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望股份(HK:06657,下同“百望云”)再次跌破發行價。
7月9日,百望云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上市,百望云的發行價為36港元/股,擬全球發售926.2萬股份。按此計算,該公司的募資總額約為3.33億港元,募資凈額約為2.29億港元,總市值約為81億港元。
特別說明的是,百望云此前擬定的發行價區間為每股36港元至40港元,最終落腳點在下限。上市首日,百望云的開盤價為32港元/股,發行價下降11.11%,盤中一度報28港元/股,跌幅達到22.22%。
截止收盤,百望云的股價報38.90港元/股,較IPO發行價的漲幅為8.06%。次日,百望云的股價則飆升至51.50港元/股,單日漲幅約為32.39%,股價創歷史新高,對應的總市值約為116億港元。
而后,百望云的股價則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跳水”,股價回落至與IPO發行價持平。截至7月25日收盤,百望云的股價報收35.40港元/股,較發行價的累計跌幅為1.67%,較歷史最高價則累計下跌31.26%,總市值相對減少36億港元。
據貝多財經了解,百望云已與基石投資者江蘇原力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原力”)訂立基石投資協議。其中,基石投資者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百望云約2.60億港元可購買數目的發售股份,占發售比例的77.98%,持股3.20%。
據招股書介紹,百望股份是一家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該公司的百望云平臺提供 SaaS財稅數字化及數據驅動的智能解決方案,主要處理各種交易憑證,包括但并不限于發票、收據、單據及其他會計憑證。
目前,百望云已經產生規模化收入,但仍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約為4.54億元、5.26億元和7.13億元,凈虧損分別約為4.48億元、1.56億元和3.59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約為1673.9萬元、7029.5萬元和8341.2萬元。
與此同時,百望云的毛利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毛利分別為2.16億元、2.14億元和2.8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7.6%、40.8%和39.6%。其中,2022年的毛利率較2021年下降6.8個百分點,2023年進一步下降1.2個百分點。
對于營收增長,而虧損金額擴大的情形,北京商報在報道中指出,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向記者表示,“百望云必須審視現有業務模式和成本結構,數字精準營銷服務的營收增長雖然迅猛,但也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
在筆者看來,盡管自詡為“港交所電子發票第一股”,但百望云的處境仍十分尷尬。按收入結構來看,百望云的多數收入來自數據驅動的分析服務。報告期內,該部分業務收入的貢獻占比分別為39.4%、50.1%和49.4%。
據介紹,數據驅動的分析服務主要面向金融服務提供商及持牌征信機構,包括數字精準營銷服務、風險管理服務。其中,精準數字營銷服務是指向潛在產品用戶推薦金融服務提供商推出的金融商品。
從本質上而言,此類業務是助貸業務,而非財稅類業務。在這個過程中,百望云也付出了高額的轉介費。報告期內,該公司的轉介費支出分別為6420.4萬元、1.54億元和1.93億元,占其總銷售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7.0%、49.3%和44.9%。
百望云在招股書中稱,主要是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營銷代理通常不會專門向任何單一數字精準營銷服務提供者提供推薦服務的行業規范。因此,該公司與營銷代理的轉介費比率需要跟上行業平均費率,以保持競爭力并激勵營銷代理與其合作。
報告期內,百望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398.9萬元、-6327.6萬元和-9933.0萬元,均處于流出狀態。從這個角度而言,百望云從未在經營層面賺到“現金”,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百望云也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我們的客戶留存及支出的減少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與之對應的是,該公司數據驅動的分析服務的留存客戶數量由2022年的75名減少至2023年的6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