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世界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病毒溯源政治化”加劇“逆全球化”浪潮,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經濟分化加劇,主要經濟體相繼步入高震蕩低增長模式,全球貨幣超發、低利率、低增速以及高通貨膨脹風險接連涌現,全球債務水平突破新高,債務違約風險加大,“黑天鵝”事件頻出。
作為當前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承載著引領全球經濟穩步復蘇、穩中向好的重任。面對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大環境,資產配置格局迷霧重重,荊棘與鮮花并存。
10月12日,恒昌在京舉辦“智慧財富 洞見未來”——《宏觀經濟分析及全球資產配置策略指引》暨2021下半年疫情常態化后展望(下簡稱:《指引》)發布會,以期厘清當前主要經濟體發展脈絡,把握市場運行趨勢,幫助廣大投資者打開資產配置視野,鎖定價值投資黃金賽道。
發布會現場,恒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發表“擁抱變化 創造無限可能”主題致辭,就經濟格局的判斷和應對做了分享。秦洪濤表示,全球經濟格局進入大重構時代,中國崛起是這一大時代的底色,企業應當積極擁抱變化,創造無限可能。同時強調,恒昌長期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發展,長期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加速融合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長期堅定看好以消費雙循環、科技中國、健康中國、綠色中國等為基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的中國崛起概念。
恒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發表致辭
隨后,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在“2021中國經濟格局重大變化”主題演講中,對未來5-10年的中國經濟和金融做出幾大預測,包括產業結構將發生深刻重組,科技創新類企業將獲得更好發展機遇,以及“硬科技”、“低碳”是未來產業和金融的投資亮點賽道等。李稻葵還強調,在財富管理領域,不僅要關注短期波動,更要關注經濟大勢變化,保持定力,著眼長遠。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值得關注的是,恒昌在本次大會上現場授予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跨境金融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宗良博士“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學術顧問”榮譽聘書。宗良博士現場代表恒昌資深專家智囊團的一員就《指引》做了客觀并詳盡的解讀。
秦洪濤為宗良博士頒發“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學術顧問”榮譽聘書
恒昌資產配置策略指引重磅發布
《指引》首先回顧了2021年上半年全球宏觀經濟、資本市場的表現;隨后,對2021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形勢進行展望;最后,就“后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做出深入分析和指導建議。《指引》認為,全球資本市場波動性大幅上升,未來投資更具挑戰性,廣大投資者應靈活控制債券倉位,擇機配置股票資產。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應重點聚焦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三大黃金賽道。
宗良博士現場解讀《指引》
正如宗良博士在序言中所述,《指引》專業度高,案例詳實,集理論研究和實戰指引于一體,既打開了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宏觀視野,又為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提供了極佳參考。
穩中向好,中國經濟復蘇引領全球
盡管新冠病毒變異為全球抗疫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經濟復蘇變數增多,但隨著全球疫情常態化,以及各國采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世界經濟呈“V”形復蘇態勢。
對于全球經濟走勢,《指引》認為,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持續復蘇,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疊加寬松政策刺激,預計2021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將進一步提速,但鑒于不同經濟體疫苗獲取能力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均衡,復蘇分化現象加劇。
《指引》重點論述了全球主要經濟體表現:中國疫情控制和經濟復蘇引領全球,持續向好;美國受換屆選舉、疫情反復及供應鏈不暢等因素影響,上半年經濟增速總體為6.09%,未達市場預期;歐元區加速復蘇,但仍處于“爬坑”階段,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遠景目標的新起點。上半年,中國人民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總額首次突破50萬億大關,同比增長12.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1.3%,兩年平均增長5.5%;復工復產順利推進,國民經濟“三駕馬車”運行平穩,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優化,質量效益總體提升。
在“雙循環”背景下,《指引》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認為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仍將展現足夠韌性,季度經濟增速預計前高后穩,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在8.5%左右,增長動能強勁。
2021年是美國努力擺脫疫情影響,重回正軌的一年,但復蘇之路步履蹣跚。《指引》指出,2021年上半年,美國通脹加速抬升,失業人數上升,就業壓力巨大,隨著疫情顯著擴散,經濟修復步伐預期放緩。
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4.3%,快于先前預估。但主流觀點仍認為,在疫情反復可能導致新的經濟封鎖措施,以及供應瓶頸使制造業動能減弱等因素的影響下,歐元區經濟前景風險上升。
《指引》表示,歐元區雖然受服務業信心改善的推動,經濟景氣指數上升,但公共債務大幅增加是影響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在制約因素。
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中國經濟逆勢高質量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注入正能量。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8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18個月站上“榮枯線”,制造業總體保持擴張態勢,再一次證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復蘇向好的強大韌性。
資本活力競相迸發,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迎發展窗口
“北交所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發展,致力于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提高科技發展、科技創新水平。”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如是說。
9月2日,國家重磅宣布,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簡稱:“北交所”)。北交所是繼上交所、深交所之后,中國第三大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戰略意義重大。不僅意味著資本市場迎來全新發展格局,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渠道再拓寬,也讓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活力迸發、“量”“質”雙升,“專精特新”迎來春天充滿遐想。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快速發展,并日漸成熟。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相關行業政策,就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門檻、私募基金法律法規體系進行規范,并改進登記備案工作,加強分類監管。這一系列監管措施,更加速引導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在規范中發展壯大。
總體而言,在補短板、強監管、守底線的基調下,國家始終鼓勵、支持、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并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
業界人士共同認為,中國經濟正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多層次資本市場日趨完善,資本市場改革浪潮加速涌動。在政策利好形勢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步伐將更加穩健。私募股權投資不僅可以為中小成長型企業、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還可以幫助高成長潛力企業留在國內資本市場,增加中國資本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優質企業的成長碩果惠及更多投資者。
回顧2021年上半年,市場波動和商業不確定性始終貫穿其中,但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積極調整適應,以超強韌性證明了行業長足發展的可能性。恒昌深度押注中國未來,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前景依舊保持高度樂觀。
2021年上半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先減后增,基金管理數量及管理規模穩步增長。《指引》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存續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62家,同比增長0.31%,環比增長0.27%,在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占比61.1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數量29,925只,同比增長4.40%,環比增長0.12%;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超10.1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5%,環比增長0.15%。
同時,《指引》指出,雖然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數量及絕對規模發展趨勢有所緩和,但從目前存量規模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創業投資基金在股權融資方面承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初創科技型企業等實體企業快速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長坡厚雪,三大黃金賽道呼之欲出
站在歷史轉折臨界點,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正在迎來私募股權投資的新黃金時代。《指引》認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率先恢復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指引》指出,一方面,全球開閘“放水”,流動性泛濫,市場波動加大。美國采取力度空前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致使全球利率水平創歷史低位。另一方面,全球通脹警報拉響,美元流動性從嚴重短缺轉向極度充裕,金融資產價格屢創新高。此外,“黑天鵝”、“灰犀牛”難以預測,諸多因素影響下,都讓優質資產配置充滿挑戰。
進入2021年以來,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站上風口,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熱點。得益于多年積淀的深厚理論功底以及豐富實戰經驗,恒昌前瞻性預判到,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將成為面向未來的三大黃金賽道,值得長期看好并重倉,較早做好了相關布局,為投資者鎖定了財富紅利。
消費升級浪潮下,新消費成為引領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的重要力量。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指引》認為,中國消費內需潛力仍未充分釋放,隨著“十四五”規劃扶持政策逐步落地,本土消費品牌有望沖破發展桎梏,強勢崛起。
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活力,也讓世界矚目。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消費2030:“服務”至上》預測,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將在下一個十年中翻倍,達到12.7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消費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指引》認為,長期來看,科技創新大有可為,科學技術是中國長期重點發展領域,其發展潛能加上宏觀政策支持使其具備非常高的資產配置價值。疫情大背景下,科技不僅是人類戰勝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更是幫助各國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重要抓手。全球科技競爭格局雛形下,主要經濟體紛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中國也在加速邁向“科技強國”,破解“卡脖子”難題。高技術、高壁壘、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科技企業,將有望搶占全球市場新高地。
隨著“銀發浪潮”來襲,“人口老齡化”加速,《指引》認為,醫療健康領域備受市場青睞,醫療設備、制藥、生命科技和疫苗成為市場投資熱點。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就定下明確目標: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到2030年達16萬億。而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更讓大健康產業迎來歷史性機遇。細分賽道里的醫療設備、疫苗研發、生物科技、醫護用品等健康資源需求達到空前量級。
見微知著,順勢而動。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基于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樂觀預判以及重點賽道的深度思考,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三大黃金賽道將是未來價值投資的重要發力點。
展望未來,私募股權投資正邁入新黃金時代。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已邁入19萬億元時代,較年初增長超3萬億元。隨著市場容量的繼續釋放,可以預見,具有強大投研能力、出色業績以及雄厚實力背景的投資機構必將蓬勃興起,并以更高的起點、更快的速度,與中國資本市場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一起打造智慧財富管理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