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諾亞財富(NYSE:NOAH)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諾亞財富的營收繼續保持增長,而凈利潤規模則同比出現下滑,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財報發布后,諾亞財富于美股市場開盤后大跌,盤中一度報36.65美元/股。截至目前,諾亞財富的股價暫報37.39美元/股,跌幅達到15.16%,對應的總市值為22.84億美元。
根據財報,諾亞財富2021年第三季度的凈收入為人民幣9.09億元 (約合1.41億美元),同比增長5.8%;歸屬諾亞財富股東的凈利潤為2.73億元 (約合4240萬美元),同比下降4.3%。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2021年第三季度,諾亞財富歸屬本公司凈利潤為2.82億元(約合4410萬美元),同比下降4.2%,環比(較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15.7%。
截至2021年9月30日,諾亞財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8.30億元 (合4.39億美元),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為26.86億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為45.97億元。
貝多財經梳理發現,諾亞財富在2021年以來的營收規模已然大幅下滑,營收增長率亦是如此。此前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諾亞財富的營收分別為12.25億元、8.99億元,對應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64.1%、20.3%。
而在2021年第三季度,諾亞財富的營收增速百分比則降至個位數,即較2020年同期增長5.8%。伴隨著營收規模和增速下滑,諾亞財富的凈利潤規模、增速也是一樣。
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諾亞財富的凈利潤分別為4.54億元、3.06億元和2.82億元,逐步遞減。展望全年,諾亞財富稱,預計2021年全年非GAAP下的凈利潤為12至13億元,而2020年度則為11.3億元。
數據顯示,諾亞財富2020財年全年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7.45億元,同比下降189.88%;營收33.06億元,同比下降2.54%。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營收9.53億元,同比下降20.91%;凈利潤-15.74億元,同比下降1630.75%。
公開信息顯示,諾亞財富于2010年11月10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至今已有11年。2019年,諾亞財富曾踩雷“承興案”,并在2020年8月宣布和承興案投資者的和解協議,相關的一次性和解費用金額為18.29億元。
此前,諾亞財富旗下歌斐資產通過對外募資,成立數只年化收益率7%左右的專項私募產品,為承興國際創始人羅靜控制的承興系公司提供了合計34億元的債權供應鏈融資。
彼時,諾亞財富董事長汪靜波在內部信中表示,該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向承興國際相關方,就其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之間的應收賬款債權提供供應鏈融資。
此后,承興案事件還曾一度陷入“羅生門”。最終,諾亞財富對該案的相關損失進行了兌付。正是如此,諾亞財富在2020年全年產生大額虧損,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錄得凈虧損近16億元。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業界專業導師譚浩俊認為,諾亞作為一家財富管理機構,旗下項目規模龐大,內容復雜,范圍甚廣。鑒于投資越多,風險越大,這種情況下,踩雷恐難免。
另一方面,項目管理人在判斷事物、操作項目,以及預期、把控風險的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自身,乃至諾亞財富管理水平的高低。如若不然,就會帶來更大的踩雷概率。
根據官方(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通報,檢察院指控,“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被告人羅靜、羅嵐在經營“承興”系公司過程中,利用與知名公司的業務合作背景,親自或指使梁志斌等8名被告人,通過私刻其他公司印章、偽造購銷合同等方式,虛構應收賬款,與被害單位簽訂應收賬款轉讓及回購協議等合同,并假冒其他公司員工身份,截留并偽造應收賬款債權確認文書,截至案發,造成被害單位經濟損失共計80余億元。”
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諾亞財富踩雷屬實,且暴露了其在風險把控方面的短板。無論如何,諾亞財富都應當以此為戒,將風控落到實處,為客戶負責,為股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