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湯湯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韓束、一葉子面膜等背后的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美集團”)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這是上美集團第二次在港交所遞表。
在此之前,上美集團曾于2021年2月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在上海證監局登記備案,準備在A股上市。但在2022年1月,上美集團則于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據最新招股書介紹,上美集團是一家多品牌化妝品公司,主營護膚、面膜、母嬰、洗護等品類。憑借近20年的運營歷史,上美集團成功打造了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多個家喻戶曉的化妝品品牌。
整體保持增長態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1年,上美集團是唯一擁有兩個護膚品牌年零售額均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國貨化妝品公司。此外,紅色小象于2021年零售額已超過人民幣18億元,在中國市場國貨品牌母嬰護理產品中居首。
同一份報告亦顯示,上美集團自2015年至2021年連續七年按零售額計位列國貨化妝品公司前五名。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1年,按零售額計的全球十大化妝品公司均為多品牌公司。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的收入整體保持增長態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美集團的收入分別為28.74億元、33.81億元和36.19億元,毛利分別為17.49億元、21.87億元和23.61億元,期內利潤(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2.03億元和3.39億元。
而在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的收入則出現了下滑的情況。具體來看,上美集團的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的18.32億元減少至2022年上半年的12.62億元,同比下降31.1%。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的凈利潤為0.63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74億元下降69.23%。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財務下,上美集團的財務表現亦是如此。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美集團的經調整利潤分別為1.14億元、2.65億元和3.91億元;2022年上半年,上美集團的經調整利潤為0.84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則為2.05億元,同比下降59.15%。
從業績貢獻來看,上美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三個品牌。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這三個品牌合共貢獻的收入分別占上美集團總收入的86.6%、91.8%、92.2%及93.0%。
而按產品類別劃分,上美集團的收入主要包括護膚、母嬰護理等,其中護膚類產品收入占比均超過七成。2019年、2020年、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護膚產品貢獻的收入占比分別為78.4%、76.2%、74.0%和73.6%。
從渠道銷售來看,上美集團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分銷產品,其中線上渠道的占比逐步提升。報告期內,上美集團線上銷售所得收入分別為15.04億元、25.43億元、26.98億元和9.31億元,占比分別為52.4%、75.2%、74.6%和73.8%。
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根據直銷安排或代銷安排向零售商銷售產品。于往績記錄期間,線上零售商根據代銷安排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230萬元、6770萬元、1.72億元和1.26億元,分別占其對線上零售商銷售額的24.6%、38.5%、33.4%和49.8%。
報告期內,上美集團的線下零售商根據代銷安排產生的收入分別為5.33億元、3.74億元、4.20億元和1.75億元,分別占該公司對線下零售商銷售額的80.4%、96.7%、89.1%及97.6%,提升明顯。
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稱,線下零售及分銷對該公司的業務仍至關重要,上美集團廣泛的線下零售及分銷網絡主要包括線下零售商與分銷商。其中,線下零售商主要是知名超市及化妝品連鎖店,包括屈臣氏等。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美集團通過屈臣氏4000多家門店展示及出售產品,由此進一步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及知名度。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上美集團與429家線下分銷商合作,覆蓋全中國所有省、市和自治區。
此外,上美集團也曾邀請多位明星為其代言,比如林志玲、郭采潔、娜扎、景田、佟麗婭、王子文等。于往績記錄期間,上美集團的明星代言費分別占總收入的1.2%、0.6%、0.7%及0.8%。
技術實力略顯一般
從研發投入來看,上美集團于2003年開始自主研發活動。據介紹,上美集團已在中國上海和日本神戶建立兩大科研中心。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美集團擁有204人的研發團隊,其中81人持碩士或以上學歷,約占研發團隊的39.7%。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上美集團的自主研發產品產生收入占總收入的逾97%。報告期內,上美集團分別產生研發開支8150萬元、7740萬元、1.05億元和5190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2.9%、2.3%、2.9%和4.1%。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1年上美集團的研發開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在國內化妝品上市集團中排名第二。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擁有約200項專利,其中包括26項發明專利。
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稱,相比專利數量,該公司更看重研發成果的實質。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已應用核心技術的產品TIRACLE及AGSE分別占上美集團收入的35.2%、51.9%、57.1%及60.0%。
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上美集團(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則僅有70項專利申請信息,其中發明專利4項,63項為外觀設計專利,主要專注在包裝瓶、化妝品、包裝盒、立體圖、護膚品等技術領域。
從專利類型來看,一般在評估專利技術質量時,普遍認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這意味著,上美集團的專利技術質量并不算高。
相比之下,上美集團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則不遺余力。報告期內,上美集團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3.25億元、15.36億元、15.72億元6.08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46.1%、45.4%、43.4%和48.2%。
換句話說,上美集團收入中的一半都花在了營銷費用上,而對研發的投入則十分相形見絀。盡管如此,上美集團仍計劃將本次上市募資資金的一部分用于提升研發能力,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保持品牌的持續創新。
股東提前“套現”2億元
另據招股書,上美集團在2022年4月2日舉辦的股東大會上向全體股東宣派現金股息人民幣2億元。截至2022年8月31日,上美集團已經派付現金股息9760萬元。據介紹,上美集團將在上市前派付余下股息。
這意味著,上美集團的股東在上市前夕緊急“套現”了2億元。本次IPO前,上美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呂義雄直接持股約40.96%,并(通過紅印投資、上海韓束、南印投資及上海盛顏)間接擁有約50.31%的權益,合計控制該公司91.27%的權益。
其中,紅印投資持股30%,南印投資持股16.91%,上海韓束持股2.93%,上海盛顏持股0.46%。同時,張懷安持股2.31%,雅戈爾通過雅戈爾投資持股2.31%,希美投資持股2.12%,上海盈輔持股1.54%;安心智普投資持股0.46%。
招股書顯示,上美集團執行董事包括呂義雄、羅燕、馮一峰、宋洋,非執行董事包括金銘、李寒窮,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梁浩新、羅妍、劉毅。其中,羅燕為上美集團副行政總裁,馮一峰為副行政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宋洋為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