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芯微”)保薦人中金公司申請撤銷對該公司的保薦。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據貝多財經了解,信芯微于2023年6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科創板上市,原計劃募資15億元,將用于IT及車載顯示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大家電、工業控制及車規級 MCU 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等。
而在2023年12月,信芯微曾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首輪問詢。根據申報材料,發行人(即“信芯微”)招股書重大事項提示和風險因素中的部分披露內容缺乏針對性,如寬泛提示芯片行業周期性風險,存在修飾性、優勢性表述,如所謂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對此,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信芯微按照《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57 號——招股說明書》完善招股書重大事項提示。
據招股書披露,信芯微計劃募資15億元,融資規模遠高于該公司的資產規模及研發投入金額。另外,該公司的貨幣資金充足。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總額為2363.04萬元,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約為5.73億元。
對此,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信芯微說明購買、贖回情況及與投資收益、現金流量表的匹配關系,投資金融資產的決策程序及相關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相關內部記錄是否充分完整,是否存在內控不規范的情形等。
同時, 要求信芯微說明顯示芯片項目及 MCU芯片項目擬投入各項明細的測算依據、過程及公允性,并結合日常運營需要、貨幣資金安排等,分析在資金較為充足的背景下發行人本次融資的必要性以及融資規模較大的合理性等。
特別說明的是,信芯微的控股股東為海信視像,后者的控股股東為海信集團控股公(簡稱“海信集團”)司。其中,信芯微及控股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使用“H!view”“Hisense”“信芯”系列商標,均來自于間接控股股東海信集團轉授權,商標權利人系海信集團。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信芯微成立于2019年6月,位于山東省青島市。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約為3.24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于芝濤,股東包括海信視像、上海常春藤資本、聯和資本、姜建德等。
據招股書介紹,信芯微是一家專注于顯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Fabless模式芯片設計公司,致力于為各類顯示面板及顯示終端提供顯示芯片解決方案,并為智能家電等提供變頻及主控解決方案。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信芯微的營收分別為2.56億元、4.68億元和5.3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6.59萬元、7472.76萬元和8397.4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151.75萬元、5301.35萬元和5614.09萬元,于2021年開始扭虧為盈。
按業務結構來看,信芯微的收入主要來自芯片銷售,其中顯示芯片的貢獻占比約為九成。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顯示芯片收入分別為2.33億元、4.28億元和4.59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20%、91.70%和85.84%。
其中,TCON芯片貢獻的收入最高。報告期內,信芯微來自TCON芯片的收入分別約為1.82億元、3.68億元和4.09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10%、78.80%和76.56%,畫質芯片的貢獻占比分別為20.10%、12.90%和9.28%。
此外,信芯微還有部分收入來自技術服務收入,主要為向相關客戶提供技術開發或IP授權服務形成的收入。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技術服務收入分別為1420.68萬元、2133.52萬元和5017.51萬元,占比分別為5.56%、4.57%和9.39%。
本次上市前,海信視像對信芯微的持股比例為54.95%,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海信集團為其間接控股股東。另外,信芯微董事、總經理姜建德持股12.27%,青島微電子持股11.39%,日照常春藤持股2.97%。
同時,廈門聯和持股2.20%,華虹虹芯、匯創聚新均分別持股1.92%。南通華泓持股1.85%,常春藤(上海)持股1.79%,蔣錚持股1.15%,寇光智持股1.02%,其他單個股東的持股比例均不足1%。
目前,于芝濤為信芯微董事長,也是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常務副總裁兼董事,以及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