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搭上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快車,僅成立4年的江蘇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米格新材”)開始沖刺創業板上市。貝多財經了解到,米格新材的招股書于2023年6月27日獲得受理。
本次沖刺上市,米格新材計劃募資約5.02億元,其中3.43億元將用于功能性碳纖維材料生產項目,約占募資總額68.37%,5872.88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另外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天眼查信息顯示,米格新材成立于2019年3月,共對外投資了8家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9657.69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陳新華,主要股東包括陳新華、宿遷輝睿、徐州天之道、高投毅達等。
據招股書介紹,米格新材是一家從事功能性碳基材料及制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報告期內聚焦于高溫熱場隔熱碳材料領域,主要產品包括黏膠基/PAN基石墨軟氈、石墨硬質復合氈等。
米格新材在招股書中稱,得益于其技術、質量及成本等方面的優勢,該公司的產品受到業內主要晶硅制造企業認可。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和賽迪智庫聯合發布的數據,2021 年全球硅片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七家使用其產品。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下稱“報告期”),米格新材石墨軟氈中應用于光伏熱場系統的銷量分別為460.80噸、854.44噸和1488.72噸,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13.57%、17.96%和19.25%,占比不斷升高。
報告期內,米格新材的業績也處于穩步增長態勢,分別實現收入1.36億元、3.03億元和4.3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9.58%;歸母凈利潤3138.12萬元、6488.28萬元和1.0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2375.56萬元、7250.83萬元和1.01億元。
目前,黏膠基石墨軟氈為米格新材貢獻了主要收入,分別實現收入7392.90萬元、2.23億元和3.15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4.53%、73.64%和72.05%。但PAN基石墨軟氈的收入占比逐漸收窄,由2020年的39.32%降至2022年的18.97%。
需要指出的是,米格新材雖然不存在依賴單一客戶的銷售情況,但其前五大客戶變動較大,該公司于報告期內新增的前五大客戶包括晶澳科技、河南鑫摩保溫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河南鑫摩”)、安徽昱搏和阿特斯。
其中,河南鑫摩成立于2019年8月,主要從事碳材料相關業務,于2020年開始與米格新材合作,2021年便成為米格新材的前五大客戶。2022年,河南鑫摩躍升為米格新材的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為7025.04萬元,占比16.02%。
本次IPO前,米格新材董事長、總經理陳新華直接持有該公司47.26%的股份,通過宿遷輝睿和徐州天之道分別間接持股1.81%和2.25%,并通過一致行動協議間接持股3.27%和2.80%,合計持股64.82%,為米格新材的實際控制人。
其中,與陳新華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的陳榮華為陳新華之弟,直接持有米格新材3.27%的股份,并任米格新材副總經理一職;陳清華為陳新華之妹,持股2.80%。此外,袁志偉系陳新華表哥,持股1.04%。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鑫摩的歷史股東中,也有與米格新材“陳氏家族”同為陳姓的陳海潮、陳全昌。天眼查信息顯示,河南鑫摩由陳海潮、陳全昌各出資50%創立,陳海潮任法定代表人。
成立后僅三個月,陳海潮和陳全昌退出河南鑫摩的股東行列。經歷了數次高管變更后,目前河南鑫摩的法定代表人為王強強,持股70%;張弛持股25%,張利持股5%,而上述的五位前股東和股東均只有在河南鑫摩的任職經歷。
換句話說,在與米格新材合作之前,陳海潮和陳全昌就已與河南鑫摩無商業關聯,兩人的離職也未影響兩家公司的商業合作。事實真當如此嗎?而據北京商報調查,對于陳海潮與陳新華的關系,陳海潮電話中表示“我是他兄弟”。
陳海潮在交流中稱,雖然他已退出了股東行列,但目前仍在河南鑫摩負責部分業務。對于陳新華,陳海潮提到“那是我們董事長,生人電話他不會接”,并對“米格新材和河南鑫摩是否都是陳新華的企業”一事給予了肯定答復。
此外,河南鑫摩目前的實控人在談及陳新華董事長身份時三緘其口,直言“你有什么業務非得找陳新華,董事長不可能隨便接待你”,同為河南鑫摩股東的張弛也對公司是否上市表示“對,有些東西不方便透露”。
若上述情況屬實,意味著米格新材存在瞞報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