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7月15日,國家金融監管局泉州金融監管分局發布處罰信息,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財險”)泉州中心支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被罰款30萬元,時任華泰財險泉州中支副經理的林梅平被警告并罰款6萬元。

整理過往數據可知,華泰財險今年以來“罰單”不斷,將該公司內部的風控漏洞暴露無遺。而監管信息、財務指標和客戶反饋猶如三面鏡子,折射出了華泰財險在短期經營壓力背后,潛藏的商業模式結構性挑戰。

換句話說,華泰財險的合規“防火墻”亟待重構。
一、規模上升,難保業績穩增
公開信息顯示,華泰財險是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泰保險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1年7月經原中國保監會批準成立,注冊資本30億元,注冊地為上海,其業務和網點都延續自1996年創立的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華泰財險披露的2024年4季度業償付能力報告,該公司截至2024年末的總資產為214.13億元,2024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6.76億元。但需指出的是,其收入僅較2023年同期的100.40億元增長6.33%,增速出現明顯放緩。

據悉,2020年至2023年華泰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規模穩步增長,分別實現保險費用收入73.37億元、79.46億元、90.20億元和100.40億元,期間增長率約為8.30%、13.52%和11.31%,總體呈上升趨勢。
再看盈利能力方面,華泰財險2024年實現凈利潤4.03億元,較2023年的4.05億元略有下滑。不僅如此,在凈資產、總資產穩定增長的情況下,該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卻分別由2023年的7.04%、2.28%減少至6.69%、1.97%。

另需注意的是,華泰財險的累計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由2024年三季度的約8億元降至四季度的5.72億元;累計凈現金流則處于-5.52億元的流出狀態,且缺口較2024年三季度的-4.38億元進一步拉大。


另據華泰財險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該公司在一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0.05億元,增速幾乎按下“暫停鍵”;不過該公司的凈利潤已較2024年同期的9512.76萬元有所增長,同比提升32.35%至1.25億元。

華泰財險在報告中強調,該公司持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工具,并在一季度完成了2025年度風險偏好陳述書制定、2024年度全面風險評估及戰略風險評估工作,同時對風險管理系統實施評估改造。
二、“報行不一”,合規問題頻發
然而,2025年華泰財險卻多次因違法違規被監管“點名”。除了開篇提到的處罰,華泰財險天津分公司也曾因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被罰款11萬元,總經理助理劉勇受到警告并處罰款3萬元。

另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在2025年3月披露的公告,華泰財險廣東省分公司因虛列服務費、虛列印刷費、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條款費率,被罰款合計75萬元。

同時,包括華泰財險廣東省分公司銷售管理部部門副經理、機構運營管理部部門副經理、經理成婉貞,EA業務部部門副經理袁永海,公用事業業務部銷售總監、部門負責人虞小塘等在內的五名高管被警告,共計被罰16萬元。
據悉,保險費率“報行不一”是保險行業的沉疴頑疾,即便中國保險監管總局多次強化“報行合一”的政策執行,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督促保險公司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但仍有不少企業在合規的邊界試探。
而華泰財險,并非首次因“報行不一”受罰。2024年12月13日,華泰財險漢中中心支公司就曾因虛列專屬代理門店服務費的違法違規事實,被處以14萬元罰款,時任華泰財險漢中中心支公司的副總經理張煒也被警告并罰款1萬元。

僅過了不到半個月,華泰財險江門中心支公司又被處以35萬元的罰款,總經理李鳳蘭也遭到警告并罰款,而原因恰恰是與“報行不一”相關的因虛列費用。一張張監管罰單,無疑敲響了華泰財險的風險管控警鐘。
即便華泰財險多次強調差異化競爭優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并表示該公司將不斷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但就監管信息、財務指標和客戶反饋三個維度來看,其規范管理、穩健經營、創新發展的前進步伐,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