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鄲銀行發布《2024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了2023年部分財務數據。信息顯示,邯鄲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4.03億元,同比下降0.98%;凈利潤6.21億元,同比下降58.51%。
而結合此前的財務數據測算可知,邯鄲銀行僅在2023年第四季度便虧損了近2億元。單季度大額虧損背后,是邯鄲銀行資產質量與風險抵補能力的下行,種種陰霾籠罩,共同構成了牽制邯鄲銀行向上的阻力。
一、收入、利潤雙雙“跳水”
通過梳理往期財務數據可知,邯鄲銀行近年來被困在業績原地踏步的怪圈中。2019年至2023年,該行分別實現收入30.25億元、26.20億元、35.91億元、35.32元和34.03億元,雖然收入整體處在上升趨勢,但增幅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商業銀行普遍以存貸業務為主體、盈利依賴息差的行業背景下,邯鄲銀行的收入對于投資收益的依賴頗為顯著。該行2017年的投資收益占總收入的99.24%,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利息凈收入占比僅為1.51%。
此后,邯鄲銀行甚至出現了投資收益大于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為負的情況。該行于2018年實現收入28.39億元,同期的投資收益為30.61億元,占比107.8%;利息凈收入為-2.70億元,利息收入無法覆蓋利息支出。
彼時有分析人士指出,受區域經濟環境、異地開設分支機構等因素限制,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開展不易,因此很多銀行去投資債券、基金等來獲得投資收益。但在當前監管要求中小銀行回歸本源的背景下,邯鄲銀行或將承受資產結構調整壓力。
雖然邯鄲銀行在此后的財報中未披露投資收益相關數據,但公告數據顯示,在行業息差普遍收窄的大背景下,邯鄲銀行的凈息差在2022年上升至1.40%的基礎上出現回落,截至2023年末的凈息差為1.23%。
邯鄲銀行的利潤端表現,也如乘“過山車”。該行在2019年實現9.43億元的凈利潤后,又于2020年降至8.44億元。2021年,邯鄲銀行的利潤回升至10.30億元,并于次年進一步增至15.19億元,2023年又出現大幅下滑,僅為6.21億元。
根據邯鄲銀行此前披露的財務數據,該行20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為24.32億元,凈利潤為8.18億元。換而言之,邯鄲銀行2023年于第四季度實現收入近10億元,但同期內錄得1.97億元的虧損。
實際上,這并非邯鄲銀行首度在第四季度出現虧損情況。測算可得,該行2019年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44億元和-1.45億元,僅在2022年第四季度實現了1.10億元的短暫盈利。
二、資產數量與質量齊承壓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導致邯鄲銀行利潤驟降的主要原因為其加大了不良資產的核銷力度,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該行的信用減值損失為5.55億元,同比增加54.6%,已有加快核銷腳步的跡象。
但遺憾的是,邯鄲銀行截至2023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2.24%,較2022年末的1.90%增加0.34個百分點,資產質量下滑明顯。而在此之前,該行的資產質量亦難言穩定,2019年末至2021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18%、1.90%和1.96%。
大公國際資信出具的《邯鄲銀行主體與相關債項2023年度跟蹤評級報告》披露,截至2022年末,邯鄲銀行不良貸款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關注類貸款規模增幅較大,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加大。
拉長時間線來看,邯鄲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速呈放緩趨勢。截至2021年和2022年末,該行的資產規模分別為2020.76億元和2224.25億元,增長率分別為11.73%、10.07%。而在2023年末,邯鄲銀行的總資產為2309.68億元,增速降至3.84%。
與此同時,邯鄲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出現了“兩連降”的情況,由2021年末的182.26%下降27.53%至2022年末的154.73%。截至2023年末,邯鄲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進一步降至136.84%,降幅17.89%,風險抵補能力趨弱。
內控隱憂不僅反映在邯鄲銀行的財務數據上,還在其監管合規層面有所顯現。2023年11月,因存在“虛報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數據”問題,邯鄲銀行被罰款50萬元,時任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的施曉東作為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處以5萬元罰款。
繼續往前追溯,邯鄲銀行還曾觸犯過“未按照規定報送統計數據”的紅線。對于此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國家外匯管理局邯鄲市中心支局對邯鄲銀行責令改正、警告、罰款4萬元。
邯鄲銀行董事長鄭志瑛曾公開強調,銀行應當用“普通企業”的思維做強做優金融服務。而若按照“普通企業”的標準衡量邯鄲銀行的市場表現,這份業績答卷難言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