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杭州螢石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螢石網絡”)對首輪問詢的回復。整體來看,上交所對螢石網絡的首輪問詢主要聚焦分拆上市、同業競爭、資產獨立性、關聯交易、成本和毛利率等27個問題。
關于分拆上市,上交所要求螢石網絡說明:就本次分拆上市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逐項發表意見;螢石網絡成立時及成立后,與海康威視之間關于主要資產、人員、技術、業務、往來款項等的具體拆分過程、拆分時間、拆分方式等。
關于同業競爭,根據申報材料,2015年3月螢石網絡設立前,系海康威視的互聯網業務中心;螢石網絡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智能家居產品和云平臺服務。海康威視聚焦于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和智慧業務,提供軟硬融合、云邊融合的智能物聯網產品及服務。
對此,上交所要求螢石網絡說明:發行人(螢石網絡)從主要產品、業務模式、核心技術、客戶、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競爭環境等方面,詳細分析發行人與海康威視之間經營業務的差異等。
貝多財經發現,螢石網絡在回答問詢時對其控股股東——海康威視進行了一定的貶低。螢石網絡稱,海康威視等傳統安防企業將前端攝像機設備、后端設備、集中控制設備、VMS管理軟件等組成視頻監控系統,作為服務客戶的基本單元。
螢石網絡認為,該基本單元運行于政企客戶的局域網或內部網絡等專用網絡環境內,其特點體現為網絡環境封閉,運行簡單、安全,客制化需求匹配度高,但系統規模相對有限,同時該系統對部署安裝要求高,軟件升級維護難度大,對政企客戶IT基礎設施投入要求高。
而發行人(螢石網絡)對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多項產品研發創新,打造了智能家居攝像機等家居安防產品。此外,該產品無需專業顯示設備,且具備安裝難度低、硬件綜合成本低、設計美觀簡約等特點。
據螢石網絡介紹,該公司也可以面向海康威視等行業客戶提供云服務。螢石網絡還稱,海康威視不具備公有云的技術能力,因此其為了完善自身的技術方案,補充遠程服務能力、統一部署能力等,必須依托于發行人的螢石物聯云平臺。
海康威視已向發行人出具如下承諾:“將螢石網絡及其控制的企業作為本公司及本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范圍內,經營搭載在公有云上的物聯網云平臺,提供智能家居產品服務,并為行業客戶提供開放式云平臺服務的唯一主體。”
其中,物聯網云平臺在發行人及海康威視解決方案中發揮的作用不同,發行人物聯網云平臺面向消費者用戶,主要針對其在智能家居及類家居場景下的智能化需求,提供的是SaaS層的云服務。
關于關聯采購,招股書披露,螢石網絡在報告期內關聯采購主要為向海康威視及其下屬企業采購材料及商品,報告期各期關聯采購材料及商品金額占同期采購物料總額比例分別為100%、99.57%、17.34%和9.46%。
對此,上交所要求螢石網絡說明:2020年產線切分前,發行人生產采購的具體模式;產線切分的具體情況,目前進展,發行人目前產品實現自產情況;產線切分后發行人生產采購的變化情況等。
關于關聯銷售,網絡說明在報告期內的經常性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1.42億元、2.15億元、5、24億元和2.14億元,其中2020年之后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發行人向海康威視及其下屬企業銷售智能家居產品。
上交所要求螢石網絡說明:2020年及以后發行人關聯銷售金額大幅增加的原因;海康威視及其下屬企業向發行人采購智能家居產品的原因及用途,對外銷售情況;與發行人對外銷售產品的具體差異等。
螢石網絡解釋稱,2020年初,公司切換為自主生產模式后,公司對海康科技由銷售計算機軟件產品變更為對關聯方直接銷售自主生產的智能家居產品,故使得公司關聯銷售智能家居產品收入金額增長較大,計算機軟件產品銷售則在2020年僅剩少量收入。
2020年及以后,因螢石網絡對關聯方銷售的產品內容由主要為計算機軟件產品變更為智能家居產品,相關銷售額中包含了智能家居產品中除軟件外的硬件部分,因此使得關聯銷售金額有所增加。
據貝多財經了解,螢石網絡為海康威視的控股子公司,于2015年開始公司化運營。2021年12月13日,螢石網絡的招股書(申報稿)獲得科創板受理,擬募集資金37.39億元,計劃主要投向螢石智能制造重慶基地項目、新一代物聯網云平臺項目等。
當前,螢石網絡的主要產品為智能家居攝像機。螢石網絡在招股書中宣稱,其2020年度各類智能硬件銷量突破1300萬臺,在智能家居攝像機、智能貓眼、智能門鎖等智能家居產品的細分領域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海康威視持有螢石網絡60%的股份。其中,電科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電海康、電科投資以及下屬科研院所中電五十二研究所,合計持有海康威視40.93%的股份,為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亦為螢石網絡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螢石網絡的收入分別為15.29億元、23.64億元、30.79億元和20.06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32億元、2.11億元、3.26億元和2.00億元。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螢石網絡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6億元、1.74億元、2.72億元和1.97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螢石網絡的資產總額為30.93億元,2020年末則為23.97億元。
根據招股書,螢石網絡的收入主要來自智能家居產品。報告期內,螢石網絡來自智能家居產品的收入分別為12.88億元、19.87億元、26.48億元和17.5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4.47%、84.41%、86.28%和87.77%。
其中,來自智能家居攝像機的收入分別為9.73億元、14.76億元、20.19億元和14.0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85%、62.71%、65.81%和70.21%。以此來看,螢石網絡的產品收入來源相對較為單一,極其依賴“家居攝像機”的研發和售賣。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螢石網絡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27億元、3.07億元、4.28億元和2.32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86%、13.00%、13.89%和11.59%,均保持在10%以上。
螢石網絡介紹稱,其在云平臺構建技術、視音頻AI算法技術、產品智能化技術等領域,已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6月末,該公司擁有34項授權發明專利及75項軟件著作權,在申請發明專利196項。
而據智慧芽數據顯示,螢石網絡共申請專利230項,最早專利申請是2012年不過,螢石網絡近3年專利增長率為-56.64%,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其中非外觀專利101項,對應的占比43.91%。相比之下,發明專利申請僅為63項。
值得一提的是,螢石網絡在回復上交所首輪問詢時披露,該公司的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主要是兩個來源,一部分是從海康威視繼受的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主要部分則是發行人成立以來自主研發、申請的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其中,從海康威視繼受的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均為發行人在成立之前,作為海康威視互聯網業務中心時申請的。發明專利方面,專利的發明人均為發行人員工,或曾于發行人及其前身任職;相關軟件著作權均以“螢石”為品牌,專用于發行人及其前身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