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公示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2024年8月23日—2024年8月29日),對5家公司出具補充材料要求,涉及同仁堂醫養、瑞博俐(PINK:RLEA)、百利天恒(SH:688506)、小氫汽車、訊眾股份(NQ:832646)等。
其中,訊眾股份的全稱為北京訊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訊眾通信”或“訊眾股份”)。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的股東包括樸圣根、成都聯通創新投資、華蓋資本等。
據貝多財經了解,訊眾股份于2015年6月16日在新三板掛牌,募資3億元。此后,該公司多次向股東配股,分別募資3500萬元、1億元、7800萬元和1億元。期間,訊眾股份還曾計劃“賣身”A股上市公司達華智能(SZ:002512)。
早在2018年9月,達華智能曾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訊眾股份100%股權,交易金額總計為12.25億元。而后,達華智能收到了多個問詢函、關注函、監管函等。
深交所在2018年對達華智能下發的重組問詢函指出,達華智能公布的收購預案中,擬購買股權數量及金額、標的公司股權預估值、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標的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等數據的表述存在多處不一致的情形。
2018年11月27日,達華智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無法就本次交易核心條款與交易對手方達成一致,短期內無法形成可行方案,決定終止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案,改為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標的資產。
對此,深交所再次對達華智能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終止籌劃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的具體原因、原交易方案設計的目的及合理性、具體決策過程;付款方式更改為現金支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短期支付壓力,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等。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還簽有“對賭協議”。其中,訊眾股份承諾其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可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0.70億元、1.00億元和1.40億元。不過,這一交易最終并未達成。
另據訊眾股份此前披露的年度報告,該公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約為8.55億元、8.74億元和9.8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5078.28萬元(5392.20萬元)、5520.50萬元和6429.61萬元,并未達成對賭目標。
“賣身”一事告吹后,訊眾股份又在尋求獨立上市。2022年3月,訊眾股份委聘中信建投證券為其輔導機構,進入北交所上市輔導期。同年5月,該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議案》,發行底價為15.5元/股。
但由于三方因素影響,訊眾股份很快便“撤單”,中止籌備2022年A股上市申請。直至2023年7月,訊眾股份再次啟動了上市計劃,并“牽手”興業證券作為其輔導機構,并向北京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
今年7月,訊眾股份則“轉戰”港交所,再次沖刺上市。據招股書介紹,訊眾股份是一家全棧式云通信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包括云通信服務、智能通信解決方案、其他通信解決方案以及配件。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訊眾股份的營收分別為9.94億元、8.10億元和9.16億元,毛利分別為1.83億元、1.95億元和1.9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481.6萬元、7466.0萬元和7658.4萬元。
2024年前3個月(第一季度),訊眾股份的營收約為1.52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89億元下降20.6%;凈利潤514.8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1147.4萬元下降55.1%。不難看出,訊眾股份的業績波動明顯。
數據顯示,訊眾股份2022年的營收同比減少18.5%,2023年有所復蘇,但仍低于2021年。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營收、利潤則雙雙下降。特別說明的是,訊眾股份曾在“賣身”達華智能時曾承諾2020年歸母凈利潤不低于1.4億元。
針對此前多次申報上市,中國證監會在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中指出,2018年達華智能曾擬收購訊眾股份,深圳證券交易所曾就該事項多次發函問詢,要求其說明具體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對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
根據公開信息,訊眾股份于2022年6月向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后撤回。對此,證監會要求該公司說明該事項是否存在對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