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AI獨角獸”云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知聲”)通過港交所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的資料集(招股書),有望成為“港股AGI第一股”,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回望云知聲的“來時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據貝多財經了解,該公司早在2020年11月便啟動了A股IPO,但不到半年便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宣告A股上市之旅結束。此后,云知聲又分別在2023年6月、2024年3月和2025年3月向港交所遞表。

云知聲的資本之路之所以如此坎坷,一定程度上與其“增收不增利”的業績表現有關。該公司的收入雖然維持了穩健增長,但卻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近三年的累計凈虧損超12億元,且虧損額度大有持續擴大之勢。
透過最新發布的招股書,我們得以洞見云知聲的“一體兩面”——該公司既向市場展現出一家AI解決方案提供商獨有的成長性和創造力,同時由于其商業化道路處于初級階段,持續虧損、資產承壓等問題也無處遁形。
一、Atlas AI賦能技術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云知聲依靠語音起家,早在2012年成立初期,該公司就將深度學習引入到了智能交互領域,對外發布了基于云的語音識別服務,成為最早將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商業語音識別的公司之一。
云知聲于2016年戰略性地開始建立Atlas AI基礎設施,該設施專注于云知聲的智算集群,就高效機器學習工作動態調度強大算力,為其前沿AI模型的開發、優化和商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2017年Transformer及2018年BERT取得突破后不久,云知聲推出了首個基于BERT的大語言模型UniCore,作為其中央技術平臺云知大腦的初始核心算法模型,為各垂直行業領域的客戶賦能一系列AI解決方案。
2023年,云知聲推出了一個擁有600億個參數的自有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具有生成式多語言及多模態功能,通過動態推理及跨模態數據處理實現人機交互,在Atlas AI基礎設施的支持下,確保高效的模型訓練及部署。
經過多年積累,云知聲已具備多模態能力及大量動態,迭代不同應用場景的用戶交互,Atlas AI基礎設施、云知大腦和AI應用解決方案,分別作為基礎層、中央技術平臺層及應用層,共同構成該公司AI解決方案的技術棧。

云知聲在招股書中表示,其Atlas的智算集群目前擁有超過184 PFLOPS的計算能力,以及超過10PB的存儲容量,可高效動態地調度數千個GPU進行并行計算,且兩者均可在不中斷訓練任務的情況下進行擴展。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照2024年的收入計算,云知聲是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為0.6%;在中國生活AI解決方案排名第三、在醫療AI服務解決方案排名第四。

二、生活、醫療領域雙開花
目前,云知聲產品的主要應用場景可分為生活、醫療兩大領域。日常生活場景中,該公司能夠為管理服務提供商、金融機構、軟件等特定行業垂直領域包裝合適的AI引擎工具箱,亦為開發者和企業按需提供基于MaaS的AI服務。

截止2024年末,云知聲日常生活領域的客戶數量已達到411名,包括深圳地鐵20號線、廈門市健康步道、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等;來自單名客戶的平均收入也由2023年的148.77萬元增至2024年的180萬元,增幅約21.0%。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即“報告期”),云知聲來自日常生活領域的收入分別約為4.87億元、5.79億元和7.40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81.0%、79.6%和78.8%,為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醫療領域,云知聲構建了醫療解決方案的核心能力,包括數據接入、病歷全文書理解、知識圖譜構建和應用,為醫院提供病歷語音輸入、病歷質控、單一疾病質控、醫療保險支付管理等解決方案。

報告期同期,云知聲分別在醫療板塊實現收入1.13億元、1.48億元和1.99億元,占其總收入的18.9%、20.4%和21.2%。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共計為166家醫療領域的客戶服務,來自每名客戶的收入約為12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前申報科創板時,云知聲曾在招股書中援引灼識咨詢的數據,稱其在智慧醫療領域語音病歷錄入系統的市占率高達70%,但卻遭到了同行科大訊飛的質疑,后者從覆蓋數量、收入等層面列舉詳細數據,直指其“表述失實”。

彼時有分析稱,二者數據來源與統計口徑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無法判定準確與否。對于科大訊飛的“打假”,云知聲并沒有進行駁斥,但其最新招股書中再未提及其病例轉錄AI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僅稱該方案的準確率超98%。
三、虧損、負債問題高懸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云知聲分別實現總收入6.01億元、7.27億元和9.3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5.0%。另據最新招股書透露,根據其管理帳目,該公司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約25.0%。

但即便云知聲已經走通了商業化路徑,其利潤端卻始終處于虧損狀態,報告期內分別錄得凈虧損3.75億元、3.76億元和4.54億元,不僅三年內虧損超12億元,虧損金額還連年擴大,與持續增長的收入背道而馳。

而在非國際報告準則下,云知聲的經調整凈虧損由2022年的1.83億元減少25.4%至2023年的1.37億元,2024年則再度增至1.68億元。不過,該公司的經調整凈虧損率已由2022年的30.5%收窄至2024年的17.9%。

云知聲的凈負債持續走高,由2022年末的19.11億元一路飆升至2024年的27.53億元,主要是由于其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就新授予D3輪投資者的贖回權確認贖回負債,以及凈虧損的增加。

除此之外,云知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處于流出狀態,報告期內分別為-1.66億元、-2.84億元和-3.19億元。截至2024年末,云知聲在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腰斬至1.56億元,與其20億元的負債凈額相比堪稱螳臂擋車。

云知聲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導致其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仍處于擴張階段,需要持續投資研發。報告期同期,云知聲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87億、2.86億和3.70億元,在其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達到了47.8%、39.4%和39.4%。

為提高研發效率,云知聲主動將需要大量人力但對其AI產品及解決方案而言并非復雜或關鍵的研發活動進行了外包,由此在報告期內分別產生了1.47億元、1.44億元和2.10億元的第三方服務費,占其研發總費用的比例超過一半。

云知聲補充稱,其專注于模組化研發與技術,進一步提升低代碼/零代碼開發水平和效率的策略性投資已被證實行之有效。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根據技術及產品開發計劃及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及固定資產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