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證監會披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2024年7月5日—2024年7月11日)》。其中,要求寧波海上鮮補充說明供應鏈管理業務、前次提交申請后股權變動等。
關于前次提交申請,證監會要求寧波海上鮮補充說明前次撤回申請是否存在對本次發行上市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同時,說明前次提交申請后股權發生變動的原因、定價依據及合理性。
另外,要求寧波海上鮮結合業務模式、收費方式、前五大客戶情況等,說明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具體情況。同時,該公司提供的抵押品估值服務是否需要取得相關資質或牌照,供應鏈管理是否涉及征信業務,是否需要取得相關資質或牌照等。
據貝多財經了解,寧波海上鮮于2024年6月12日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而早在2022年,該公司就曾計劃沖刺上市,并向證監會提交了《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
據招股書介紹,寧波海上鮮是一家海洋經濟數字化綜合服務企業,總部位于浙江寧波,業務核心為寧波市環帶地區及寧波市的寧波-舟山港,并逐漸輻射至寧波象山港和奉化港、廣西防城港、福建福州港等。
目前,寧波海上鮮的主營業務包括海鮮交易業務、燃油及油品交易業務、供應鏈管理服務,以及海上通信及IT解決方案等。該公司在招股書中稱,其已構建海洋數字化服務生態系統,實現海洋資源的整合及配置優化,提高海洋產業效率。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寧波海上鮮的營收分別為11.98億元、14.27億元和9.14億元,整體保持增長態勢。而在2023年,該公司的收入規模則明顯下降,同比減少35.98%。其中,海鮮銷售業務同比下降約15%,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收入則驟降約76%。
寧波海上鮮在招股書中表示,其2023年以前的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僅專注內貿油品,通過HSX APP或線下接收客戶的采購訂單或加油訂單。但自2024年四季度起,該公司開始從事進口保稅油品業務,采用代理業務模式與石油公司進行合作。
由于不同的收入確認方式,使得寧波海上鮮對應業務整體收入有所下降。不過,代理模式下該公司無需承擔任何存貨成本,進口保稅油品業務的盈利空間較大,因此其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4.8%增至2023年的20.3%。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寧波海上鮮的毛利率分別為5.5%、5.2%和7.9%,凈利潤分別為4534.2萬元、3412.3萬元和3580.3萬元,純利率分別為3.8%、2.4%和3.9%。不難看出,該公司的盈利規模、盈利能力均有所波動。
另據招股書披露,寧波海上鮮的部分利潤來自政府補貼,也是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該公司分別獲得補貼914.3萬元、522.7萬元和486.9萬元,大多用于研發、行政等經營開支。
特別說明的是,寧波海上鮮的現金流也頗為緊張。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凈額由2021年的6007.0萬元下降至2022年的-1510.2萬元,由正轉負,2023年更是降至-2226.9萬元。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為1.91億元。
本次沖刺上市前,寧波海上鮮創始人葉寧直接持有該公司18.39%的股份,通過寧波信息、寧波管理持股5.09%和4.67%,共計持有該公司28.15%的股份。據了解,葉寧擔任海上鮮董事會主席(即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同時,徐立華直接持有海上鮮6.86%的股份,汪海明直接持股4.04%,兩人通過寧波海禾間接持股8.65%。由于葉寧、徐立華和汪海明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故上述三人合計持有海上鮮47.71%的股份。
另外,武漢卓爾持股18.21%,杭州順贏持股10.66%,寧波農商持股4.90%,廈門硅谷、北京元德均分別持股2.81%,成都沛坤持股2.67%,江蘇大河、殼牌資本均分別持股1.78%,成都創新、華夏天地均分別持股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