83%。但在光鮮業績之下,仍有威脅煙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隱憂需要關注。
二、不良雙降幻象,資產暗雷涌動
雖然,煙臺銀行在業績方面實現了逆襲,但該行業務結構單一,業績增長過度依賴利息收入,在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的當下,其盈利增長的可持續性存疑。
2024年,煙臺銀行不僅在手續及傭金收入方面實現了高增速,投資收益方面同樣增速客觀,但對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長依然貢獻有限,該行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利息凈收入的拉動。
2024年,煙臺銀行實現投資收益3.73億元,同比增長13.45%,占營業收入13.30%;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32億元,同比增加534.33%,占營業收入4.69%;實現利息凈收入20.96億元,同比增長34.40%,占營業收入74.71%。

截自煙臺銀行2024年年報
但煙臺銀行信用減值損失的大幅提升不僅侵占了該行的利潤空間,也讓我們看到在該行不良貸款“雙減”的背后,其利息收入的增長仍有隱憂。
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16%,較2023年末減少0.1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9.42億元,較2024年末減少0.13億元。但2024年,該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4.11億元,同比增加80.38%,遠超不良貸款余額49.49%。
信用減值損失的大幅增加直接推高了煙臺銀行撥備覆蓋率的增長,使得該行在不良貸款大幅優化的同時,撥備覆蓋率卻呈現大幅上漲的稀有景象。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270.47%,較2023年末增加88.24個百分點。
這不禁讓人疑惑,相比處于低位的不良貸款,過高的信用減值損失和撥備覆蓋率看起來只是更多的侵占了利潤空間而已,這讓煙臺銀行顯得過于謹慎。
但不良貸款率并非評價銀行資產質量的唯一指標,綜合來看,煙臺銀行2024年的資產質量改善更多依賴核銷的增長,而該行實際的資產質量壓力仍在走高。
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核銷5.73億元,均為損失類貸款,即便如此,該行的損失類貸款也并沒有大幅減少,2024年末,該行的損失類貸款余額5.92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2.01億元,如果不算核銷金額,該行的損失類貸款余額將增加3.73億元。

截自煙臺銀行2024年年報
而核銷并不等于風險消除,只是將風險由表內轉向表外,后續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法律資源對債務進行追回。
此外,煙臺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和次級、可疑類貸款金額均在上漲。截至2024年末,該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12.74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8.98%;次級類貸款余額1.92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87.83%;可疑類貸款余額1.58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161.01%。
筆者發現,煙臺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主要表現為貸款的集中度風險。
2024年,煙臺銀行個人貸款的利息收入大幅減少,為了規避風險,煙臺銀行也在收縮住房按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的規模,但住房按揭貸款仍然是該行個人貸款中占比的最高項。此外,公司貸款是煙臺銀行的主要貸款種類,但其對周期性行業和大客戶的風險暴露也在進一步加劇。
2024年,煙臺銀行個人貸款的利息收入為3.53億元,同比減少24.75%。在個人貸款中,截至2024年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1.41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55.58%,占個人貸款1.67%;住房按揭貸款余額61.85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10.07%,占個人貸款73.52%。
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的企業貸款余額709.55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16.97%,占貸款總額的87.59%,其中,貸款投放的前五大行業的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的75%,而貸款投放最多的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余額203.91億元,占企業貸款的29%。
同時,在煙臺銀行貸款投放的前五大行業中,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均屬于較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對周期性行業的貸款集中也增加了市場波動對煙臺銀行的影響。此外,煙臺銀行貸款的客戶集中風險同樣堪憂。
截至2024年末,煙臺銀行單一最大客戶貸款集中度8.14%,接近10%;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13.86%,接近15%;前十大貸款客戶的貸款余額77.32億元,占資本凈額62.97%,遠超50%,其中,第一大客戶貸款余額101.00億元,占資本凈額8.23%。

截自煙臺銀行2024年年報
此外,煙臺銀行與股東間的關聯交易風險也不容忽視。煙臺銀行與股東的交易主要為存款和授信業務,其中,截至2024年末,存款類一般關聯交易發生額僅有1.31億元,遠不及授信類交易規模;授信余額在3000萬以上的股東有8位,授信余額合計19.84億元,占一級資本凈額17.71%.
而在煙臺銀行的關聯客戶中,該行與南山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山集團”)的授信余額12.73億元,占資本凈額的10.26%,超過10%。
只是,在煙臺銀行披露的關聯交易的總體情況中顯示,該行的授信類關聯交易余額14.15億元,反而沒有上述8為股東的授信余額總和多,其中矛盾引人疑惑。近期,煙臺銀行的一則處罰決定更加重了這種疑慮。
雖然在新行長王建春的帶領下,煙臺銀行在業績方面獲得矚目成績,但影響其長遠發展的暗礁仍然不容小覷,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關口,煙臺銀行在未來,仍需在創新突破與風險防控之間尋求動態平衡,方能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浪潮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