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財經
2025年6月21日,益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益豐新材”)的創業板IPO申請獲深交所受理,中泰證券為其保薦機構。目前,益豐新材的審核狀態已變更為“已問詢”。

貝多財經注意到,益豐新材前身——山東益豐生化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曾在2020年12月報考科創板上市,原計劃募資6.3億元。但在經歷兩輪問詢后,該公司于2021年11月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科創板IPO折戟。

同在2021年11月,山東益豐生化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益豐新材”。此后,該公司亦多次增加注冊資本等。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42億元,股東包括馬韻升、萬春玲等。

此次報考創業板IPO,益豐新材計劃募資8.44億元,分別投向高折射率光學樹脂材料項目、高端功能材料環狀聚烯烴項目、研發中心項目、數字化建設項目,以及營銷渠道建設項目。

益豐新材透露,本次募投項目涉及環硫醚305(1.71鏡片材料的主要單體)、1.67 Pro鏡片材料、降冰片烯及環烯烴聚合物等產品,未來將陸續實現各類新產品的產業化落地,進而通過接替發展模式不斷推動公司業績的可持續增長。
這家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光學材料制造企業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能否如愿拿到開啟上市之門的鑰匙?
一、立足有機硫化學,原材料來源單一
招股書顯示,成立于2011年的益豐新材是一家立足有機硫化學產業,聚焦光學新材料領域相關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益豐新材以酸性氣、硫氫化鈉等原材料為起點,生產硫脲、巰基乙醇、巰基丙酸等有機硫化學品,并通過技術積累和產業鏈延伸,進一步開發了下游聚硫醇504、聚硫醇405、聚硫醇309等高性能硫基新材料產品。

其中,聚硫醇504、聚硫醇405是生產高折射率光學樹脂鏡片的關鍵材料。益豐新材稱,該公司在高折射率光學新材料的技術創新與突破,保障了國內高折射率光學樹脂鏡片材料的穩定供應,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進口產品的國產替代。
益豐新材是國內少數具備聚硫醇固化材料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QY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聚硫醇固化劑市場規模約為9.92億元,以當年益豐新材聚硫醇309產品的收入計算,其在全球聚硫醇固化劑市場的占有率約為5.33%。
根據同一數據來源,2024年全球硫脲市場規模約8.51億元,以益豐新材當年硫脲產品的收入計算,其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26.40%,同樣是行業內生產規模領先的硫脲生產商,而硫脲作為一類有機硫精細化學品,行業競爭較為充分。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益豐新材圍繞“硫元素”進行的業務拓展已頗具成效,該公司打造了“酸性氣→有機硫化學品→光學新材料”產業鏈,產品應用于光學樹脂、漂白劑、醫藥、減水劑、膠粘劑等下游領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益豐新材的生產有機硫化學品所耗用的酸性氣來源于單一上游石化企業京博石化,且二者之間構成關聯交易。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京博石化優先持續向益豐新材供應硫化氫平均含量不低于90%的酸性氣。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益豐新材向京博石化及關聯方采購所產生的費用分別為5091.43萬元、4460.26萬元和4373.65萬元,其中采購酸性氣的金額分別為1112.83萬元、719.91萬元和776.37萬元。

益豐新材亦在招股書中提示稱,該公司與京博石化簽訂了長期供應合作協議,但如果未來京博石化生產經營出現重大不利變化,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影響正常生產,導致不能及時、足量供應酸性氣,將對該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二、總收入連降兩年,毛利率存在波動
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看,益豐新材的主要收入以硫脲、巰基乙醇、聚硫醇504、聚硫醇309等產品為主,形成了以有機硫化學品和硫基新材料產品為主線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其中有機硫化學品的收入占比在五成以上。
然而,產品品類豐富的益豐新材整體收入表現卻難言樂觀。根據招股書該公司的收入已連續兩年回退,由2022年的7.14億元下滑12.45%至2023年的6.25億元,并在2024年進一步降至6.02億元,降幅約為3.81%。

益豐新材解釋稱,2023年收入下降,主要原因系該公司為聚焦主業、減少關聯交易,2022年末將環保助劑業務剝離;2024年收入下降,則是受到了市場供需情況、行業競爭等因素影響硫脲等產品收入下降所致。
報告期內,益豐新材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5億元、1.37億元和1.39億元,僅實現了微弱增長;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55億元和1.33億元,同樣在2024年出現了14.30%的下滑。
不僅如此,益豐新材的毛利水平也存在一定波動。其主營業務毛利率雖然處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中等水平,但卻在由2022年的35.28%增長至2023年的41.57%后,又同比減少了3.24個百分點至2024年的38.33%。

益豐新材表示,其2024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系硫脲等主要產品毛利率下降以及產品結構變化導致,其中主要產品毛利率波動導致毛利率下降1.27個百分點,產品結構變化導致毛利率下降1.97個百分點。
按照產品類別劃分可知,作為益豐新材主要收入來源的有機硫化學品板塊毛利率降幅最為明顯,由2022年的61.06%降至2024年的34.41%;其中硫脲產品2024年的銷售單價在2024年大幅降低了21.82%,最終導致其毛利率降至33.60%。

相比之下,益豐新材的硫基新材料板塊毛利水平較為穩定,報告期內分別為50.69%、52.31%和53.46%,整體呈穩中有增的發展態勢。但由于該板塊的收入占比在報告期各期均不足30%,因此對益豐新材整體業績的貢獻較為有限。
益豐新材提示,未來若出現行業競爭加劇、競爭對手擴產、新技術更迭或者新競爭者進入、下游需求減少、市場開拓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降、原材料價格波動不能有效傳遞至下游客戶等情形,其收入和盈利能力可能再度出現一定程度下降。
三、研發費用率下滑,馬韻升家族控股
益豐新材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始終將技術研發與技術積累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有機硫化學、光學新材料領域進行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確保自身技術優勢地位的同時,也積累了充足的技術儲備。
截至2025年2月末,益豐新材擁有中國境內發明專利148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中國境外專利授權8項,還承擔了多個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等升級項目,主導制定了兩項硫脲國際標準,實現中國在化學產品規范領域國際標準制定零的突破。
但需要注意的是,益豐新材報告期內投向研發領域的費用并不算顯著,分別為1888.87萬元、2730.31萬元和2206.72萬元,2024年出現下滑;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64%、4.37%和3.67%,同樣在2024年減少了0.7個百分點。

貝多財經注意到,益豐新材還曾存在股份代持的情況。2017年12月,益豐新材的股東中油勝利、京博石化將所持的全部股份轉讓給63名股東后退出,并出現顯名股東受讓相應股份時其股權轉讓款資金實際來源于隱名股東的情況。
2020年6月,益豐新材引入韓殿軍、翟宏斌等7名自然人股東及員工持股平臺益坤合伙,韓殿軍部分股權為代萬春玲持有,翟宏斌部分增資款來源于范曉麗,益坤合伙合伙人黃家林的增資款分別來源于趙海蒙及陳文文,形成新的代持。

對于代持可能產生的股權結構風險,益豐新材強調,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該公司歷史沿革中的股份代持已依法解除,股份代持還原及清理的過程清晰、完整;股權權屬清晰,不存在股權糾紛或潛在糾紛。
本次IPO前,馬韻升直接持有益豐新材32.45%的股份,系益豐新材的控股股東;其配偶萬春玲直接持股12.66%,并通過萬韻泰達持股4.85%,二者合計持有益豐新材49.96%的股份。

馬韻升的妹妹馬愛鳳為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直接持有益豐新材0.26%的股份。2023年12月,馬韻升、萬春玲與博盈合伙、博達合伙、博雅合伙、博義合伙、博信合伙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前述5家合伙企業共計持股23.34%。
此外,湖南中啟持有益豐新材6.06%的股份,天德合伙持股4.23%,益興合伙持股3.68%,財金創投持股2.54%,財金瑞智持股2.50%,深創投持股0.63%,益潤合伙持股0.30%,梁萬根等其他15名自然人股東持股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