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現身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布會,為江淮汽車(600418.SH)聯合華為共同打造的新車型尊界S800站臺。

據余承東透露,尊界S800將搭載六大智能化技術,“絕對對得起那四個字”。然而,二級市場卻對此興趣寥寥,截至發布會召開次日(即2月21日)收盤,江淮汽車股價下跌6.39%,最終報收35.90元/股,創近一個月以來的新低。
投資者信心不振,主要與江淮汽車難言可觀的市場表現有關。不久前,江淮汽車對外發布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稱其將出現業績面的歸母凈虧損,扣非后凈虧損也將進一步拉大。

在此基礎上,銷量全面下滑的2025年1月產銷報告對江淮汽車而言更是如同雪上加霜。一切都昭示著,該公司似乎陷入了缺乏產品獨特性與市場吸引力的困境之中,如果無法解決上述問題,用戶可能會因品牌缺乏長期價值而逐漸流失。
一、連年虧損,穩定盈利能力成難題
根據江淮汽車發布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其2024年全年預計虧損17.70億元,相較2023年1.52億元的盈利由盈轉虧;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27.40億元,虧損額度較2023年的-17.18億元進一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的收入雖然同比微降5.06%至322.06億元,但在同期實現了6.25億元的凈利潤,較2023年同期的1.84億元大幅增長239.86%,外界也多對其業績成長性持樂觀態度。

彼時,江淮汽車表示其盈利能力的上升得益于其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和債務結構,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并致力于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最終實現了匯兌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增加,以及財務費用的降本。
據此推算,江淮汽車2024年四季度的單季度凈虧損就高達23.95億元,是其2023年同期3242.37萬元虧損的70余倍;單季扣非后凈虧損也近乎達到15億元,堪比“滑鐵盧”的業績下挫趨勢,不由得令人捏一把冷汗。
要知道,江淮汽車近年來的盈利水平一直不算穩定,在2021年實現約2億元的利潤規模后,次年歸母凈利潤迅速降至-15.82億元,又于2023年回正至1.52億元。如今,江淮汽車將再度面臨大額虧損的問題。

更不容樂觀的是,江淮汽車的扣非后凈利潤長期錄得負值,2017至2023年分別為-0.93億元、-18.77億元、-9.78億元、-17.19億元、-18.84億元、-27.95億元和-17.18億元,七年來合計虧損超110億元,大有越賣越虧之勢。
2024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還存在高達2.02億元的政府補助金額,以及5.80億元的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共同推高了其利潤規模。除去包括上述指標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和金額,江淮汽車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2.31億元。

持續虧損下,江淮汽車的資產質量也持續惡化。截至2024年9月末,江淮汽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36億元,已較2023年同期腰斬近半;現金與現金等價物更是減少6.96億元至109.95億元。

而截至同期末,江淮汽車的負債總額已達到354.18億元,其中僅應付賬款一項指標便達到了111.10億元,另有應付票據88.5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4.76億元,70.42%的資產負債率稱得上是債臺高筑。

二、銷量下滑,在新能源發展中“掉隊”
面對突如其來的虧損,江淮汽車解釋稱,其聯營企業大眾安徽的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導致其2024年對大眾安徽的投資收益確認為負,約為-13.50億元;同時該公司的部分資產發生了減值,故而計提了約11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據悉,這家拖垮江淮汽車業績的“大眾安徽”公司,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的聯營企業,二者還曾在2024年3月按股比同比例向大眾安徽增資65億元,其中江淮汽車現金出資16.25億元,增資后維持25%的持股比例不變。
公開信息顯示,大眾安徽旗下目前僅有“ID.UNYX(與眾)”一款車型,定位為A級純電轎跑SUV。在2024年7月上市后,該款車型的市場表現遲遲沒有起色,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其2024年三季度累計銷量僅373輛。
拋開大眾安徽不談,江淮汽車自身的銷售能力也是岌岌可危。2024年江淮汽車全年共計生產汽車39.68萬輛,較2023年同期的43.96萬輛減少9.72%;銷售汽車40.31萬輛,亦較2023年同期的43.54萬輛減少7.42%。
細分來看,江淮汽車的乘用車板塊產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占銷售比重最大的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量同比降低19.22%至8.53萬輛,多功能乘用車(MPV)、基本型乘用車(轎車)也分別同比下滑19.98%和12.02%。
相比之下,商用車對江淮汽車的銷量貢獻更為顯著,市場表現也更為穩定,客車、皮卡車、多功能商用車均在2024年實現了銷售增長。雖然輕中型貨車的銷售量略微下滑了6.65%,但12.66萬輛的銷售總量依舊可觀。

時間來到2025年1月,江淮汽車的銷售端依舊沒能出現奇跡,銷量同比下滑9.39%至3.56萬輛。在此之前,該公司已連續三個月出現了銷售負增長,2024年10月至12月的單月銷量降幅分別為20.15%、15.68%和11.06%。

另需注意的是,即便江淮汽車定下了未來五年將投入研發資金超過200億元,推出30款以上智能新能源汽車產品,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的產業鏈,強化自主核心技術掌握和開發能力的宏偉目標,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已明顯“掉隊”。
2024年全年,江淮汽車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20%至3.12萬輛,但在總銷量中的占比僅為7.74%,遠低于中汽協數據中40.9%的行業滲透率。2025年1月,江淮汽車更是只售出了1113輛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影響力相當有限。
三、結語
可以說,與華為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尊界”是否能在市場中出奇制勝,已經成為決定江淮汽車能否打贏新能源領域“翻身仗”的重要因素。江淮汽車也為尊界傾注了不少心血,光是尊界超級工廠的投資額便超過39.8億元。
作為尊界旗下的第一款豪華智能電動車,尊界S800的“硬實力”自然不俗。據余承東介紹,尊界S800是華為“黑科技”的集大成者,將搭載六大智能化技術,其中途靈龍行平臺、天使座主動安全防護系統、華為星河通信均屬于首發。
但需指出的是,尊界是華為現有“四界”中定位最高端的品牌,尊界S800“超越邁巴赫、勞斯萊斯”的目標下,是高達100萬元至150萬元的預售價,錨定百萬級豪車細分賽道的同時,也變相放棄了更具備走量潛力的大眾市場。
想要從邁巴赫、勞斯萊斯等主流超豪華品牌長期占據的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顯然并非易事,疊加超豪華品類面向的用戶群體體量相對較小、短期內對交付量的提振作用有限等因素影響,尊界能否成為江淮汽車的“救命藥方”還有待觀察。
更何況,比起孤注一擲地押注尊界,外界或許更期待江淮汽車通過充分激發內生動力實現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