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11日,公安部公布五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5種詐騙類型發案占比近80%,成為最為突出的5大高發類案。對此,為助力防范打擊假冒金融類App電信詐騙,提升公眾反詐意識和技能,360數科反詐實驗室提醒廣大群眾加強防范,并支招三大防騙錦囊:認準官方正規渠道下載App;不隨意點擊和掃描不明網址和二維碼;遇到要求轉賬及提供驗證碼等與資金有關行為一律說不。
當前,虛假網絡貸款詐騙形式多樣,詐騙分子通過網絡媒體、電話、短信、社交軟件等發布辦理貸款、信用卡、提額套現等廣告信息,打著“無抵押”“免征信”“無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費提額套現”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驗資、交稅等為由,或以檢驗還貸能力、調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為借口,誘騙具有貸款需求或曾辦理貸款業務的受害人轉賬匯款,甚至騙取受害人銀行賬戶和密碼等信息直接轉賬、消費,從而實施詐騙。
在此類型詐騙中,假冒App成為上演李鬼冒充李逵戲法的障眼法工具。詐騙分子通常會炮制仿造正規大品牌App,假冒正規平臺客服,以提升額度、許諾借款為由,誘導受害人下載假冒App,再以對方信用資質低、銀行卡遭凍結等原因索取工本費、解凍費、保證金等莫須有的費用,此類騙局近期還衍生出提高貸款額度、承諾所交費用全額退回的新話術。
360數科反詐專家指出,假冒金融App詐騙背后涉及一條完整的黑灰產業鏈,黑產團伙仿制的App為躲避平臺商審核,往往選擇在非法網站、域名等非正規的第三方平臺進行分發。此類分發站相比傳統應用商店或軟件下載站,無需審核,自動創建短鏈接和二維碼即可下載安裝,操作簡單可復制,為電信詐騙蔓延提供廉價的“溫床”。同時,此類App往往也存在竊取用戶個人隱私信息的風險,亟需打擊治理。
假冒App不僅給用戶帶來財產損失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也對正規品牌帶來傷害。2020年以來,360數科便開展打擊假冒App專項治理行動,聯合警方與行業共同打擊,通過技術溯源和上報阻斷以及全平臺防詐教育,全鏈路、全平臺嚴打假冒360借條App詐騙。僅2020年上半年,360數科向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和合作安全機構上報阻斷仿冒360借條APP鏈接數達3147條,平均每月上報阻斷仿冒鏈接數525條,最快4小時內封停。2021年7-10月期間,發現并上報阻斷假冒網址220余個、假冒App4400余個。
在警企聯合打擊封堵下,假冒360借條的黑產勢力得到有效遏制,360數科還在全平臺開展用戶安全教育,提升用戶防范意識和技能,形成宣傳、教育、防范、打擊相結合的齊抓共管治理系統。并在反詐分析工作中溯源研究,持續監測網絡黑產態勢,相繼發布黑灰產分發平臺分析、黑灰產數據流轉分析等報告,為行業打擊金融網絡電信詐騙、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提供研究支撐。
當前,在公安機關和各方機構的共同打擊下,電信詐騙犯罪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治理根除之路依舊任重道遠,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群防群治。360數科也提醒廣大群眾一定擦亮雙眼,認準正規應用商店下載App,不隨意點擊短信網址,不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遇到和錢有關的事情一定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