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威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 SZ:300750)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的資料集(即招股書),美銀、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際、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UBS為其聯席保薦人。

另有市場消息稱,寧德時代已開始預路演,評估投資者對其香港上市的認購意向。該公司的籌資規模預計將超過50億美元(約合390億港元),有希望成為繼2021年快手(01024.HK)上市以來港股最大規模的IPO項目。
無論從哪個維度看,計劃以“A+H”的形式進行雙資本平臺運作的寧德時代全球化戰略布局潛力無限,業內也多對該公司的二次上市持樂觀態度。但與此同時,2024年收入的下滑與資產負債率的走高,正拷問著寧德時代的業績成長性。
此外,在債務泥潭中掙扎的哪吒汽車于近日宣布與134家核心供應商達成總計超20億元債轉股協議,作為該品牌供應商的寧德時代便赫然在列?!安壤住蹦倪钙嚕驅閷幍聲r代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一、領跑鋰電池領域,2024年營收首降
寧德時代在招股書中介紹稱,該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以推動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并通過電動化和智能化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
在鋰電池領域深耕多年的寧德時代,具備了高效研發能力,已形成全面、先進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可應用于乘用車、商用車、表前儲能、表后儲能等領域,以及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等新興應用場景。

截至2024年末,寧德時代已經在全球設立6大研發中心、13大電池生產制造基地,服務網點遍布64個國家和地區,與眾多國內外主流車企、儲能系統集成商、儲能項目開發商或運營商等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根據高工產研發布的行業報告,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市占率已連續8年蟬聯全球第一,2024年的市占率約37.9%。截止同期末,寧德時代已實現動力電池累計裝車超1700萬輛,全球平均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裝載寧德時代的電池。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收入占比分別為72.0%、71.2%和69.9%,是寧德時代當之無愧的拳頭業務;該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儲能電池業務的發展態勢也可圈可點,占比在2024年上升到了15.8%的新高。
截至2024年末,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系統業務在全球應用超過1700個項目;按照全球儲能電池的出貨量計,寧德時代已連續4年穩坐全球第一的寶座,2024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36.5%,持續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但需要指出的是,寧德時代上述兩項業務的收入規模均在2024年出現了回落,其中動力電池系統的收入由2023年的2852.53億元降至2530.41億元,降幅約為11.3%;儲能電池系統的收入也同比下滑4.4%至572.90億元。

受此影響,寧德時代的總收入在實現22.0%的同比增長,并于2023年突破4000億大關至4009.17億元后不久,便下滑9.7%至2024年的3620.13億元,這也是寧德時代自A股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單年總營收下滑。
二、價格戰拉低規模,負債率居高不下
寧德時代解釋稱,該公司2024年的動力電池系統與儲能電池系統的銷售量實際均有增長。結合其A股披露的年報可知,其動力電池系統銷量381GWh,同比增長18.9%;儲能電池系統銷量93GWh,同比增長34.3%。
但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下降,電池生產成本也隨之走低,業內價格競爭愈發激烈。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調查報告,2024年全球鋰電池組的均價已經降到了115美元/千瓦時的歷史低點,較2023年直接下滑了約20%。
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持續不斷的“價格戰”壓力下,位居行業頭部的寧德時代也難以獨善其身。該公司將相關產品的銷售均價進行了下調,最終銷量的增長沒能轉化為收入的上升,反而拖累了該公司的業績表現。
不過,寧德時代的利潤端依舊維持了穩定增長,凈利潤由2022年的334.57億元增至2023年的473.42億元,并進一步增長16.8%至2024年的552.29億元;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17.6%增長6.8個百分點至2024年的24.4%。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尤為重視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按照地域進行劃分可知,寧德時代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來自海外的銷售收入分別為769.23億元、1309.92億元和1103.36億元,占比自2023年來便穩定在三成以上。

為順應全球客戶需求,寧德時代正不斷加快海外產能擴張的腳步,目前其已在德國圖林根建成電池生產基地,并積極推進匈牙利工廠、StellantisN.V.合資的西班牙工廠以及印尼電池產業鏈項目的建設或籌建。
毫無疑問,寧德時代的海外建廠及運營需大量歐元、美元等外匯儲備,但該公司截至2024年末的美元外幣余額為132.57億美元,歐元外幣余額為16.16億歐元,對于需要巨額成本的海外生產基地項目建設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

另需注意的是,寧德時代截至2024年末的總資產為7866.58億元,總負債為5132.02億元。據此計算,該公司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已高達65.24%,且長期處于60%以上的較高水平。

就這個維度來看,寧德時代選擇在這一時間段沖擊港股市場,不僅是為了幫助其儲備外匯資金、推進海外項目建設,也有出于緩解負債居高不下問題的考量。
三、合作方債務“暴雷”,債轉股前景未明
事實上,寧德時代面臨的資金風險遠不止于此。
就在寧德時代通過港股聆訊的一個月前,哪吒汽車宣布與134家核心供應商達成超20億元債轉股協議,在其發布的化債融資倡議簽署單位中,便有著供應商寧德時代的名字。

而兩年前,寧德時代與哪吒汽車曾簽署橫跨2025年至2034年的十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哪吒汽車將寧德時代作為汽車動力電池首選合作伙伴,寧德時代則為哪吒汽車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品和服務保障。
另據天眼查信息,寧德時代于2021年11月參與了哪吒汽車的D2輪融資。其中,寧德時代通過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后者約3.06%的股份。也就是說,二者不僅在業務上有合作,在股權上也存在關聯。

而自哪吒汽車2024年10月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以來,供應商斷供、原有工廠停產、新工廠被迫關閉等危機便接踵而至,該公司流動負債一度超出流動資產近20億元。同時,哪吒汽車的創始人、法定代表人方運舟也屢次被限制高消費。
面對國內的經營困局,哪吒汽車將重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海外市場之上。該公司于3月宣布其獲得與泰國金融機構1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21.5億元)授信,計劃于7月啟動本地化生產,同時推動與部分供應商的債轉股協議。
其中,哪吒汽車計劃將供應商70%的債權將轉化為其母公司合眾汽車層面的股權,剩余30%的債權則將作為無息留債以現金方式分期清償;債權平均分為15期,2025年5月開始按每月1期的支付進度進行清償。
不過對于大多數供應商而言,比起積極承擔與哪吒汽車“同舟共濟”的責任,同意債轉股協議更像是權衡利弊后的無奈之舉。畢竟,哪吒汽車手中的現金資產顯然難以償還現有債務,若遭到破產清算,供應商的貨款大概率將血本無歸。
就哪吒汽車目前的市場表現而言,其能否順利“翻身”還需要時間考量。此前便有媒體報道稱,盡管哪吒汽車在泰國的銷量排名前三,但當地工廠產能利用率僅38%,且授信資金被限定用于東南亞供應鏈建設,無法直接輸血國內。
不難想象,一旦哪吒汽車未能通過東南亞市場重整旗鼓,“踩雷”哪吒汽車的供應商兼股東寧德時代便會成為被殃及的池魚,不僅將出現產業鏈生態的動蕩,還會面臨更為嚴峻的經營與財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