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張君
來源|貝多財經
6月12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動力”)上會并順利通過。據貝多財經了解,聯合動力于2024年12月遞交招股書,時隔半年就過會,速度不可謂不快。

本次報考上市,聯合動力計劃募資48.57億元,將用于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及平臺類研發項目、數字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營運資金,國泰海通為其保薦人。
特別說明的是,上市委現場重點關注了聯合動力的業績增長可持續問題、研發費用率下降問題。關于業績增長可持續性,要求其說明作為第三方獨立供應商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風險,發行人(即“聯合動力”)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關于研發費用率,要求聯合動力說明發行人研發費用率持續下降的合理性,現有研發費用規模是否足以支撐發行人的業績增長。與之對應的是,該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約為11.37%、6.68%、5.62%。
但貝多財經發現,聯合動力的研發費用金額逐年增長。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約為5.72億元、6.26億元和9.08億元,2022年至2024年的的研發費用合計約21億元。
此外,在“需進一步落實事項”板塊,要求聯合動力結合期后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產業政策變化、前五大客戶自建供應鏈進展情況,以及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變化等,說明發行人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并在招股書中進行針對性的重大風險提示。
據貝多財經了解,聯合動力是A股上市企業匯川技術(SZ:300124)的控股子公司。據介紹,匯川技術直接持有聯合動力94.51%的股權。通過本次分拆,聯合動力將作為上市公司體系內運營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唯一主體實現獨立上市。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聯合動力成立于2016年9月,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21.1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李俊田,主要股東包括匯川技術、蘇州聯益創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其中,李俊田為匯川技術董事、聯合動力董事長,曾于2003年8月至2023年10月擔任匯川技術副總裁職務。早前,李俊田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注:曾用名深圳市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現名為“維諦技術有限公司”)任職。
包括李俊田在內,聯合動力董事楊春祿、董事李瑞琳、監事會主席丁龍山等也均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任職。目前,楊春祿也是匯川技術董事、副總裁,李瑞琳則為匯川技術副總裁,丁龍山為匯川技術職工監事、知識產權與法務中心總監。
除了聯合動力外,2023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威邁斯(SH:688612)創始團隊也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任職,包括威邁斯董事長萬仁春、董事兼總經理劉鈞、董事兼副總經理馮穎盈、董事兼副總經理姚順等。
聯合動力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部件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電驅系統(電控、電機、三合一/多合一驅動總成)和電源系統(車載充電機、DC/DC轉換器、二合一/三合一電源總成)等核心部件。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聯合動力的收入分別約為50.27億元、93.65億元和161.78億元,凈利潤分別約-1.79億元、1.86億元和9.36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1.88億元、1.58億元和9.13億元,于2023年扭虧為盈。
截至2025年5月末,聯合動力的在手訂單金額為78.59億元,可支撐短期業績增長。同時,該公司預計其2025年至2026年電控、驅動總成銷量均將超300萬臺、電機銷量接近400萬臺、電源銷量超200萬臺。
按業務結構來看,聯合動力的收入主要來自電驅系統產品。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該業務分別貢獻收入46.76億元、77.46億元和140.51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21%、83.01%和87.23%。
相比之下,聯合動力以電源總成、車載充電機、DC/DC轉換器為代表的電源系統產品收入也由2022年的3.33億元翻倍增長至2023年的15.80億元,并在2024年進一步達到20.45億元,同比增長29.42%。
由于行業特性,聯合動力的客戶集中度較高。2024年,理想汽車為聯合動力第一大客戶,貢獻的銷售收入約為56.13億元,占比34.69%。同年,聯合動力的主要客戶還包括廣汽集團、奇瑞集團、小米汽車與吉利集團。
貝多財經了解到,小鵬汽車曾在2022年是聯合動力的第三大客戶,貢獻銷售收入約6.62億元,占比為13.18%。而在2023年,聯合動力對小鵬汽車的銷售收入降至5.52億元,占比為5.90%。2024年,小鵬汽車則不再是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之一。


早前招股書顯示,小鵬汽車于2021年為聯合動力的第二大客戶。另外,威馬汽車(威馬集團)在2021年也是聯合動力的第三大客戶。2021年度,聯合動力對威馬汽車的銷售金額約為2.16億元,占比例約為7.44%,約為小鵬汽車的一半。

除了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外,宇通集團、山東重工等也曾“閃現”聯合動力的前五大客戶行列。其中,山東重工于2022年不再是聯合動力的前五大客戶之一,宇通集團、小鵬汽車分別于2023年、2024年從其前五大客戶行列中消失。
就在2024年,小米集團(小米汽車)成為了聯合動力的第四大客戶。從這個角度而言,聯合動力的客戶變陣較為頻繁。就威馬汽車而言,由于未履行給付義務,聯合動力已經“踩雷”該公司。
與之對應的是,聯合動力的銷售費用較高,尤其是業務招待費。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該公司歸屬于銷售費用的業務招待費分別約為423.41萬元、532.42萬元和1178.54萬元,其中2024年相較前一年飆升1倍。

據此粗略計算,聯合動力2024年平均每天花掉業務招待費3.2萬元。通常而言,業務招待費主要為公司進行業務洽談、商務接待、項目溝通等發生的餐飲招待費、活動紀念品、住宿交通費用及其他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動力還存在短期債務償還風險。截至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末,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65.30%、68.45%和73.24%,流動比率分別為1.21倍、1.22倍、1.16倍和1.12倍,資產負債率水平較高,流動比率較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偏低。
聯合動力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高度重視經營效率,不斷提升資產周轉速度。但是,若公司及主要客戶經營出現波動,特別是公司資金回籠出現短期困難時,公司可能產生一定的短期債務償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