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貝多財經從港交所披露易了解到,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康集團”或“德康農牧”)通過了港交所IPO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招股書。
天眼查信息顯示,德康集團成立于2014年4月,前身為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6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王德輝,股東包括四川德盛榮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陳育新、光大控股等。
據招股書介紹,德康集團是一家畜禽養殖企業,專注于生豬及黃羽肉雞的育種及養殖,擁有生豬、黃羽肉雞育種、養殖以及飼料生產方面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致力于打造具備全產業鏈能力的食品制造企業。
除自營農場模式外,德康集團亦采用家庭農場模式,在該模式下,德康集團主要與在該公司的生豬及商品肉雞生產中為獨立第三方的個人農場主合作。該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在過往10年,其生豬銷售量增長超過100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生豬銷量計,德康集團在中國生豬供應商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為0.8%;按黃羽肉雞銷量計,該公司在中國黃羽肉雞供應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2.1%。
按照業務結構劃分,德康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即生豬、家禽以及輔助產品。生豬產品主要包括商品肉豬、種豬、商品仔豬等,家禽板塊產品主要包括黃羽肉雞及雞苗,輔助產品主要包括飼料原料。
德康集團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度和2023年前五個月分別實現收入81.45億元、99.02億元、150.37億元和63.62億元,其中生豬產品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70.6%、72.4%、78.1%和78.8%,系拉動該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與此同時,生豬產品的市場表現直接也影響了德康集團的業績水平。招股書顯示,受市場影響,生豬平均價格自2020年起便一直在34.1元/千克的價格高位波動,但于2021年起開始大幅下跌,2022年12月基本穩定在20.2元/千克。
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由于供需因素相互作用,生豬月平均價格受到生豬行業的周期性以及農歷新年后需求疲軟影響,從15.4元/千克降至14.5元/千克,預計于2023年下半年出現價格反彈,但目前整個市場仍處于下行周期。
聚焦德康集團本身,其商品肉豬的平均售價由2020年的4304元/頭跌至2021年的2111元/頭,價格接近腰斬,2020年則稍有回升至2317元/頭。時間來到2023年1月至5月,德康集團的生豬價格再度降至1828元/頭。
貝多財經發現,德康集團生豬業務的毛利率從2020年的55.8%跌至2022年的14.3%,2023年前五個月進一步降至-5.7%,由正轉負。而其整體毛利率亦由2020年的38.8%降至2022年的13.8%,并進一步降至2023年前五個月的-6.0%。
在受到生豬價格走低影響的同時,德康集團還面臨著上游飼料的成本承壓。2020年至2022年,玉米的平均采購單價漲幅達到25.5%,豆粕的平均采購單價漲幅則高達40.7%,而飼料成本占該公司銷售成本的七成左右。
雙重壓力下,德康集團的利潤水平難言穩定,其于2020年實現凈利潤36.08億元,但在2021年虧損31.73億元,又于2022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9.10億元。2023年前五個月,德康集團再度虧損,錄得凈虧損21.84億元。
德康集團亦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該公司的經營業績可能受到其主要產品的平均售價、銷量的重大影響,而銷售價格一般隨著市場大環境波動,包括供求、疾病爆發及政府政策等。
貝多財經發現,德康集團從未停下計劃擴產的腳步。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其預計將業務擴展至下游行業,包括生豬及家禽的屠宰及加工、鮮豬肉及雞肉以及肉制品的生產和銷售,打造高端食品品牌。
另據招股書披露,德康集團在四川省宜賓市的食品加工廠項目正進行,預計將于2023年第三季度竣工,目標是每年屠宰量逾300萬頭生豬。該公司亦與通內斯合作,在四川省眉山市建造初步目標每年屠宰量逾200萬頭生豬的屠宰場。
在大肆擴產的同時,截至2023年9月30日,德康集團還有未償還債項91.97億元,包括計息借款及租賃負債。此外,德康農牧還分別于2021年底和2023年5月底錄得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為2.58億元和26.84億元。
截至同期,德康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受限制存款僅為28.57億元,顯然已無法覆蓋未償還債項。從這個維度看,德康集團此番謀求上市輸血已經到了千鈞一發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