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董事長透露鈣鈦礦光伏電池最新動態,公司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進展順利,正在搭建中試線,這也是寧德時代首次公開此消息。而擁有多年的節能節水及智能化生產管理經驗的雙良節能,同樣持續加碼光伏行業,對新能源業務的探索并未止于多晶硅還原爐和硅片,想要在這片領域走得更遠。
自“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戰略目標提出以來,光伏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行業之一,一再吸引“外來者”大踏步進入。2021年,光伏行業已經迎來眾多“新玩家”,不僅有滴滴、京東、順豐等大眾熟知企業,以及吉利、大眾等汽車龍頭,還有東方雨虹、海螺水泥等建筑建材企業入局。
面對巨資涌入、跨界搶食,老牌光伏企業也不甘示弱,不惜斥資擴產,加強戰略合作,經歷一輪又一輪價格博弈戰。近1年多時間,包括晶科能源、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等龍頭企業砸下重金布局光伏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并深刻影響未來競爭格局。
東旭藍天以商業模式創新為驅動,持續投入光伏、儲能等綠色技術研發,開創“智慧能源+環保治理”特色產業模式。公司方面表示,將堅定落實國家“雙碳”目標、鄉村振興戰略方向,積極布局多場景零碳解決方案。
東旭藍天在其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中指出,公司將加大平價競價項目資源獲取力度,積極爭取內蒙、陜西、青海、甘肅等大型基地項目,在資源條件好、就地消納能力強的地區開發建設新能源綜合示范基地,力爭并購具備一定規模的新能源企業,加快實現規?;隽俊4送?,公司將進一步推進投資建設光伏組件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和電池正極材料及儲能電池項目,完善新能源產業鏈。
在這個新能源革命與轉型的黃金時代,在風光儲一體化成為能源終端市場主力開發模式的背景下,諸多公司前赴后繼涌向光伏領域,對行業的滲透逐漸深入甚至跨界融合,借光伏發展紅利對業績提供多重保障。
“雙碳”目標自宣布以來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2021年作為“雙碳”元年驅動全行業投資熱點。政府發布多份文件,從頂層設計層面完善“雙碳”工作的系統性謀劃和總體部署,并對第一階段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進行細化與完善,2022年政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和低碳發展路徑。
4月29日,國家能源局召開2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1季度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會議表示,今年能源重點項目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10.3%。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加快建設,帶動太陽能發電、陸上風電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202.6%、13.3%。
2022年1季度,我國光伏裝機量超出市場預期。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光伏新增裝機容量13.2GW,同比增長148%。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年初預測,在巨大的國內光伏發電項目儲備推動下,2022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或將增至75GW以上。此外,光伏也進入到各地“十四五”規劃之中。據統計,全國有28個省市區對“十四五”光伏裝機做出明確規劃,計劃新增光伏裝機規劃超311GW。
2022年有望迎來新基建大年,“雙碳”目標下新基建需要加速綠色化。值得注意的是,“碳中和”涉及基礎設施問題,能源體系投資是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碳化、清潔化、智能化具備廣泛空間,新能源相關的基建扮演重要角色,這將帶來新基建內涵和外延的拓展。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領域的基建工程批量來襲。此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明確第一批約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50個。有機構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各地發布的有關光伏和風電擬建項目數量近1900個。
作為國內領先的環保新能源綜合服務商,東旭藍天多年來聚焦綠色產業,鞏固推進“智慧能源+環保治理”獨特產業模式。公司旨在特定區域內打造多能互補、發配售一體、冷熱電聯供的智慧能源,通過生態環保、新能源協同開發帶動,提供一攬子綠色解決方案。
東旭藍天乘借“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東風,堅持做精、做強新能源主業。2021年,主營業務中新能源業務收入22.75億元,占比近60%,較上一年度增長68.5%。公司新能源發電業務收入持續保持穩定、滿發穩供,新能源EPC工程等資金驅動型業務推進相較2020年有一定改善。2021年末,自持光伏電站57座,并網裝機容量約1GW,全年累計電費收入約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