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楊查金
來源|客銀查金
近期,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保險”)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這是比亞迪保險自2023年5月正式接盤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安財險”)后,迎來的首個運營年。

從比亞迪保險2024年三個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看得出其在新能源車險市場開啟的新征程既有亮眼的成績,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截至目前的業績表現也呈現出了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軍者能否在新興的新能源車險市場依舊保持其領軍地位,仍然有待觀察。
一、虧損缺口擴大
2025年1月24日,比亞迪保險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這是比亞迪保險自2024年5月開出首份新能源車保單以來的第三份能力償付報告,營收數據較第二季度出現明顯扭轉,但盈利虧損較大。

截自比亞迪保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據報告,比亞迪保險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05億元,環比第三季度增長68.37%,扭轉了第三季度保險業收入的下滑態勢。不過,該公司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的盈利虧損狀態仍未扭轉。
2024年第四季度,比亞迪保險凈利潤虧損8138.13萬元,環比第三季度虧損減少23.42%,拖累比亞迪保險的全年盈利狀況出現虧損,據2024年第四季度能力償付報告,2024年,比亞迪保險凈利潤累計虧損1.69億元,是筆不小的數目。
此外,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比亞迪保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73.83%,雖然遠超同業平均水平,但與第三季度相比,下降了605.00個百分點,對此,比亞迪保險解釋是受最低資本和實際資本變動的影響。
具體來看,比亞迪保險的車險規模上升,讓其保險風險、準備金風險以及巨災風險的風險暴露顯著增加,導致保險風險的最低資本增加220.07%;新配置的股票基金及保險資管產品讓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增加29.08%;而凈利潤的減少讓比亞迪保險整體的實際資本下降1.90%。

截自比亞迪保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比亞迪保險的前身是易安財險,易安財險于2016年2月16日正式獲批開業,但在后續發展中遭遇重重困境,最終在2020年7月因償付能力不足等問題,被監管部門接管。
2023年5月,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成功受讓易安財險100%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新主人。同年5月12日,易安財險獲批正式更名為比亞迪保險,標志著比亞迪正式進軍保險領域,并成為我國目前唯一一家新能源車企100%控股的財險公司。
此后,比亞迪連續動作為其新能源汽車的生態閉環做準備。2023年9月,比亞迪保險將注冊資本從10億元增至40億元;11月,該公司業務范圍新增機動車輛保險;2024年5月,比亞迪保險獲批在多地使用全國統一交強險條款,為其車險業務的全面鋪開奠基。
而在進軍保險領域,正式開展業務的半年間,比亞迪保險僅在前兩個月實現了盈利,此后,保險業務收入雖然呈現出前低后高的上揚曲線,但季度性的虧損卻成為后半年盈利狀況主色調,第四季度的虧損更是幾乎占據全年虧損的半壁江山。
從這半年歷程中可以窺見,盡管比亞迪保險的業務規模在快速擴張,但該公司在成本控制與風險收益平衡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如何在拓展市場的同時實現盈利,成為擺在比亞迪保險面前的一道難題。
二、比亞迪生態閉環實現在望
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宛如一顆璀璨新星,被各國視為日后綠色能源發展的必爭之地,而我國目前無論是在供應端還是需求端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嶄露頭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首次突破千萬輛,2024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53萬輛,銷量159.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5%和34%。其中,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產量46.64萬輛,同比增加50.97%,銷量51.48萬輛,同比增長50.95%。

截自比亞迪2024年12月產銷快報
這一迅猛的發展態勢,不僅正在改變汽車行業格局,也為與之緊密相連的保險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新能源汽車由于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和復雜的風險特征與傳統車險差異顯著,導致傳統車險的保費定價常常偏離實際風險,理賠服務也難以做到精準高效。例如,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系統、電機驅動等核心部件的故障模式和維修成本就與傳統燃油車大相徑庭。
但對于比亞迪來說,憑借其多年深耕積累的海量車輛數據,以及對新能源技術的掌握,成立自己的保險公司,既能為旗下車主群體量身定制保險服務,增強客戶忠誠度,又能沿著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形成生態閉環的同時,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借力實現多元化發展的戰略布局,是一舉多得的舉措。
只是就比亞迪保險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比亞迪在專業性和差異化方面的欠缺良多。在管理人員任命方面,比亞迪保險目前的12位董監高中,僅有1位董事和3位高級管理人員有保險業從業經驗。

截自比亞迪保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而在用戶反饋中,部分用戶反映,在咨詢比亞迪保險的相關問題時,客服人員對復雜條款的解釋不夠清晰透徹,難以提供專業、準確的解答。并且在保險的理賠環節,部分用戶反映從報案到打款到賬的周期較長,影響用戶體驗。
此外,在保費定價和保險產品定制方面,比亞迪保險與市場上其他保險公司類似產品相比,缺乏明顯競爭力,讓不少車主望而卻步。這些問題都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比亞迪保險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特斯拉車險的經營模式或許對比亞迪保險有較大參考意義,特斯拉車險實現了保險產品與特斯拉的智能駕駛技術的深度融合。憑借其Autopilot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特斯拉可以根據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和駕駛員的行為數據,進行更精準的保費定價和產品定制。
例如,對于駕駛行為良好、使用智能駕駛系統頻率高的車主,由于事故風險相對較低,能夠享受保費優惠。
伴隨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保險業務也將進入急速發展階段,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企先后通過設立保險經紀公司等方式涉足保險領域,小米集團也通過旗下子公司持股財險企業在2024年下半年躋身保險行列。
前有特斯拉珠玉在前,后有諸多后起之秀躍躍欲試,比亞迪保險該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