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紐交所上市公司諾亞財富(NYSE:NOAH,簡稱“諾亞”)以“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主體在港交所提交了聆訊后資料集(招股書)。這意味著,諾亞財富將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前不久,諾亞財富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7.9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2.25億元的下降35.0%;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3.05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54億元下降32.8%。
截至2022年3月31日,諾亞財富的注冊客戶總數為415082,同比增長8.1%。2022年第一季度,諾亞財富的活躍客戶(不包括僅限共同基金的客戶)總數為2818人,同比下降55.3%;包括僅限共同基金交易的客戶數量為14970人,同比下降46.2%。
2022年第一季度,諾亞財富發行的投資產品總價值為150億元,同比下降44.6%。對此,諾亞財富稱,主要是由于私人二級產品、私人股本產品和共同基金產品分別下降68.7%、33.2%和17.8%。
諾亞財富在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稱,按2021年總收入計,該公司是中國第八大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獨立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專注于為高淨值及超高淨值投資者提供服務。
諾亞財富稱,通過1300多名理財師組成的全球網絡,該公司于2021年向42,764名客戶分銷了人民幣972億元(153億美元)的投資產品,客戶數較2020年的34,213名增長25.0%,截至2021年12月31日,資產管理規模達人民幣1560億元(245億美元)。
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諾亞財富的總收入以12.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據介紹,其于中國內地的84個城市以及于香港、臺灣、紐約、硅谷及新加坡開展業務,其中2021年國內及海外業務分別占總收入的76.6%及23.4%。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諾亞財富的總收入分別為34.13億元、33.25億元和43.27億元,凈收入分別為33.92億元、33.06億元和42.93億元;凈利潤8.64億元、-7.44億元和13.06億元,股東應占凈利潤分別為8.29億元、-7.45億元和13.14億元。
于往績記錄期,諾亞財富的總收入由2019年的34.13億元減少2.6%至2020年的33.25億元,諾亞財富解釋稱,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的負面影響所致,但其總收入進一步增加30.1%至2021年的43.27億元。
諾亞財富在招股書中稱,其凈利潤(損失)波動主要歸因于與承興事件有關的和解費用開支人民幣18.29億元而使2020年產生其他開支。就其他業務而言,其于2020年產生營業損失1880萬元,而2019年則錄得經營所得收益8590萬元。
于2021年,諾亞財富其他業務的營業損失進一步增加至2.08億元(3260萬美元),主要是信用損失撥備增加人民幣8910萬元(1400萬美元),銷售以及一般及行政開支增加;其他經營開支增加,其于2021年購買新總部物業導致折舊開支增加5380萬元。
按收入分部來看,諾亞財富的收入主要包括三個板塊,分別為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其他業務。報告期內,其來自財富管理業務的收入分別為23.30億元、23.80億元和32.12億元,整體保持增長態勢。
同期,諾亞財富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分別為7.88億元、8.80億元和10.46億元,同樣保持增長態勢。相比之下,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2.96億元、6520萬元和6820萬元(1070萬美元),下滑明顯。
諾亞財富解釋稱,主要因為該公司策略性地轉變業務重心于核心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務。報告期內,諾亞財富的財富管理業務營業利潤收入率分別為18.9%、34.5%和28.8%,資產管理業務分別為49.9%、52.5%和52.5%,其他業務則分別為29.7%、-29.4%和-366.3%。
公開信息顯示,諾亞財富于2010年11月1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至今已11年有余。2019年,諾亞財富曾踩雷“承興案”,并在2020年8月宣布和承興案投資者的和解協議,相關的一次性和解費用金額為18.29億元。
此后,承興案事件還曾一度陷入“羅生門”。最終,諾亞財富對該案的相關損失進行了兌付。正是如此,諾亞財富在2020年全年產生大額虧損,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錄得凈虧損近16億元。
根據官方(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通報,檢察院指控,“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被告人羅靜、羅嵐在經營“承興”系公司過程中,利用與知名公司的業務合作背景,親自或指使梁志斌等8名被告人,通過私刻其他公司印章、偽造購銷合同等方式,虛構應收賬款,與被害單位簽訂應收賬款轉讓及回購協議等合同,并假冒其他公司員工身份,截留并偽造應收賬款債權確認文書,截至案發,造成被害單位經濟損失共計80余億元。”
據通報,2016年9月起,在“承興系”公司騙取被害單位融資款過程中,為擴大融資規模、加快融資業務辦理進度,經羅靜批準,羅嵐多次向業務相對方有關工作人員行賄港幣共計300余萬元。
對于諾亞財富踩雷一事,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業界專業導師譚浩俊曾點評稱,諾亞(財富)作為一家財富管理機構,旗下項目規模龐大,內容復雜,范圍甚廣。鑒于投資越多,風險越大,這種情況下,踩雷恐難免。
譚浩俊還表示,諾亞旗下項目諸多,決定了需要很多相對應的項目管理人。而后者判斷事物、操作項目,以及預期、把控風險的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自身,乃至諾亞財富管理水平的高低。如若不然,就會帶來更大的踩雷概率。
據媒體報道,諾亞財富方面則認為,諾亞財富自成立以來,截至2020年半年報,總計為客戶配置資產7313億元,其中總風險產品規模為53.25億元,占比不超過0.8%,并稱“針對風險資產的處置需‘以時間換空間’。懇請投資者與媒體,給予冷靜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