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深圳嘉立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立創”)就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沖刺上市,嘉立創原計劃募資66.7億元。而2024年更新的招股書則調整為42億元。
不難發現,嘉立創的募資金額縮減了24.7億元,縮水比例約為37%,對應多個募投項目金額下調。其中,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升級項目縮減9億元,高多層印制線路板產線建設項目縮減8億元,降幅分別約為65%、40%,江蘇PCBA智能產線建設項目更是被刪除。
相比之下,嘉立創則多次大手筆分紅。其中,2021年、2022年分別進行現金分紅2.7億元、4.0億元。而嘉立創2022年的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5.73億元和4.73億元。從這個角度而言,該公司可謂是“清倉式”分紅。
對于此類行為,前不久發布的“國九條”指出,將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其中強調,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全面完善減持規則體系,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
同時,證監會于今年3月15日公布的《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明確,嚴密關注擬上市企業是否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嚴防嚴查,并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證監會主席吳清于204年3月6日在回答提問時表示,要嚴把入口關。企業IPO(上市)絕對不能以圈錢為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審核注冊各個環節都要依法依規、嚴之又嚴,督促發行人準確完整披露信息,把造假者擋在資本市場門外。
事實上,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在首輪問詢函中要求嘉立創說明現金分紅的必要性、合理性,對發行人財務狀況、生產運營的影響,資金流向及用途,以及說明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合理性等。
對于2021年分紅2.7億元,嘉立創稱是為了充實發行人(即“嘉立創”)注冊資本而解決全體股東向公司同比例增資所需資金問題。現金分紅后,股東以分紅稅后所得金額向該公司增資21444.58萬元,該公司注冊資本增至3億元。
2022年8月,嘉立創則稱,主要是考慮到滿足內外部小股東訴求,保持公司利潤分配政策的連貫性等因素。其一,嘉立創于2021年以換股方式向立創電子原股東收購立創電子100%股權,致使股東承擔約1.03億元稅負。
其二,嘉立創于2021年獲得外部投資人合計5.76億元現金投資,除因增資進行分紅外,外部投資人自入股公司以來未獲取任何股東回報。鑒于上市安排具有一定不確定性,該公司通過現金分紅滿足外部投資人獲取投資回報的訴求。
截至 2022 年末,嘉立創的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合計18.28億元。嘉立創方面認為,該公司分紅后的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足以覆蓋未來三年營運資金需求,因此,本次分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運營。
據嘉立創披露,該公司2022年分紅的4億元中,作為董事長的丁會獲得現金分紅2909.09萬元,董事、總經理袁江濤獲得約1.36億元,董事、副總經理丁會響獲得2909.09萬元,丁會、丁會響控制的深圳中信華獲得約1.56億元。
其中,丁會、袁江濤和丁會響已簽訂《關于共同控制深圳市嘉立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保持一致行動的協議》,三人為嘉立創的共同實際控制人,合計直接和間接持有嘉立創87.47%的股份。
據招股書介紹,丁會、丁會響為兄弟關系,而袁江濤為嘉立創的創始股東。2006年11月,袁江濤出資10萬元設立嘉立創的前身——嘉立創有限,并實現100%控股。2012年12月,丁會響對該公司增資60萬元,袁江濤增資30萬元。
隨著此次增資,丁會響成為嘉立創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0%,袁江濤的持股比例降至40%。而2013年5月,丁會響將所持股權的30%轉讓給了其哥哥丁會。至此,丁會、丁會響、袁江濤“三人組”成行。
本次上市前,丁會、丁會響均分別直接持有嘉立創7.10%的股份,通過深圳中信華間接持有嘉立創19.02%的股份,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持有嘉立創0.12%的股份,合計直接和間接持股26.25%,二人合計約為52.50%。
相比之下,袁江濤對嘉立創的直接持股比例為33.19%,通過昇恒投資間接持有該公司1.64%的股份,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持有嘉立創0.16%的股份,合計直接和間接持有嘉立創34.99%的股份。
招股書顯示,嘉立創是一家電子產業一站式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嘉立創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提供覆蓋 EDA/CAM 工業軟件、印制電路板制造、電子元器件購銷、電子裝聯等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年交付訂單量超千萬筆。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嘉立創的營收分別約為59.55億元、63.87億元和67.48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7.64億元、5.73億元和7.3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5.44億元、4.73億元和6.63億元。
按產品類型來看,嘉立創的收入主要由PCB貢獻。報告期內,該公司的PCB收入分別約為29.20億元、26.00億元和29.27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35%、41.77%和44.79%。
毫不客氣地說,PCB為嘉立創的核心收入來源之一,但該產品的售價卻不斷下滑。報告期內,該公司的PCB平均單價分別為453.46元/平方米、416.04元/平方米和408.22元/平方米,銷售數量分別為643.91萬平方米、624.93萬平方米和717.12萬平方米。
不過,嘉立創的PCB產能利用率卻并不高。報告期內,該公司的PCB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0.99%、75.7%和76.57%,整體呈下滑態勢。對此,嘉立創歸因于PCB中大批量訂單相對不飽和等原因,導致公司部分機器設備出現產能利用率未達預期或閑置的情形。
不難發現,嘉立創的產能在持續增加,但卻遠未滿產,其中2023年的產量還不及2021年的產能。報告期內,PCB的產能分別為799.72萬平方米、826.15萬平方米和936.90萬平方米,產量分別為647.70萬平方米、625.38萬平方米和717.3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