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源集團(02451.HK)啟動招股,預計于10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
此次上市,綠源集團擬全球發售1.06667億股股份,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另有15%的超額配股權,發售價為每股6.00港元至8.00港元。以此計算,綠源集團本次募資的最大額度約為8.53億港元。
據公開信息披露,綠源集團是一家專注于電動兩輪車設計、研發、制造及銷售的供應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2年總收入計,綠源集團是中國內地市場排名第五的電動兩輪車制造商,市場占有率為4.2%。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綠源集團共有三個生產基地,電動兩輪車年產能約達330萬臺,經銷商數量為1314個,覆蓋30個省級行政區的319個城市,銷售點數量超過1.14萬家,并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等37個國家及地區出售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源集團的“綠源”電動車品牌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無論是上市進度還是市場占有率,都落后于雅迪控股(01585.HK)和愛瑪科技(603529.SH)這兩位電動兩輪車領域的“后起之秀”。
而在中國內地電動兩輪車市場高度集中且競爭激烈,國內前九大制造商占據約80.8%的市場份額的當下,此次綠源集團的成功上市,將敲響其與雅迪、愛瑪兩大行業龍頭在資本市場同臺競技的戰鼓。
穩中向好的營收水平,無疑是綠源集團的底氣。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綠源集團的收入分別為23.78億元、34.18億元和47.8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1.81%;年內利潤分別為4028.1萬元、5926.0萬元和1.1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1.18%,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進入2023年后,綠源集團的業績持續穩健,于2023年前四個月實現收入16.51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1.62億元增長42.12%;期內利潤4104.0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1644.1萬元增長149.62%。
不過,綠源集團的盈利空間卻并不占優。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前四個月,該公司銷售所得的毛利率分別為11.2%、9.9%、10.7%和10.4%,凈利率分別為1.7%、1.7%、2.5%和2.5%,均在較低水平徘徊。
在綠源集團的業績基石電動兩輪車中,電動自行車為其細分品類中的明星產品,分別于報告期內實現收入10.10億元、14.24億元、22.32億元和8.05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42.5%、41.7%、46.7%和48.7%。
相比之下,綠源集團電動輕型摩托車的收入則在不斷下降,由2020年的7.23億元下降至2022年的2.58億元,收入占比也由30.4%降至5.4%。2023年前四個月,該項產品的收入為2724.1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1.04億元下降73.9%。
綠源集團表示,該類產品銷售額的減少主要是由于新國標的實施對電動輕型摩托車的規格施加新限制,導致消費者喜好改變,故該公司通過促進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摩托車的生產及銷售調整產品組合。
本次上市,綠源集團將引入金華金開國有資本投資、重慶市大足區懷遠建設投資、金華市產業基金、海南東方潤澤私募基金和星恒電源股份五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約4.5593億港元,按7.00港元/股的中間價計算,約占發售股份的60.45%。
在本次上市后的股東架構中,綠源集團創始人倪捷、胡繼紅夫婦通過Drago Investments和Apex Marine分別持股30.75%,并通過各持50%權益的Best Expand持股3.58%,合計持有綠源集團65.08%的股份,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同時,倪捷擔任綠源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胡繼紅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此外,David R. Dingman通過Shipston持股6.00%,雇員激勵計劃平臺持股3.92%,公眾股東持股25.00%。
另據公告披露,綠源集團計劃將約30.0%的募資所得用于研發工作;30.0%用于加強銷售及分銷渠道;30.0%用于加強產能,主要涉及建設新的生產設施以及升級生產設備及機器;10.0%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展望未來,綠源集團稱其將推進線上流量引流至實體零售門店,提升品牌及產品的知名度,并進一步發掘企業及機構客戶,更廣泛地觸達電商、外賣、即時配送及共享出行市場對電動兩輪車的龐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