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有關ChatGPT的利好消息出現之后,市場的反應難得的跟投資者預期站在了一起,AIGC也終于有了跑贏CPO的苗頭。二級市場的邏輯不用重復,畢竟AI已經炒了大半年,但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不知不覺中,AI應用端的落地已經比一季度的時候實際多了。
一季度的時候,AIGC公司吹的都是什么呢?比如:打造多媒體全產品線、業務從海外殺回國內、AI高等學府及科研團隊擔任公司獨董、下一個xxx公司,等等諸如此類的話;但一旦問到,AI到底對業務有什么推進,用戶能用你這產品的AI功能干什么,董秘只能說,“商業模式正在積極探索中”。
為什么這樣?因為自從大模型成為了國內AI公司標配之后,就把一個很高端的AI基礎設施變成了賣鏟人,原有業務在AI加成下也只是陽春白雪,所以只能往風花雪月上宣傳,核心都是為了估值和減持套現。
那到了現在這個階段,AI到底怎么落地到應用端,本文以@百融云-W(6608.HK)這家H股最純正的AI公司為例,剖析一下。
首先,不管是MaaS、軟件、云計算,這類商業模式的公司都隸屬于TMT行業,遵循二八定律,也就是80%的用戶只用20%的功能。舉個例子,辦公軟件當中的表格如果嵌套了函數,非理工專業出身的用戶很難自己用的明白;PR軟件中的靜幀和黑場,做抖音的用戶基本連聽都沒聽過;金融類軟件系統里的凈值估算和估值曲線圖,也只有銀行理財經理崗能用得上。但科技公司的問題就在于,只要一個用戶有任何一個潛在的需求,那么系統和軟件就必須添加功能模塊,所以更新換代了幾次之后,安裝包就從初代的20M進化到了現在的2個G。但大多數用戶,依然在最基礎的功能上血拼。百融云也是這樣。
從成立之初開始,百融云要面對的客戶就分布在不同的行業,有金融、電商租賃、保險、汽車等等,所以AI的模型包含的元素就非常多。比如電商客戶要分析推流視頻的2秒跳出率,以及直播倒流的商業粉絲占比,但光看自己的后臺,數據就只有最淺層的;又比如金融業客戶如果想分析用戶的資產情況,并且根據去年的理財收益和今年的收入,來推算客戶對未來的收益預期,就需要專業的估值建模,這些模塊百融云MaaS里雖然有,但如果客戶不懂代碼,那就沒法調用,甚至連接上API之后該點哪兒都不知道。這時候,AI就發揮了作用,因為AI最大的改變就在于,讓用戶能用自然語言來實現計算機語言的功能。
MaaS模式就是讓客戶自己來調用百融云AI模型中所需的部分,有了AI的自然語言,機構客戶就可以直接把需求說給AI,讓它幫你轉化成代碼和計算機語言。比如百融云的機構客戶,面臨用戶分析金融產品持有期到期收益和國債的潛在利差,或者電商客戶需要分析店鋪之間的倒流或者如何增加店鋪曝光率,就可以用自然語言跟百融云的MaaS交流,直接提需求、調用模型。
其次,AI能解決的是結構化信息的問題。百融云面對的企業客戶的信息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化,一種是非結構化。結構化信息基本上都在數據庫里,ERP、財務、企業管理這類的軟件已經把結構化信息做得很不錯了。但是對于非結構化信息來說,百融云的機構客戶一直面臨很大痛點,那就是非結構化信息幾乎沒有被深度利用過,因為它們大多存在于文檔、郵件、聊天軟件、社交媒體這種文字類信息當中。
在過去,計算機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信息,這使得對這些信息的再利用只有全網檢索一個渠道,但是全網檢索效率很低,比如“產品”這個詞,有的地方和企業會把它在客戶導入過程中稱之為“送樣”,但“樣”其實指的就是產品本身,而計算機并不懂。這就導致用戶以某個關鍵字去搜索,可能會搜出無數東西,這就會給非結構化信息的再利用增加很多困難。這個問題,百融云也必須靠AI來解決。
百融云作為一個有AI大模型(BR-LLM)的企業,就可以讓計算機看懂自然語言,這就是生成式AI起到的橋梁作用,沒錯,生成式AI不止面對用戶(需求方),同時頁面對企業端(供給方),這樣用戶就可以直接向類似ChatGPT這種生成式AI產品直接提問文檔問題,百融云的產品叫做ChatBOT,一直廣泛用于金融業為代表的垂直領域。
具體怎么幫助?當百融云的機構客戶,和機構客戶的終端用戶,面對流程文件、合約、產品信息、預期收益和鎖定期選擇的時候,生成式AI就可以幫忙分析并提煉重點。比如當用戶打開一個合同,可以直接向百融云的ChatBOT提問,這個合同有什么風險?甲方需要承擔什么責任?乙方如果違約了會有什么風險?或者機構客戶面臨收購的時候,收購方又沒有可能是個空殼公司、此前有沒有訴訟等等。
生成式AI,能夠輔助百融云的客戶完成KPI,最重要的是找到完成KPI的途徑。比如百融云的機構客戶,今年KPI是某個產品或服務完成多少多少收入,這時候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從百融云的AI模型里搜索到完整的解決方案和營銷規劃,途徑就是用生成式AI與百融云的系統溝通。
這就對應了目前百融云的兩大業務,也是客戶的兩大付費模式,一個是以AI模型調用量收費的MaaS(模型即服務)業務,另一個是以客戶KPI完成額來收入服務費的BaaS(業務即服務)業務。
根據百融云2023年中報,上半年總共營收12.43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2.07億元,同比增長121%;經調整后凈利潤達2.27億元。拆分一下,上半年MaaS業務收入4.31億元,同比增長24%;BaaS業務上半年收入8.12億元,同比增長36%。
回到上文說到的二八定律,如果以后有了AI加持,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用戶能夠接觸和使用的AI服務模塊會越來越多?那么那些功能和客戶需求積累很厚,并且開發功能狠多的企業自然會開始受益,反觀那些靠基礎功能混到現在的AI公司,還會有活路嗎?
以前,我不會用的時候,你可以沒有;現在,我讓AI幫我用,你不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