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表報告,點名聯易融科技(HK:09959,也稱“聯易融”)夸大收入,在IPO前連續更換審計機構,惡意夸大收入,虛抬股價等。
同時,Valiant Varriors在報告中稱,聯易融存在掩蓋公司過度集中(超過80%)房地產行業的謊言——“聯易融根本就是地產開發商用來表外融資和規避監管的后門,而公司竟然公開遮掩事實”。
做空報告截圖
Valiant Varriors還表示,聯易融過度科技化包裝和熱點碰瓷,以掩蓋大量人工后臺操作的事實,稱其真實的研發能力和高管背景難以支撐科技屬性的故事。此外,聯易融低報和逃避稅增值稅約人民幣8億元。
而后,聯易融方面也對媒體回應稱,對于Valiant Varriors的指控,聯易融已尋求法律意見并正式采取法律行動,要求其終止誹謗,賠償損失。同時,聯易融自7月20日下午開始臨時停牌,直至7月22日才恢復交易。
不過,重新復牌后的聯易融表現可謂高開低走。7月22日,聯易融以12.22港元/股的價格開盤,較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11.28港元/股上漲超10%。而在10時至11時,其股價一度跌至9.20港元/股,跌幅超過17%。
據了解,Valiant Varriors在報告指出,供應鏈資產證券化是核心企業規避監管的后門融資工具,并進一步指稱聯易融故意隱瞞其對房地產行業的敞口過大。沽空機構測算,2021上半年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占比竟高達87%。
對此,聯易融方面表示,其2021年上半年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供應鏈資產總量約45%與房地產行業板塊的相關核心企業有關。就客戶數目而言,截至2021年6月30日,金融機構及核心企業占客戶總數分別約40%、60%。
聯易融回應截圖
關于過橋及關聯方交易,聯易融回應稱,過橋并非融資業務,當核心企業并無成立保理附屬公司或并無可擔任發起人的合適保理公司時,聯易融提供此服務來補充其為客戶提供的端對端解決方案。
關于風險資產對凈資產倍數。做空報告指出,聯易融杠桿倍數超過80倍,根據205號文,聯易融附屬公司聯捷保理的風險資產對凈資產倍數違反不應超過10倍的監管限制。
聯易融則稱,做空報告使用現金流量及凈資產數字計算指稱風險資產對凈資產倍數是錯誤和具誤導性的。風險資產對凈資產倍數應按風險資產余額除以凈資產余額計算。
聯易融方面認為,其保理附屬公司(包括聯捷保理)的風險資產對凈資產倍數從未超出所指的10倍上限水平。此外,花旗方面也表示,做空報告對聯易融旗下聯捷保理杠桿倍數的計算完全錯誤,花旗的計算結果為7.7倍。
貝多財經了解到,聯易融于2021年4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信息顯示,聯易融的發行價為17.58港元/股,合計募資約為79.62億港元。在2021年5月4日達到歷史最高點25.10港元/股后,便一路走低。
2021年6月,聯易融更是跌破了發行價。遭到Valiant Varriors做空后,聯易融的股價還在2021年7月22日跌至9.20港元/股,創造其歷史最低股價紀錄。按此計算,聯易融的股價及市值已經“腰斬”。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聯易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3.83億元、7.0億元、10.28億元,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83%、47%。
報告期內,聯易融歸屬于公司權益股東的凈虧損分別為14.10億元、10.82億元、7.17億元。而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聯易融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412.5萬元、3650.5萬元、1.923億元。
報告期內,聯易融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129.3萬元、5987.6萬元、1.0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0.79%、8.56%、10.08%。同時,其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4279.0萬元、6814.2萬元、8620.8萬元,與研發支出相當。
聯易融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是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業務主要涉及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和新興解決方案。截至2020年末,其服務的金融機構超過200家。
招股書顯示,聯易融的收入主要來自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報告期內,該板塊貢獻的收入分別為3.66億元、6.02億元、9.2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約為95.56%、86.0%、89.59%,約占九成。
而根據聯易融最新回應,其科技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供應鏈資產約有五成與房地產行業板塊的相關核心企業有關。換句話說,聯易融對房地產領域的依賴性已然偏高。
2018年、2019年、2020年,聯易融在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交易總額分別293.4億元、825.9億元、1637.9億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182%、98.3%。
而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主要是指核心企業云、金融機構云兩項業務。僅就2020年度而言,聯易融在核心企業云處理的交易總額為1086.8億元,占比為66.35%。
以此來看,核心企業云主要由房地產領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