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鐘客銀
來源|客銀查金
年節剛過,便有一家財產險公司收到了千萬級別的“開年罰單”。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在線”)被處以823.36萬元的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210.36萬元,合計罰沒1033.71萬元;數十名相關責任人亦被警告并罰款131萬元。
作為泰康保險集團的財險支柱,泰康在線致力于通過“保險+科技+服務”構建“保險新生態”,已連續兩年獲得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A類評價。但巨額罰單的出現,無疑將該公司在內部管理層面的漏洞盡數暴露。
一、盈利能力不穩,多項指標不增反降
具體來看,泰康在線及相關責任人存在未嚴格執行條款費率,無資質代理銷售壽險公司保險產品,編制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資金運用管理不到位等多項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

對此,泰康在線回應稱,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后,其高度重視、誠懇接受。經原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8月的常規例行檢查后,該公司已于同年11月啟動整改工作,并于2021年對照整改完畢。

泰康在線補充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建立常態化合規檢查排查與整改追蹤機制,持續強化內部管理培訓,確保依法合規經營。此外,泰康在線已按時全額繳納罰沒款,并強調本次處罰對該公司的業務經營及財務狀況并無重大影響。
但透過泰康在線最新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可知,該公司2024年的保費收入為140.59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15.86億元增長21.34%,凈利潤卻由2023年的8519.28萬元下滑41.31%至5000.29萬元,已接近腰斬。

這也意味著,為了全額繳納這張千萬罰單中所涉及的罰沒款,泰康在線消耗了2024年超五分之一的利潤額。這對于盈利能力本就不甚穩定,2024年凈利潤還出現回落的泰康在線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往期財報顯示,泰康在線近年來的綜合收益總額僅在2022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收益規模為1541.60萬元;而在2021年和2023年,該公司分別錄得綜合收益總額-5807.90萬元和-349.52萬元,存在盈利缺口。

截止2024年末,泰康在線的綜合成本率為102.28%,在承保業務上仍處于虧損狀態;綜合費用率為51.71%,同比上升4.14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為50.57%,同比降低2.57個百分點,成本控制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泰康在線截至同期末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3%和0.25%,亦分別較2023年同期降低0.92個和0.22個百分點;投資收益率與綜合投資收益率則分別上升0.22個和1.87個百分點至2.23%和3.43%。

再看泰康在線的償付能力,該公司2024年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56.16%,均較三季度末的253.49%有所增長,主要是因四季度公司盈利,實際資本上升,以及準備金風險最低資本的風險分散效應增加。
但拉長時間來看,貝多財經發現上述指標實際呈下滑趨勢,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23年同期降低15.88%,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低17.13%。而在2021年,泰康在線的上述兩項指標尚可達到365.94%的水平。

二、投訴問題屢發,打虛假宣傳“擦邊球”
值得關注的是,僅在2024年第四季度,泰康在線便兩度被金管局采取監管措施。先是在10月,該公司被指出部分安責險保障責任不全且個別條款表述待優化,未按相關規定開展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對合作的保險經紀公司跟蹤評價不到位。

兩個月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寶雞監管分局又發出金融監管提示通知書,稱泰康在線存在消費投訴處理流程不規范、消費投訴處理告知不規范的問題,要求其提高消保工作重視程度、規范消費投訴處理流程、規范消費投訴告知行為。
實際上,消保問題早已成為了泰康在線的經營之痛。年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累計受理金融監管總局轉辦投訴案件1157件,較2022年的853件增長35.64%;全年累計億元保費投訴量增長17.25%,萬張保單投訴量更是激增135%。
從保險業務類別情況看,意健險產品投訴占泰康在線所有投訴的75%;從投訴業務類型情況看,理賠環節投訴占所有投訴約70%。除此之外,該公司還自收了39663件投訴,亦主要集中在保全和理賠領域,合計占比達75%。
在第三方平臺“黑貓投訴”上,不少用戶對泰康在線的保險制度頗有微詞。截止2月11日,與搜索詞“泰康在線”關聯的投訴內容共計721條,多指向違規銷售、虛假推銷、未經授權自動扣費等問題。
有消費者反映稱,自己在泰康在線購買了一份重疾險,但在經歷腿部換骨手術后,泰康在線卻宣稱該項手術并不屬于重大疾病,拒絕理賠;第二份百萬理療險更是未出險,還存在未經當事人同事私自撤銷保險的情況,維權相當困難。

2024年“3·15”期間,中國消費者報揭露了泰康在線百萬醫療險中暗藏的“圈套”。據悉,泰康在線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上大肆宣傳一款“每月1.9元,享受600萬元賠付限額”的醫療保險,號稱讓更多普通民眾享受高質量的保險保障。
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600萬元醫療保障”下方卻一行細小的文字,提示“尊享版每月需142元(次月起扣費)”。也就是說,“每月1.9元”其實僅是吸引大眾關注的首月優惠費率,次月起將恢復至正常水平。

如果點擊“同意并投保”下方的灰色小字“暫不”,才會進入普惠版的付款頁面。雖然普惠版的價格為每月1.9元,但其責任限額僅為300萬元,且設有5萬元免賠額,若投保人有社保并以社保身份結算理賠,保險公司的賠付比例僅為30%。
貝多財經注意到,時至今日泰康在線仍在社交平臺上宣傳著類似涉嫌誤導的行為,中招的用戶也不在少數。且由于在付款時默認允許開通了自動續費服務,許多消費者事后發現時,每月已被扣除了數百元保險費用。

不久前,金管局核準了靳毅的泰康在線的董事任職資格,并在任職批復中提到希望該公司人員牢固樹立風險合規意識,熟悉任職崗位職責,忠實勤勉履職。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泰康在線的合規整改或許還需走更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