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迅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迅策科技”)再次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迅策科技曾于2024年3月遞表,此次為招股書“失效”后的更新版本。
相較此前招股書,迅策科技更新了截至2024年3月末的財務數據等信息。據招股書介紹,迅策科技是一家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供應商。目前,該公司產品組合的核心是數據基礎設施。
其中,數據基礎設施根據處理機制及效率分為實時及非實時兩類。該等分類滿足不同的數據處理需求且不可互換。而迅策科技產品組合均為實時,按2023年收入計,該公司在中國實時數據基礎設施及分析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3.4%。
2021年、2022年、2023年度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迅策科技的收入分別約1.20億元、2.88億元、5.30億元和7461.3萬元,毛利分別約9025.3萬元、2.25億元、4.19億元和6.36億元,凈虧損分別約1.19億元、9651.2萬元、6339.1萬元和8385.1萬元。
對于虧損,迅策科技主要歸因于業務迅速擴張而產生的大量研發開支、行政開支以及銷售及經銷開支。2021年,迅策科技錄得營運現金流凈流入,但于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均錄得營運現金流凈流出。
目前,迅策科技的客戶群主要包括機構資產管理人。迅策科技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的客戶覆蓋2022年末以集團為基礎中國資產管理規模前10名資產管理人的100%,涵蓋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銀行資產管理部、證券商、企業財資、家族辦公室、高凈值個人等。
相對而言,迅策科技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該公司來自五大客戶的總收入分別約為2390萬元、9820萬元、1.87億元和2920萬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19.9%、34.1%、35.2%和39.1%。其中,單一大客戶的貢獻占比分別為7.0%、12.3%、12.3%和12.0%。
相比之下,迅策科技的供應商集中度更甚。報告期內,該公司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別為4260萬元、6860萬元、7170萬元和2560萬元,分別占其采購額的47.7%、34.7%、20.5%和42.9%。其中,對最大供應商的采購占比分別為21.1%、12.6%、8.7%和15.4%。
成立至今,迅策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云鋒基金、高盛等。據招股書披露,該公司于2017年獲得7600萬元A輪融資,2019年獲得8875萬元A+輪融資,2020年獲得2.11億元B輪融資。
2021年5月、6月,迅策科技分別獲得6.44億元C輪融資、6400萬元C+輪融資,每股成本均為10.44元,投后估值分別約為24.54億元、25.18億元。2022年4月,迅策科技獲得7.98億元D輪融資,投后估值約為47.98億元。
另在2023年11月,迅策科技獲得2.20億元交叉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了62.2億元,每股成本為20.73元。據了解,迅策科技的交叉輪融資的獨家投資人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湖北高質量”)。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迅策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3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劉志堅,主要股東包括騰訊、CPE源峰、云鋒基金、洪泰基金等。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珠海恩圓持股13.08%,珠海富前持股12.08%,珠海股溫持股3.7%。據招股書介紹,劉呈喜通過上述股東間接控制迅策科技28.86%的股權,為該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集團。
同時,騰訊通過深圳騰訊、廣西騰訊分別持股0.04%、7.51%,KKR通過Accel Asia Holdings II持股6.32%,云鋒基金,通過云鋒新呈、云鋒麒泰分別持股3.76%、2.26%,湖北高質量持股5.13%,恒生電子、高盛等也是迅策科技的股東。
據招股書介紹,劉志堅為迅策科技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CEO),耿大為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特別說明的是,迅策科技在披露宣然的職務時存在前后矛盾之處。
一方面,迅策科技稱宣然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與耿大為的“職務”存在重復的情況。另一方面,迅策科技介紹稱宣然于2018年4月加入該公司并擔任總裁一職,且自2019年1月一直為董事。
此外,楊陽為迅策科技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姜春飛為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