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蘇州近岸蛋白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近岸蛋白”,SH:688137)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本次上市,近岸蛋白公開發行1754.386萬股,發行價為106.19元/股,募資總額為18.63億元。
此前招股書顯示,近岸蛋白擬在科創板募資15.00億元。其中,擬投入8.05億元用于診斷核心原料及創新診斷試劑產業化項目,5.24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7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上市首日,近岸蛋白便跌破發行價。據貝多財經了解,近岸蛋白于9月29日開盤報82.00元/股,較IPO發行價下跌22.78%。截至目前,近岸蛋白的股價暫報80.28元/股,跌幅為24.40%,總市值約為56.34億元。
根據招股書介紹,近岸蛋白成立于2009年9月,是一家專注于重組蛋白應用解決方案的企業,主營業務為靶點及細胞因子類蛋白、重組抗體、酶及試劑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據介紹,近岸蛋白自主研發了蛋白設計與改造、蛋白生產和質量控制以及蛋白應用與評價等7大綜合性技術平臺,23項核心技術。近岸蛋白以完善的技術體系和自產創新原料為基礎,為下游客戶提供從產品到技術創新及開發的一站式CRO服務。
招股書顯示,近岸蛋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3598.3萬元、1.80億元和3.4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49.83萬元、8304.63萬元和1.49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957.64萬元、8535.95萬元和1.48億元。
2022年上半年,近岸蛋白的營收為1.6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31億元增長26.87%;凈利潤7130.23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5326.22萬元增長33.87%;扣非后凈利潤6920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5386.50萬元增長28.47%。
同時,近岸蛋白預計其2022年1-9月(前三季度)營收2.3億元至2.35億元,同比下降15.34%-16.93%;預計歸母凈利潤1.04億元至1.07億元,同比下降16.21%-18.69%;預計扣非凈利潤1.02億元至1.05億元,同比下降18.24%-20.71%。
對于業績下滑,近岸蛋白解釋稱,主要原因是2021年度沃森生物基于新冠疫苗(ARCoV)臨床研究、質量體系研究以及mRNA疫苗生產工藝技術體系建設等需求,向公司采購mRNA原料酶及試劑。
其中,近岸蛋白2021年度第三季度向沃森生物銷售收入金額為9796.11萬元,金額較大。而近岸蛋白2022年前三季度對沃森生物的銷售收入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導致該公司2022年度1-9月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近岸蛋白來自新冠相關業務的收入分別為0、1.13億元和2.56億元,占比分別為0、62.98%和74.80%。同期,非新冠相關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557.43萬元、6653.71萬元和8611.75萬元,占比分別為100%、37.02%和25.20%。
從這個角度來看,近岸蛋白是一家受益于新冠的公司。在此背后,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相關業務需求大增情況下,近岸蛋白依靠新冠診斷抗原、新冠非結構蛋白、新冠診斷抗體等獲得了上億元的收入。
近岸蛋白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時表示,隨著國內外疫情的發展及疫苗普及率的提高,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無法區分感染新冠病毒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和注射新冠疫苗后產生的中和抗體,面臨市場萎縮的風險,公司新冠診斷抗原的未來收入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近岸蛋白還表示,該公司的非新冠業務收入增長率呈現下滑趨勢。若未來無法在其他業務領域實現規?;N售,該公司非新冠業務收入增長率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進而導致未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增長率均存在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