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來,金融科技作為推動金融行業變革、金融強國建設中堅力量的市場地位愈發凸顯。
進入2024年后,即便宏觀環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挑戰,但在利好的政策環境下,仍有不少企業依舊堅持筑牢發展基石、提升運營效率,對外釋放著積極的發展信號,盤活了整片金融科技水域。
如今,金融科技領域2024年上半年的大考已落下帷幕,上市企業均實現了“質效齊升”的良性驅動。透過中期成績單,我們得以洞見金融科技行業以需求為導向、以政策為指引,持續探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全新模式的進程與成果。
一、審慎經營,業績亮眼
行業頭部的經營策略,是市場實際發展趨勢的風向標。面對波譎云詭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態勢,多家金融科技企業不約而同地在2024年上半年采取審慎經營策略,并取得了穩健增長的業務表現,資產質量趨于好轉。
奇富科技(NDAQ:QFIN、HK:03660)二季度實現凈收入41.60億元,同比增長6.3%;經營收益為19.85億元,實現了68.0%的增長。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凈收入總額為83.13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75.13億元增長10.6%。
與此同時,奇富科技二季度的凈利潤為13.77億元,同比增長25.9%;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的單季凈利潤達到14.13億元,同比增長23.4%。該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總額為25.37億元,亦較2023年同期的20.23億元增長25.4%。
同樣在收入規模與經營效益端取得不錯成效的,還有小贏科技(NYSE:XYF),其二季度單季和上半年累計的凈收入分別為13.73億元和25.81億元,同比增長12.5%和16.0%;凈利潤分別為4.15億元和7.78億元,同比增長13.4%和19.6%。
除了上述兩家企業外,樂信科技(NDAQ:LX)二季度實現收入36.41億元,凈利潤2.27億元,二者均實現了超12%的環比增長;嘉銀科技(NDAQ:JFIN)收入亦同比增長15.5%至14.75億元,保持了健康可持續的上升勢頭。
在持續優化的業務結構下,各家金融科技集團的風險指標也進一步改善。奇富科技截至二季度末的30天回收率約為86.3%,接近過去兩年中的最好水平;整個平臺中金融機構發起貸款的90天+逾期率為3.40%。
截至同期,小贏科技逾期31至60天未償還貸款拖欠率為1.29%,環比下降0.32個百分點;樂信科技的入催率也較2024年一季度末下降約7%,30天回收率則環比提升約1.5%,風險管控能力逐步向好。
此外,陸金所(NYSE:LU、HK:06623)的小微融資服務整體30天逾期率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消費金融不良率下降0.2個百分點。其前瞻性風險指標C-M3由一季度末的1.0改善至0.9,信貸減值損失亦同比減少14.6%至28.56億元。
不難看出,上市金融科技企業們正通過靈活的經營手段優化業務結構、收緊風控策略,以適應復雜的市場環境。而各項運營指標的增長,也證明了其審慎經營策略的普適性與可行性。
二、聚焦小微,著力普惠
金融科技的社會價值,在于搭建金融服務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橋梁,提升金融資源分配效率,進而推動普惠金融產業持續發展。順應挖掘消費潛力、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引導,金融科技企業不斷拓寬獲客渠道,在金融服務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奇富科技二季度共撮合及發起貸款954.25億元,在貸余額總額為1577.78億元。截至季末,該公司已累計連接160家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并積累2.48億名注冊用戶,累計具有獲批授信額度的用戶達到5360萬名。
貸款余額同樣超過千億大關的,還有陸金所和樂信科技。陸金所本季度貸款余額2352億元,其中新增貸款452億元,服務客戶數增長17.4%;樂信科技共促成交易額511億元,管理在貸余額1152億元,擁有信用額度的用戶規模亦有所擴大。
此外,小贏科技本季度共促成和發放貸款總額227.49億元,累計活躍借款人數量達到164.26萬名,創下歷史新高。信也科技(NYSE:FINV)的促成交易額和在貸余額分別為4 64億元和642億元,增速均超過2%。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領域如今已走過跑馬圈地的規模效應積累期,正朝著精細運營、精準獲客的方向發起沖擊,為業務的提質擴面奠定基礎。而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正是各家集團精準滴灌的核心發力點。
以小贏科技為例,該公司自2021年起推出“微光計劃”,此后數年更是通過“贏新計劃”“城市之光”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范圍,并與南方+共同發起“拾光同行·小店助力計劃”,提升小微企業主在金融服務中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
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末,小贏科技助力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解決資金周轉難題超710萬件,服務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服務的借款用戶中50%為新市民群體,其中47%的放款流向新市民。
樂信科技亦在財報中強調,其重點布局優質小微運營,打造良性客群關系,二季度普惠業務為各類客群鏈接貸款金額近44億元,場景電商業務商品交易額同比增長超10%,“分期樂”商城優質用戶交易額占比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
三、科技驅動,AI賦能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發展洞察報告》,在信創建設、發展規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預計國內金融科技投入規模未來將以約12%的復合增長率于2027年超過5800億元。
艾瑞咨詢進一步指出,如今國內金融科技行業已從“立梁架柱”邁入“厚積成勢”的新階段。本階段的金融科技行業將更加重視技術與業務的交融共振,滿足技術需求、實現以業務需求驅動技術應用、以技術應用優化業務流程成為進階目標。
身處數字化時代節點,以AI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業態噴涌而出,金融科技領域已揚起業務場景智能化探索的風帆。二季度樂信科技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為1.43億元,環比增長6%,“高斯”CDP平臺、“奇點”AI大模型均實現了數據能力升維。
嘉銀科技于本季度發布了自研“靈犀”AI Agent智能體中心,定位企業級辦公助手平臺,能夠實現知識流和工作流的充分整合,解答用戶的產品信息、客戶服務、業務流程、法規政策及常見問題,提升業務人員工作效率。
奇富科技的AI-Copilot系統同樣定位客戶服務業務處理領域,幫助客服人員精準捕捉用戶訴求,提升溝通質效。奇富科技透露,AI-Copilot投入使用后,業務準確率和管理效率分別實現了1.2%和50%的有效增長。
基于5萬個風險決策規則和1000個機器學習模型,奇富科技打造的Argus風控引擎能夠對12萬個風險特征進行評估,進而將貸款審批時間縮短至44秒,在用戶信用評估、風險監測、協同控制等貸前調查層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陸金所也持續探索科技在借貸場景中的運用,推出了AI貸款解決方案“行云”,并實現了貸款時效提升31%、流程斷點減少50%的成效。截至二季度末,“行云”解決方案已累計幫助客戶獲得借款約2290億元。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小贏科技借力AI技術打造WinPROT贏護體系,該產品集防欺詐防黑產、筑牢數據安全、高效服務客戶、創新科技賦能、踐行用戶消保教育“五位一體”,可實現全流程、多節點的提醒勸阻和智能攔截。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AI大模型走向成熟,各大集團還將深化技術在多元業務場景中的應用,促進科學技術與金融業務的邊界融合、業技融合與協同共生,為用戶帶來更易用、更通用的數智體驗。
四、結語
分析人士指出,以金融科技技術的創新應用正在賦能金融機構降本增效,金融行業對金融科技應用的核心需求點主要包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強化風險管理、改善客戶體驗以及創新產品與服務。
擁有技術積淀和前瞻視角等優勢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們,無疑是引領行業邁向更高水平的“排頭兵”。整體而言,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業務已進入健康增長軌道,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