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微盟集團(HK:02013,下同“微盟”)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以來,降本增效和聚焦主業依舊是微盟的運營主旋律,但在有效減緩虧損幅度、改善經營質量基本面的同時,該公司各項業務規模卻出現明顯下滑。
當傳統SaaS業務觸達流量天花板,昔日頭頂光環“SaaS第一股”的微盟集團也不得走上變革之路,在新晉熱門賽道中尋求出路。然而,業績增長接連“碰壁”的微盟已陷入二級市場“信任危機”之中,股價亦是跌跌不休。
路遇行業寒冬,微盟集團能否穿越周期,在諸多不確定變量中尋求確定性的業績增量,并以此提振市場信心,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一、收入增長不穩,盈利尚未成型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于2013年的微盟集團,是一家云端商業及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商家提供去中心化的數字化轉型SaaS產品及全鏈路增長服務,助力商家經營可持續增長,產品面向電商零售、商超生鮮等多個行業。
根據財報,微盟集團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8.67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2.09億元下降28.3%;毛利潤為5.76億元,同比下降29.4%;綜合毛利率亦較2023年同期縮減1.1個百分點至66.4%。
而在2023年上半年,微盟集團的收入增長34.5%至12.10億元。實際上,微盟近年來的業績不甚穩定,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9.57億元、13.83億元和9億元,增速分別為59.9%、44.5%和-35.0%。
換句話說,微盟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收入體量甚至不及四年前。以年為單位切入可知,微盟在2021年實現26.86億元的營收新高后,收入便驟降31.5%至2022年的18.39億元,2023年雖然回升21.1%至22.28億元,但仍未恢復到巔峰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微盟集團已連續多年錄得虧損,2020年至2023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1.57億元、7.83億元、18.29億元和7.58億元,過去四年間累計虧損超45億元。而在2019年,該公司曾短暫地轉虧為盈,實現3.11億元的凈利潤。
微盟集團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為2873萬元,同比收窄25.4%。與此同時,其錄得5.70億元的凈虧損,同比擴大21.3%;凈利率亦在連續四年為負的情況下,由2023年同期的-38.8%進一步擴大至如今的-65.7%。
相比之下,與微盟集團同屬電商SaaS賽道的中國有贊(08083.HK),已于2023年實現經營性盈利。2024年上半年中國有贊的收入為6.86億元,收入規模略低于微盟集團;經營利潤約為258.6萬元,同比大增123%。
不過,微盟集團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的經調整凈虧損為4640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2.50億元收窄81.4%;經調整凈利率也由2023年的-20.6%回升至-5.3%。該公司的經調整EBITDA亦有所改善,同比收窄19.8%至5280萬元。
截止2024年6月末,微盟集團的經營性現金流為2949.8萬元,已連續兩個半年度實現回正。但該公司截至同期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14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21.11億元收窄近半;資產總額亦減少5.05%至74.71億元。
二、持續降本節流,業務“縮水”明顯
微盟集團在財報中解釋稱,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其堅持降本增效和聚焦主業,主動縮減非核心業務和低質量業務,降低業務規模并削減成本和費用。具體來看,微盟的銷售總成本已由2023年上半年的3.93億元減少25.9%至2.91億元。
其中,尤以員工成本的縮減最為顯著,從4740萬元到2710萬元的降幅接近“腰斬”,而這背后,是微盟集團接連不斷的裁員舉措。截至2024年6月末,微盟集團共有3952名全職員工,已較2023年同期末的5704名縮減近三分之一。
此前,微盟集團還一度傳出將解散武漢公司的消息。雖然微盟方面回復并不存在裁撤微盟武漢的情況發生,只是轉變了經營模式,推出“超級合伙人計劃”,但內部的動蕩使得外界仍對微盟經營模式的可持續性持質疑態度。
貝多財經發現,微盟集團上半年的各項開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瘦身”,其銷售及分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的費用分別為5.65億元、2.87億元和2.34億元,分別同比降低33.0%、24.5%和26.8%。
誠然,開源節流能夠為微盟集團優化資產質量、降低虧損額度提供一定幫助,但也明顯拖累了收入規模。按照業務劃分,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的訂閱解決方案收入同比下滑31.0%至4.87億元;商家解決方案收入亦下滑24.5%至3.81億元。
不僅如此,微盟訂閱解決方案的付費商戶數縮減至6.87萬名,降幅為31.3%;而其上半年的新增付費商戶數量僅8515名,遠不能覆蓋流失的用戶數量。該公司商家解決方案的付費商戶數量亦降至的3.87萬名,同比減少1788名。
在微盟集團重點發展的智慧零售等大客業務端,上半年的用戶平均收入為7083元,僅同比增長0.5%;智慧零售的收入為3.04億元,雖同比內生增長3.1%,但該項業務規模實際出現了下滑,同比降低2.6%。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聚焦核心主業、優化組織架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微盟集團的成本壓力,但無論是驟然下滑的經營收入,還是持續縮減的付費用戶人數,都拷問著微盟降本增效策略長期發展的可行性。
三、布局多方領域,難振市場信心
實際上,隨著以微信為代表的各大平臺相繼建立閉環生態,SaaS會員體系已不再是中小企業完成公域流量轉化的必由之路,電商SaaS服務業務隨之進入“退潮期”。面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主動求變成為了微盟的唯一選擇。
微盟集團于2023年5月推出微盟WAI,拓展“AI+SaaS”服務觸點。據悉,微盟WAI目前已應用在10余家大模型之上,能夠滿足企業線上開店、內容營銷、私域運營等需求,并覆蓋家裝、金融、教育、旅游等全域營銷場景。
在押注近年來頗有熱度的AI概念的同時,微盟集團還瞄準了短劇賽道,于今年3月通過戰略性投資上海拌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拌飯科技”);又簽約谷歌了CPP,成為谷歌中國區域一級代理商,以及Apple Ads官方合作伙伴。
現階段的微盟集團,可謂是“哪里有熱度往哪跑”。但且不論新領域布局的前期準備工作對微盟的資本消耗程度,在未能跑通商業盈利模式、實現獨立運營與自我造血的前提下,市場對微盟的信心早已不復往日。
微盟集團于1月16日發布公告稱,其計劃將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微盟”)約50%以上的股權,按照預計不低于36億元的目標公司的整體估值為基礎進行轉讓,以此尋求上海微盟在境內資本市場實現部分或整體上市。
微盟集團認為,此舉能降低微盟營銷營運資本對其現金流的影響,并有利于上海微盟作為獨立實體獲得融資,頗有“棄兵御王”色彩。然而,市場對此卻并不買賬,公告公布次日該公司的股價便大幅跳水,最終報收1.98港元/股,下跌11.61%。
最終,無奈的微盟發布了終止潛在交易計劃的公告,理由是“收到股東就潛在交易提出的一系列建設性反饋意見”。微盟董事會還宣布,將選擇合適的時機購回微盟股份,以CEO孫濤勇為代表的管理層也將進行股權增持,試圖提振市場信心。
但實際卻是,微盟半年報發布次日,其股價跌幅超過10%,截至2024年8月23日收盤,微盟集團報收1.13港元/股,總市值僅剩34.77億港元。昔日的輝煌化為泡影,如今市場和投資者留給微盟的機會,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