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財經
智能機器人賽道再度火熱之際,樂動機器人率先吹起了港股IPO號角。
據港交所文件公開披露,5月30日,樂動機器人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海通國際與國泰君安國際。

根據灼識咨詢的研究數據,以2024年營業收入計算,樂動機器人是全球最大的以視覺感知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機器人公司。同年,搭載公司的視覺感知技術的智能機器人數量超過6百萬臺,在同時具備設計及開發整機智能機器人能力的公司中位居首位。
此外,招股書信息還顯示,在技術及產品創新方面,樂動機器人不僅是擁有最全面智能機器人視覺感知技術產品的矩陣公司之一,而且也是少數自主掌握全鏈條核心技術的智能機器人公司之一。
在全球化布局上,目前樂動機器人覆蓋全球終端用戶所在的逾50個國家地區,累計服務全球超300家客戶,包括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務機器人公司中的七家,以及所有全球前五大商用服務機器人公司,全球擁有六個生產基地及運營中心,管理超過1.5萬平方米的工廠。

從以上角度來看,樂動機器人在前景廣闊的智能機器人賽道里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站位布局,該公司的確具備了一定競爭力。
然而,與不少典型的新興科技賽道初創公司相類似,樂動機器人商業變現能力依舊面臨考驗,近些年收入端雖保持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在逐年虧損,未能品嘗到盈利果實,同時毛利率也在走下坡路。
那么,眼下真的是樂動機器人沖刺IPO的合適時機嗎?而隨著智能機器人行業技術驅動與商業變現久久未能達到平衡下,以視覺感知智能機器人為主營業務的樂動機器人,又是否真的能等來一個春天呢?
一、深受眾多明星資本青睞,阿里巴巴CEO吳泳銘跟投
于2017年在深圳成立的樂動機器人,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資本寵兒”。
成立第二年,樂動機器人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隨后幾乎每年,該公司都會有新的融資。天眼查數據顯示,其最近一輪融資是2022年2月份發生的B輪融資。
需要注意的是,樂動機器人背后的資本,實力均不容小覷。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樂動機器人背后,除了有樂澄科技、華業天成、中金浦成等明星資本“撐腰”,還獲得了包括鵬遠昇、高新投福海、明時長風在內的諸多新興投資機構的青睞。
其中,2021年的戰略融資,由明時長風、鵬遠昇等四家投資機構領投。2022年的新一輪股權融資,更是由包括聯金創新、華業天成、共創卓信等在內的共計7家明星機構領投。

貝多財經發現,阿里巴巴CEO吳泳銘還持有樂動機器人的股份。招股書顯示,吳泳銘通過旗下圓璟鼎恒基金悄然入股,持有樂動機器人1.79%股權,成為重要財務投資者。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 “產業資本 + 科技巨頭” 的組合,被解讀為阿里在機器人賽道的戰略卡位,隨著智能機器人浪潮來襲,視覺感知技術將成為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核心入口。
當然,從整個智能機器人市場的大發展環境來看,阿里會押注樂動機器人,完全在情理之中。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8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69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3.6%,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至2029年的10058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2.2%,顯示出可觀的市場擴張潛質。

正如此前的打車大戰、社區團購大戰,互聯網巨頭向來不吝惜在風口行業的投入,加之樂動機器人有著全球龐大用戶基數,具備進一步擴張優勢,受到資本乃至巨頭青睞,也并不意外。
二、連年虧損下現金流吃緊,亟待募資“輸血”
不過,企業發展的走向,又并非巨頭所能決定。阿里的確看中了樂動機器人,但從當前的財務數據來看,樂動機器人卻并未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
一方面,成立八年,樂動機器人仍處在不斷虧損的狀態。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樂動機器人的總收入分別為2.34億元、2.77億元和 4.67億元。但同期,其凈虧損卻分別為0.73億元、0.68億元和0.56億元,呈現收窄趨勢。
另一方面,大規模擴張并未提升樂動機器人自身毛利率,反而還逐年下降。根據招股書披露,樂動機器人將持續優化生產能力并擴大產能,支持大規模出貨量,同時其還將實施多維度產能擴張戰略,通過優化生產基地布局全面提升生產交付能力。
這的確拉動了樂動機器人的營收,近三年復增長率約為 41.4%,但同時,與之對應的毛利率卻逐年承壓走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27.3%、25.7%和19.5%。可見,規模擴張不僅并未給樂動機器人的業績復蘇帶去正向影響,而且為搶占市場份額,該公司可能還存在著以降價換銷量的現象,毛利率逐年下降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此外,樂動機器人當前賬上的現金流也并不充裕,抗風險能力較低。截至2024年末,樂動機器人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0.47億元。對于一家一年要虧損超0.5億的公司而言,這筆現金儲備顯然捉襟見肘。
正常來講,智能機器人賽道其實是有一定盈利空間的,樂動機器人近些年凈虧損呈現收窄趨勢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礙了該公司盈利步伐?細究之下,問題可能出在了銷售成本上。
據了解,樂動機器人開展業務主要包括視覺感知產品(傳感器、算法模組)、割草機器人,以及銷售零部件及耗材。其中,視覺感知產品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報告期內該業務營收比重分別為97.8%、99.1%和94%。
但賺錢的這部分業務,恰恰也是最“耗錢”的。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樂動機器人銷售成本分別為1.7億元、2.05億元、3.76億元,呈現逐年上漲態勢,而交付視覺感知產品所產生的成本占據了“大頭”,當期占總成本的比例分別高達97.4%、98.9%及94.9%。

對此,樂動機器人在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是:“公司各主要業務線的銷售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期間該等產品交付量的變化所影響。”
換句話說,樂動機器人并未能逃脫銷售成本攀升的考驗,交付量提升雖然換來了營收的增長,但同時也拉長了盈利的戰線。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虧損現狀在短期內可能很難扭轉。樂動機器人在招股書中表示,成本超支可能是由于材料、勞動力成本的意外增加,也可能是我們預料之外的技術開發挑戰,該等都可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壓力。而任何成本估計不足、延誤或其他導致成本超支的情況都可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業務運營及財務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從這個角度而言,此時沖擊IPO,對樂動機器人并非是“水到渠成”,更像是“舍命一搏”,樂動機器人能否抓住此次機遇上演“逆襲”戲碼,才是更值得市場關注的。
三、重銷售、輕研發,第二增長極新挑戰已至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機器人賽道上下游逐漸細分,客戶間的消費需求不斷變化,對于各項業務的創新力也更加重視,相關企業在迭代更新產品、提升用戶體驗時,研發投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而且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壓艙石,更是港股市場非常看重的一大方面,是決定一家科創企業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考核標準之一。換言之,但凡對研發投入較大,且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的科技公司,港股市場均歡迎接納。
但我們發現,近年來樂動機器人的研發費用開支卻在逐年下降,反而對銷售費用投入在不斷提升。根據招股書數據,樂動機器人在2022至2024年的研發支出分別為0.97億元、0.96億元、0.95億元,分別占同年收入的41.4%、34.7%、20.3%;而同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則分別為0.14億元、0.21億元及0.31億元,所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9%、7.7%、6.7%。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樂動機器人近三年對研發投入有所縮減,但其前期積累起來的技術壁壘還是很強的,要知道在機器人激光雷達、點激光技術移動及領先的AI空間感知算法等領域,樂動機器人擁有很多技術專利。
據招股書披露,在樂動機器人600余項專利中,有300余項為核心發明專利,覆蓋機器人定位、導航、避障等關鍵環節。而且其還憑借在國內市場的252項專利與24項軟件著作權構,初步筑起了技術護城河,覆蓋機器人運動控制、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等關鍵技術領域。
隨著樂動機器人技術護城河越拓越寬,其野心也不滿于此,開始一手培育起第二增長極—智能割草機器人板塊,值得我們深入觀察。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4年,智能割草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中滲透率不到2.0%,具有巨大增長潛力。而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全球智能割草機器人的出貨量及滲透率將迎來顯著增長,預計2029年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滲透率將超過17.0%,潛在市場空間超3000億元。

對此,樂動機器人在招股書中這樣寫到:“公司已切入并計劃將持續全面提升智能割草機器人這一具備巨大增長潛質的領域,同時也將持續提高割草機器人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致力于解決全球割草機器人行業中供給端普遍出現的現有產品創新力不足、環境感知水平難以匹配復雜的室外作業環境及作業效率低下、產品性價比低等痛點。”
在技術實力較強和市場擴容空間敞口持續向上的雙重賦能下,樂動機器人的確在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上“狂飆”。其研發推出市場的第一代智能割草機器人已于2024年實現量產,當年銷量突破1萬臺。截至2025年5月23日,該公司割草機器人的總銷量已超過1.5萬臺。
此外,樂動機器人的第二代智能割草機器人在今年也已經實現量產,該產品融合了AI大模型的場景識別與邊界檢測算法,顯著提升了場景適應性及環境感知水平。
不過,從其智能割草機器人目前的收入情況來看,雖然增長潛力較大,但還遠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還不能扛起進一步發展的大旗。數據顯示,2024年樂動智能割草機器人業務僅實現0.23億元收入,所占當期總營收的比重也僅有5%。
與此同時,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中的玩家多且雜,樂動機器人所面對的競爭壓力不小。如前文所述,智能割草機器人市場規模的確在不斷擴大,但這既是機遇亦是挑戰。當入局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也會同步加劇。
樂動機器人雖然有一定技術實力,卻不得不提防其他巨頭的后進之勢。譬如九號公司、庫犸動力、科沃斯等。其中,作為歐洲市場的熱銷產品,科沃斯GOAT系列割草機器人在2024年收入翻倍。近日庫犸科技與速騰聚創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兩家科技企業將共同開發基于車規級全固態技術的高端割草機器人激光雷達解決方案,首批訂單約定三年內合作120萬臺,創下行業新紀錄。
總的來看,樂動機器人近期啟動的IPO背后,揭示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融合領域當前的繁榮景象與潛在挑戰。一方面,樂動機器人自主研發的視覺感知系統已贏得全球超過300家行業客戶的信賴,智能割草機器人產品線也展現出較強的市場擴張潛力。
另一方面,當前市場競爭已演變為資本驅動的價格戰,企業普遍陷入"技術投入高企-盈利周期漫長"的顯性循環中,樂動機器人連續數個財年交出的虧損業績,恰是整個賽道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的具體寫照。
因此,未來如何將技術領先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成為樂動機器人乃至該賽道中所有參與者,必須要破解的生存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