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貝多財經
7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視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視涯科技”)的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據貝多財經了解,視涯科技于2025年6月遞交招股書,報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本次報考科創板上市,視涯科技計劃募資約20.15億元。其中,約16.09億元將用于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件生產線擴建項目,4.06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國泰海通為其保薦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行業內已實現百萬級出貨的廠商僅索尼與發行人(視涯科技),2024年索尼在全球XR設備硅基OLED產品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約占全市場出貨量的50.8%;公司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境內第一,約占全市場出貨量的35.2%。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視涯科技成立于2016年10月,前身為上海視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遷移至安徽省合肥市,并更名為合肥視涯技術有限公司,后于2022年5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視涯科技的注冊資本為9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顧鐵,主要股東包括上海箕山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精測電子(SZ:300567)、歌爾股份(SZ:002241)、嘉興聯一貳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據招股書披露,視涯科技的前身視涯有限由以顧鐵為核心的公司創始團隊于2016年發起設立,初始注冊資本為10萬元。其中,廈門晟山、廈門稷山分別出資9萬元、1萬元,分別持股90%、10%。
2023年2月,歌爾股份、泉州海絲謹裕、泉州海絲豐裕、揚州芯滿天、楊旭明、濟南德視、合肥鑫元以及無錫源揚分別出資約6億元、1.2億元、1.1億元、1億元、5100萬元、5000萬元、4000萬元和3075萬元,合計11.06億元參與了對視涯科技的增資。
而2024年10月,李冬梅將其持有的視涯科技179.2115萬股以2000萬元的價格(對應11.16元/股)轉讓給徐州盛芯;2025年3月,顧浩將其持有的968.0488萬股以1.0756億元的價格(對應11.11元/股)轉讓給寧波視界、海寧艾克斯、聯新三期及上海箕山。

據貝多財經了解,顧浩所持股權系對顧鐵的代持。根據招股書,顧鐵于2018年初受讓了李冬梅所持視涯科技5.9910%股權。鑒于外籍身份,顧鐵委托顧浩代持相應股權,雙方系同學關系。2025年3月,結合公司的上市規劃,雙方解除股份代持,顧浩退出持股。
另在2025年3月,上海檀英將其持有的視涯科技695.0026萬股(對應0.77%股份)以6459.73萬元的價格(對應9.29元/股)轉讓給上海箕山;6月13日,寧波視界將其持有的540.0049萬股(對應0.60%股份)以6044.8767萬元的價格(對應11.19元/股)轉讓給上海箕山。

不難發現,在視涯科技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的股權轉讓中,每股成本均有不同。其中,2024年10月李冬梅對外轉讓股權時的成本為11.16元/股,而2025年3月顧浩、上海檀英轉讓時則分別為11.11元/股、9.29元/股,6月寧波視界轉讓時則為11.19元/股。
本次上市前,上海箕山直接持有視涯科技14,052.3136萬股,持股比例為15.61%。結合特別表決權的設置安排,上海箕山通過直接持股部分在公司股東會擁有54.35%表決權,可對公司股東會決議構成重大影響,為該公司控股股東。
同時,廈門晟山、上海凱山、廈門稷山、合肥新瀾河、合肥新淳河、合肥新沁河、合肥新瀚河、合肥新沃河及合肥新沛河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由控股股東上海箕山控制的上海奕山擔任,系視涯科技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
根據招股書,視涯科技控股股東(上海箕山)的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該公司12,372.5921萬股股份,占股本總額的13.75%。穿透股權結構可知,上海箕山由顧鐵全資控制,顧鐵通過上海箕山合計控制表決權比例為61.79%,為視涯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據招股書介紹,顧鐵為美國國籍,擁有中國永久居留權,博士研究生學歷,現為視涯科技董事長。顧鐵曾參與美國第一條2代TFT-LCD生產線的組建,曾領導了世界第一臺胸腔數字X光機的研發與制造,曾規劃并籌建中國第一條4.5代TFT-LCD生產線。
視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是一家微顯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為硅基OLED微型顯示屏,并為客戶提供包括戰略產品開發、光學系統和XR整體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
業績方面,視涯科技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營收分別約為人民幣1.90億元、2.15億元和2.80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2.47億元、-3.04億元和-2.4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為-2.79億元、-3.64億元和-3.08億元。

整體而言,視涯科技的業績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目前,該公司暫未實現扭虧為盈,仍處于虧損狀態。而之所以虧損,與其持續的研發投入有關。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約為2.37億元、2.87億元和2.69億元。
視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硅基OLED行業系典型的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行業,當前公司房屋建筑物與機器設備等折舊金額較高,部分產線處于建設階段尚未達產,且公司為維持技術和產能競爭優勢,將持續加大研發和建設投入。
同時,AI產業仍處于高速建設階段,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時點可能推遲。因此,若未來產業增長、公司產品市場拓展的速度不及預期,則經營業績不能保證持續增長,短期內或無法覆蓋未彌補虧損,公司將存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無法盈利或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