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同意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稱同意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思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
據貝多財經了解,英思特于2022年9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2023年8月過會。本次沖刺上市,英思特計劃募資約6.06億元,將用于消費類電子及新能源汽車高端磁材及組件擴產項目等。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英思特成立于2011年6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8694.891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周保平,主要股東包括周保平、費衛民、王詩暢、丁遠達等。
據招股書介紹,英思特是一家主要從事稀土永磁材料應用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專注于磁性器件終端應用技術開發,為客戶提供磁路設計、精密加工、表面處理、智能組裝等綜合性解決方案。
目前,英思特的主要產品包括單磁體應用器件和磁組件應用器件,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電子配件產品、智能家居產品等,主要客戶為蘋果、微軟、小米、華為、聯想、reMarkable、羅技等。
2021年、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英思特的營收分別約6.70億元、11.34億元、9.52億元和2.36億元,凈利潤分別約1.28億元、1.99億元、1.38億元和1960.64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1.24億元、1.93億元、1.20億元和1959.93萬元。
報告期內,英思特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其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4.35%、66.43%、74.56%和 78.44%,客戶集中度較高,主要包括富士康、立訊精密、比亞迪、信維通信(江蘇)有限公司、群光電子等。
據介紹,上述客戶均為蘋果、微軟、華為、聯想、小米等消費電子品牌商的代工廠。其中,報告期內,英思特最終應用于蘋果終端產品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62.29%、63.35%、65.95%和67.42%。
按照主要終端品牌商劃分,英思特的收入主要來自蘋果、微軟、小米等終端品牌商。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產品應用于蘋果的收入分別約4.17億元、7.18億元、6.28億元和1.59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64.51%、73.61%、71.01%和71.50%。
按產品結構來看,英思特的收入主要由單磁體應用器件和磁組件應用器件貢獻。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單磁體應用器件收入占比分別約28.12%、45.77%、47.76%和39.42%,磁組件應用器件收入占比分別約71.88%、54.23%、52.24%和60.58%。
另據招股書披露,英思特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約4.84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23億元增長14.41%;凈利潤約5565.68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8050.86萬元減少30.87%;扣非后凈利潤4741.40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6936.13萬元減少31.64%。
在單磁體應用器件制造環節,英思特將外購的燒結釹鐵硼毛坯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精密加工,將毛坯切割成具體的規格,精密加工完成后進行拋光倒角、清洗、電鍍的表面處理工藝后進行CCD選片和充磁最終完成單磁體制造。
英思特在招股書中稱,單磁體的生產瓶頸主要在表面處理環節,主要運用鍍鎳工藝進行加工,鍍鎳產線的數量和工作時間決定了該公司單磁體的產能。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單磁體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0.81%、60.00%、42.22%和43.85%。
據招股書介紹,英思特從2020年底開始陸續增加了5條全自動鍍鎳-銅-鎳生產線以及3條全自動鍍銅-化學鎳生產線,其中3條全自動鍍銅-化學鎳生產線是為某終端客戶的特定項目而準備,對應項目分別于2021年中、2022年中和2023年中開始量產并逐步放量。
因某終端客戶對產品一致性要求提升,英思特對其不同規格和指標要求的特定產品需要分線進行電鍍,于2023年6月新增2條全自動鍍鎳銅-鎳生產線,因此,該公司表面處理環節的產能利用率較低,使得單磁體以表面處理環節計算的產能利用率較低。
英思特在招股書中稱,無法以件數為單位準確衡量該公司磁組件應用器件的產能情況。因此,該公司通過比較組件車間的理論工時和實際工時的方式說明產能利用率情況。報告期內,該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9.68%、112.23%、123.09%和124.48%。
本次上市前,英思特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周保平、費衛民。其中,周保平直接持股19.58%,通過英思特合伙間接控制該公司9.52%的股份。同時,費衛民直接持股15.87%,通過英思特管理間接控制該公司0.91%的股份。
另外,周保平和費衛民的一致行動人王詩暢直接持有英思特12.15%的股份。因此,周保平和費衛民直接或間接控制及通過一致行動安排合計共同控制了該公司58.04%股份,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詩暢為二人的一致行動人。
目前,周保平為英思特董事長、總經理,費衛民為該公司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