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財經
洋河股份(SZ:002304),重大人事變動頻發。

洋河股份于7月1日發布公告稱,張聯東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第八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不在洋河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是洋河股份發布2024年年報以來的第二位離任高管。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洋河股份第八屆董事會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楊衛國申請辭去相關職務,辭職后不在該公司及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原因同樣是“工作調動”。

業內人士紛紛猜測,洋河股份高管離職,很大程度上與該公司近年來面臨的業績困局有關,尤其是2024年與其他白酒企業形成鮮明反差的營收、利潤“跳水”,直接導致其失去了“白酒前三”的寶座,也使得高管層的運營焦慮愈發顯著。
洋河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該公司將盡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董事補選、新任董事長選舉等相關工作。而新任領導層人選的管理能力和經營策略,也將直接關系到身處低谷期的洋河股份未來的業績走勢與發展走向。
一、營收利潤開倒車,“白酒老三”之位失守
公開信息顯示,張聯東在入職洋河股份之前,歷任宿遷市支口鄉黨委組織干事,宿城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宿城區招商局局長等,擁有豐富的地方經濟管理經驗。
2021年,張聯東“空降”至洋河股份擔任黨委副書記,并在次月舉行的洋河股份第七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舉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至此開始了其長達四年的“洋河掌舵人”生涯。
在任期間,張聯東主導了洋河股份的“二次創業”時代,推進“洋河+雙溝”雙名酒戰略,并在洋河內部形成了“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雙溝、貴酒”多品牌、全價位的產品矩陣,創造出全新的業績增長極。
多措并舉下,洋河股份業績重回增長軌道,2020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別為211.01億元、253.50億元、301.05億元和331.26億元,實現穩定增長;歸母凈利潤也由2020年的74.82億元增至2023年的100.1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0.21%。

但進入2024年后,白酒行業面臨深度調整周期,行業整體消費需求疲軟,市場份額加速向頭部品牌集中,業內主流品牌已經出現明顯分化。而身處其中的洋河股份,成為了頭部酒企零和博弈局勢中的“掉隊”的一方。
洋河股份2024年的總收入為288.76億元,同比下滑12.83%;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66.73億元和68.35億元,同樣分別出現了33.37%和30.56%的下滑,利潤規模甚至直接回退到了2017年的水平。

這不僅與洋河股份“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5%至10%”的目標背道而馳,也嚴重挫傷了外界信心。洋河股份表示,業績下滑是因其主力產品集中的中端和次高端價位段承壓較大,其調整經營策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但縱觀行業發展態勢,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分別以360.11億元、311.96億元的收入規模反超洋河股份,位列行業第三、第四。這也意味著,洋河股份從維持多年的白酒第三位置上跌落,還成為了前五大酒企中唯一一家收入負增長的酒企。
二、經銷商熱情低迷,暴露庫存積壓風險
進入2025年,洋河股份業績頹勢仍未得到緩和,一季度實現收入110.66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62.55億元下滑31.92%;歸母凈利潤36.37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60.55億元下滑39.93%,難以與其他維持正增長的頭部酒企相匹敵。

洋河股份在財報中坦言,收入的下滑是由于受到白酒銷售市場行情的影響,產品銷售量和銷售收入有所減少。此前張聯東就曾指出,該公司經銷商體系存在小而多、老而弱的結構性問題,渠道深耕不足,終端分類分級管理亟待加強。
一位來自山東的洋河股份經銷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洋河目前在山東的經銷商正在減少,最核心的原因是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等品類價格太透明,變現能力減弱,經銷商掙不到錢,自然不愿意再投資洋河。
以最能反映白酒企業產品實際銷售情況的合同負債為例,洋河股份截至2025年3月末的合同負債為70.24億元,較2024年末下降32.09%,該公司稱主要系24年末預收經銷商貨款本期發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結轉收入所致。

拉長時間線可知,洋河股份的合同負債在2021年之前均處于增長態勢,但在此之后便由2021年末的158.05億元一路走低,2024年末僅剩103.44億元,經銷商備貨打款意愿逐年下滑,新增訂單數量堪憂。

經銷商拿貨熱情不足,也為洋河股份帶來了庫存積壓風險。截至2025年3月末,該公司的存貨總價值約為185.93億元,而其同期末總資產約為641.30億元,28.99%的存貨占比無疑考驗著洋河股份的庫存管理與銷售能力。

在洋河股份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張聯東就業績下滑的問題向投資者公開致歉,坦言在本輪白酒行業調整周期中,洋河股份業績表現相對滯后,最大的問題在于企業內部,并強調公司管理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稱“最大問題在管理層”。
張聯東認為,洋河股份過去20多年高速發展積累的經驗,可能已成為其當下或者未來發展的障礙。圍繞白酒行業發展現狀和企業戰略布局,他提出了“四個回歸”“三個順應”和“五個堅持”,意圖幫助洋河股份尋找新的方法。
而隨著張聯東的退場,帶領洋河股份探索新發展可能性的責任也被交付到了下一任掌門人手中。
三、董事長之位空懸,或將空降跨界高管
對于張聯東卸任洋河股份董事長一事,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表示,張聯東的離職雖然與洋河股份的業績壓力相關,但其任期內所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該公司遇到的困境本質是由經濟、行業與企業周期等諸多原因造成的。
洋河股份董事會亦在離任公告中對張聯東的貢獻給予高度肯定,稱張聯東任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在生產經營、市場營銷、品牌品質等方面勇于創新。不過,對于外界重點關注的董事長候選人,公告中卻并未提及。
此前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彼時擔任洋河股份董事的楊衛國或許是董事長職位的潛在接任人選之一。與張聯東相似,2022年加入洋河集團的楊衛國擁有豐富的從政經驗,曾任宿遷市委副秘書長、改革辦副主任,宿遷日報社黨委書記等職務。
然而在張聯東離職前半個月,楊衛國向洋河股份提交了書面辭職申請,并于不久后卸任了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雙溝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董事長職務,使得洋河股份的董事長人選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貝多財經注意到,洋河股份官網目前已更新領導信息,確定顧宇出任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蘇酒集團)黨委書記。但對于外界傳言顧宇將接任洋河股份董事長一職的說法,洋河股份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縱觀洋河股份的高管層,目前僅有鐘雨、戴建兵具備酒類從業背景,其余“空降高管”多為跨界身份,也因此被外界質疑其經營管理的專業性。而新上任的顧宇能否打破存量競爭與渠道變革的困境,帶領洋河股份走向新征程,還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