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劍牌農化”)及其保薦人東吳證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早在2016年1月,劍牌農化就曾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但未能成行。2019年6月,劍牌農化再次遞交招股書。而在2020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對劍牌農化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下稱《決定》)。
《決定》指出,經查,江蘇劍牌農化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存在大量紙質應收票據取得與背書存在異常、以相同票據向客戶退款并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未按加工單位單獨核算等問題。
此外,證監會該對劍牌農化的保薦機構東吳證券的保薦代表人馮頌、李強二人出具了警示函,原因是二人在擔任劍牌農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保薦代表人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票據等事項的核查不充分。
時至注冊制全面實施的2023年,劍牌農化于2023年3月平移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遞交招股書,繼續IPO進程。本次沖刺上市,劍牌農化計劃募資11.85億元,其中,11.11億元將用于農藥中間體項目,7335.16萬元用于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天眼查信息顯示,劍牌農化的前身為建湖縣劍牌農藥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1.88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張志勛,股東包括張志勛、金曉云、九鼎投資等。
據招股書介紹,劍牌農化主要從事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原藥和農藥制劑以及農藥中間體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劍牌農化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為國家農藥定點生產企業,是國內戊唑醇、三唑醇、多效唑等三唑系列農藥主要產銷基地之一。
據介紹,劍牌農化的境內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境外與德國拜耳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印度聯合磷化公司等跨國農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出口地區覆蓋德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全球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劍牌農化的營收分別為8.13億元、10.16億元、11.93億元和6.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612.50萬元、9312.67萬元、9654.84萬元和5880.11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30億元、1.22億元、9595.99萬元和5847.14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3.11%、26.83%、20.88%和20.17%。劍牌農化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變動主要受產品銷售價格變動、原材料采購價格變動、產品結構變化及下游市場競爭程度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貝多財經了解到,劍牌農化的客戶包括德國拜耳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印度聯合磷化公司等。報告期內,該公司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并關聯方后)分別為2.81億元、4.20億元、4.27億元和3.29億元,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34.57%、41.65%、35.87%和47.29%。
此外,劍牌農化的存貨余額保持較高水平。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的賬面價值分別約為2.06億元、2.05億元、2.43億元和2.69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4.84%、24.74%、31.58%和27.76%。
與此同時,劍牌農化的應收賬款也在快速增長。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5737.98萬元、2.06億元、9877.25萬元和2.21億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9.71%、24.81%、12.85%和22.88%。
本次上市前,劍牌農化的控股股東為張志勛,直接持股62.85%;實際控制人為張志勛和金曉云,二人系夫妻關系,合計持有該公司81.23%的股份。目前,張志勛擔任劍牌農化董事長、總經理職務,金曉云為該公司外貿部部長。
此外,張志勛的兄弟張志輝為劍牌農化董事、副總經理,直接持有該公司0.95%的股份。特別說明的是,張志輝于2022年在劍牌農化領取薪酬137.27萬元,遠遠超過作為董事長、總經理的張志勛(110.27萬元),同樣也遠高于其他高管。
其中,同為劍牌農化董事、副總經理的吳中明于2022年從該公司獲得薪酬70.23萬元,僅約為張志輝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