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聯科技”,SZ:301606)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本次上市,綠聯科技的發行價為21.21元/股,發行數量為4150萬股,募資總額約8.8億元,募資凈額約7.7億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綠聯科技原計劃募資15.04億元,將用于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智能倉儲物流建設項目、總部運營中心及品牌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最終,綠聯科技的募資金額縮水約7億元。
上市首日,綠聯科技的開盤價為40.00元/股,較IPO發行價上漲88.59%,盤中一度漲至48.88元/股。截至收盤,該公司的股價報收45.55元/股,較發行價的漲幅為114.76%,總市值約起189億元。
特別說明的是,急于上市融資的綠聯科技其實并算不缺錢。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2019年和2020年分別進行現金分紅5000萬元和1.70億元。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分別進行現金分紅1.20億元和5974.56萬元。
以此來看,綠聯科技在過去五年發生多次股利分配,現金分紅共計近4億元。按照股權結構,這些現金大部分流入了張清森、陳俊靈的口袋。其中,綠聯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張清森直接持股50.3019%,副董事長陳俊靈持股19.2880%。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綠聯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以從事零售業為主的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7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何夢新,股東包括張清森、陳俊靈、高瓴等。
此前,深圳證券交易所曾在第一輪問詢函中要求綠聯科技說明其大額現金分紅的必要性、合理性,現金分紅的資金流向及最終用途,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流向客戶、供應商及關聯方的情況等。
綠聯科技在回復時稱,該公司的自然人股東主要將其用于購買理財、保險產品、購買房產等。其中,張清森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別獲得稅后分紅2415.54萬元、7971.36萬元、5507.52萬元和2404.25萬元,合計約1.8億元。
綠聯科技方面表示,張清森將2019年分紅所得中的1000萬元用于歸還購房借款,2020年所得中的2415萬元借予陳俊靈購房。而在2021年,張清森則將分紅所得中的2000萬元用于購買保險。
相比之下,陳俊靈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別獲得稅后分紅944.46萬元、3116.64萬元、2153.28萬元和921.90萬元,合計約7136萬元,主要用于購房、購買理財等。
但在2020年,陳俊靈還向張清森借款2415萬元購房。從價格上來看,無論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是其他城市,都足以購買不止一套豪宅。另外,張清森也在2019年將1000萬元分紅金額用于歸還購房借款,也是妥妥的豪宅。
而《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指出,嚴密關注擬上市企業是否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嚴防嚴查,并實行負面清單式管理。“國九條”也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
據招股書介紹,綠聯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科技消費電子領域企業,主要從事3C 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存儲類五大系列。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的營業收入由2021年的34.46億元增長11.40%至2022年的38.39億元,并于2023年進一步增加至48.03億元,相對增幅為25.09%,三年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05%。
按營收結構來看,傳輸類產品是綠聯科技的“拳頭產品”。報告期內,該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35億元、13.05億元和14.45億元,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35.93%、34.05%和30.09%。
與此同時,以充電線、充電器、移動電源為代表的充電類產品為綠聯科技分別貢獻收入了7.88億元、9.81億元和15.57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22.91%增至2023年的32.43%。
在這個過程中,綠聯科技也實現了規模化盈利。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該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約3.05億元、3.3億元、3.94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約為2.76億元、3.02億元、3.67億元。
特別說明的是,綠聯科技的多數產品并非自有生產,而是第三方代工。其中,自有產量占比分別為21.72%、20.67%、21.78%,自主生產金額占比分別為24.38%、23.88%、21.69%,連續下降。同期,外協生產占比分別為75.62%、76.12%、78.31%,持續增長。
另據招股書所披露,綠聯科技對研發的投入并不大方。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7億元、1.83億元和2.16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4%、4.78%、4.5%。不難看出,該公司的研發費用雖然逐年上漲,但始終沒有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