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龍頭企業失去了創新能力,或者其科技升級到達天花板之后,便會成為巴菲特老爺子的潛在重倉股選項。”這是筆者在近日巴菲特買進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臺積電ADR新聞之下,刷到的一條評論。
沒錯,當摩爾定律放緩,晶圓上的晶體管數量無法再呈現指數級增加,3nm制程就會成為臺積電的極限,也會導致其從一家科技公司變為制造業公司;同樣,另一個巴菲特的重倉股蘋果公司,也在每一代Iphone只對攝像頭數量及顯示屏細節進行改變,處理器速度卻“擠牙膏”的情況下,變成了股神眼中的消費股。對于巴老爺子來說,雖然更青睞穩定自由現金流,但科技公司創新達到天花板后,估值體系的下移自然不是公司本身希望看到的。
所以,與其說科技成長這個詞兒形容的是“股性”,不如說是一個行業或者公司的“發展階段”,當4G的滲透率超過70%之后,它便從通信技術的創新變成了公用事業,新能源車后續也可能如此。所以,科技必須要出現在一個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的行業,并且不斷出現新的技術來滿足行業的發展。
或許,科技與金融業的相伴,是筆者見過最長情的告白。
01 金融SaaS,相濡銀行數智化
從2006年金融信息化轉型開始算起,今年已經是科技與金融業相伴的第17個年頭。2016年至今,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金融業正通過新的科技改變金融信息采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的過程等,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
順應潮流,金融SaaS這種以隱私計算作為信息基礎保障、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作為主要技術來源、以開發技術——獲客——留存——持續付費為商業流程的第三方信息服務模式,成為了金融業科技轉型升級、完成數智化進階的重要選擇。金融SaaS不僅以最初的金融信息化作為底座,同時將科技升級涵蓋到了金融的相關業態,成為了科技與金融業相伴的又一個里程碑。
根據券商報告測算,整體金融科技的市場空間將在2024年超過2500億元,2019-2024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8.2%。其中,第三方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市占率預計在2024年達到16.8%,垂直型金融SaaS公司將成為主力軍。
回到文章最開頭的思考:為什么巴菲特老爺子重倉美國銀行股,但從來不碰金融科技和金融SaaS呢?因為科技創新還在繼續唄!
02 鏈接金融業的紐扣,百融云創科技的走秀
既然金融SaaS將成為科技賦能金融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那龍頭公司自然是主要研究對象。于是在搜索引擎及股票資訊均排名前列的百融云-W(6608.HK),自然是被業內熟知且重點研究的對象。
翻看百融云創的公告,這家垂直型金融SaaS公司的商業模式清晰可見: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可以通過百融云創提供的API接口,在無需購置基礎設施、支出人力的情況下,直接使用百融云創的SaaS服務。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全部依托于公司自研的AI技術平臺,分別是智能分析與運營服務、精準營銷服務、保險分銷服務。
百融云創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也是真金白銀。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投入研發金額已達12億元,累計獲得專利及軟件著作權數超過180項。三季度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專利涉及智能語音、聯邦學習建模、機器學習模型及智能營銷策略等;新增軟件著作權涉及智能營銷中臺、營銷策略引擎系統、模型開發平臺軟件、反欺詐關系圖譜-SmartGraph、智能決策系統軟件等。均將為金融業數智化轉型持續賦能。
作為將科技當作第一生產力的金融SaaS龍頭公司,百融云創的業績自然也領先于整個港股SaaS板塊。此前,公司發布的第三季未經審核營運摘要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87億元,同比增長25%,公司第一大業務——“智能分析與運營”的各項核心客戶相關指標均創新高。其中,核心客戶數達到180家,同比增幅13%;核心客戶留存率達到95%,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的核心客戶平均收入為325萬元,同比增幅達到26%,足以體現百融云創API產品的易疊加與強用戶黏性。
報告期內,百融云創已經正式加入華為鯤鵬展翅伙伴計劃,其決策引擎已經成功完成了鯤鵬920處理器、openEuler 20.03操作系統的兼容適配認證,在金融信創領域拔得頭籌。
結束語
每一次科技浪潮,都將會成就一批企業、一批投資人,與其抱怨時代的車輪轉動太快,不如加入坐席。百融云創似乎也在不斷發聲:“記得要在每一次科技變遷中,讓自己成為始終受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